-
1 # 青燈問史
-
2 # 三位書烏
從表面上看,李衛沒有學歷,不屬於社會精英的知識分子士人階層,照道理說是無法進入社會上層結構的,但是他最終卻從縣官開始一直做到直隸總督,成功路徑稱得上是另類。
但是深層次的,從更大的格局上看,,他的自身條件符合了雍正皇帝調整全國經濟結構,整理朝局積弊的需要,所以才會不斷的積累自己的成績,取得最後的成功,從這一點上說,他的成功也是有著必然性的。
首先說學歷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學歷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與能力相關,科舉從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篩選出有能力的人才,否則這種制度也不會綿延千百年。但是正因為這項制度的長期存在,導致了他們形成一個穩固的階層,這個階層與皇權之間存在矛盾紛爭,私權不斷的在掏空公權的利益,明朝因此而亡,而在康熙解決領土問題之後,財政問題成為了雍正的重點關注物件,這也讓他把目光集中在了士人階層的利益上,所以才有了劇中的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政策。
但是這不能讓士人紳士階層自己來做,自己給自己動刀子肯定下不去手,誰會有給自己切腹自盡的勇氣啊?這件事由其他人來做就更加合適了,比如李衛,他本身就是失地農民,出身站在了士紳的對立面,田文靜,他是士紳體系受排擠的邊緣人,就因為對士紳階層沒有身後的感情,沒有緊密的連線,所以成為了雍正政策的忠誠執行者。
接下來是能力方面,李衛的能力是過關的,與和他機遇類似的田文靜進行對比就尤其明顯,首先在士人階層出身的下屬與他為難的時候,李衛懂得調動民間力量,打破他們對於知識與資訊的壟斷,利用代寫書信的落魄文人建立了自己獨立的資訊傳達通道,其次是懂得去拉攏收買重要人物,烏先生在李衛那裡能得到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遇到事情李衛也與他商量,一個參與皇位爭奪戰的謀士,幫助李衛做官是綽綽有餘了。而田文靜一直剛愎自用,從追繳國庫欠款的事情上看的出來,這個人一根筋軸得很,雖然對雍正死心塌地,但是辦成的事情其實不多,屬於是功勞不多苦勞不少的型別,同樣的烏先生,在李衛面前是個爺,到了田文靜那裡直接就是給攆走的,最後自己還活活累死。相同的機遇之下李衛駕馭的更好,所以他的成功其實並不那麼意外。
最後要說私人關係,田文靜是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激,如果雍正沒有額外的需要和任用他,其實他對於雍正的態度未必和李紱等人有什麼差別。而李衛一方面出於感恩,因為雍正把他從流民中救了出來,會為雍正的飯量不好落淚;另一方面是從內心敬畏雍正,做官之後回京見雍正,守的還是主僕之間的禮節,要徒步走到雍正的府門前。
試問這種人,做領導的哪一個不放心,哪一個不喜歡?所以只要有機會,雍正是一定會提拔他的,所以他才會一路高升,成了大家眼中的另類成功案例。
回覆列表
像李衛這樣的人,會不會被八爺黨收買?八爺黨收買過李衛嗎?
這是我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到的問題。那麼就在回答中解決這個問題吧。
大字不識一籮筐、鬼難纏、膽大心細且機靈、不忘本。李衛自身的劣勢似乎是顯而易見,但是其優勢卻非比尋常。除了肚子裡的書本知識少之又少,那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卻比誰都多,這,就是李衛最難得的地方。
《雍正王朝》裡面的李衛的基本寫照就是這樣。李衛也許就是個個案,但是透過這個個案,卻折射出很多官場官員應有的素養和素質,即使是過了千百年,都同樣適用。
當然,如果李衛不是碰上胤禛,也許李衛這個個案不能成立,但是想一想,像李衛這樣的機遇對於都在要飯流浪的隊伍來說,確實是屈指難數。然而,比李衛的起點,高之又高的那些朝廷官員們,卻是多之又多,為什麼他們偏偏沒有成為李衛,而流浪兒李衛,偏偏又超過他們許多許多呢?
這中間,必然有著某種決定性的因素在起作用。身在官場的人,都瞧不起李衛,清流黨是這樣,八爺黨也是這樣。其根源在於士大夫體系下,讀書人對出身的特別看重,所謂貴賤高低都是以士大夫那一套來衡量所有的人事關係,反而就忽視了那些與出身無關的最為可貴的東西。這其中就衍生出一個問題:李衛是否被八爺黨收買過?
李衛和張廷玉站在一起,也許立刻就分高下。李衛能坐上兩江總督的位子但是永遠不可能進得了上書房,而張廷玉既能幹的了兩江總督,也能當宰相。這才是李衛相對於張廷玉劣勢的地方。很多朝廷的官員自我感覺良好,那是因為他們都把自己當做了張廷玉。
然而,張廷玉和李衛卻有著同樣的東西,那就是縱橫於官場,與書本之外那些最為可貴的東西。是些什麼東西呢?
1.忠誠是最可貴的精神。為官與為人一樣,都需要忠誠的精神。為人要忠誠於基本的道德法則,為官不僅要忠誠於最基本的道德法則,還要忠誠於國家,人民。封建社會講究忠誠於皇帝和朝廷。當然,明君在世的時候,忠於皇帝便是精忠報國,昏君在世,就是愚忠為虎作倀了。雍正皇帝算不上一位昏君,李衛忠於雍正,其實來源於他最基本的忠誠法則:滴水之恩不忘本。李衛是在雍正當貝子的時候從江南收留的流浪兒童,如果沒有雍正,就沒有李衛的一切,也許早就餓死了,對於這一點恩情,李衛是時時刻刻記在心中的。無論是在雍王府裡當奴才還是後來做上兩江總督的位置,李衛都堅持了這一法則,並且這個法則是出自內心的,沒有半點虛假成分在裡面。而坎兒高福就不同了,同時和李衛被收留,但是因為擋不住誘惑,所以被八爺黨收買,幹了對不起雍正的事情,最終也死無善終。為官為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大道理是人就可以講一大篇,都會講,但是真正落到實處做起來,不好做,做不好。李衛只做到了這一點,對雍正的忠誠,他就能超出其他眾多官員,說到底,是因為忠誠這一點,他真正做到了。我不相信八爺黨沒有收買過李衛,估計是因為失敗了所以才轉向高福。
2.能幹是最可貴的保障。有一點毋庸置疑,雍正是一個幹實事的皇帝,虛頭巴腦的東西不要在他那裡顯擺。沒有一點實幹能幹的本事,他是看不起也不會重用的。這樣,李衛的第二點精神就出來了,他很能幹。他的能幹與張廷玉是不同的,這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他沒讀過書,但是社會經驗足,他懂得官場的運作法制,他不按常理出牌,卻能直搗黃龍。他既針對潛規則,又利用潛規則。比如在浙江推行攤丁入畝行政,找一些叫花子搞宣傳,老百姓懂啊,懂了就支援啊。他看見官員懶政,就抓住他們的小辮子,讓他們不得不執行。很多人說李衛的這種行事方式不得要領,為人所不齒,可是對於李衛來講,甚至是對於任何人來講,這不能不說是最有效的法子。
3.擔當是最可貴的品質。瞭解理解李衛的人也大有人在,估計除了老百姓之外,在皇親國戚裡面就數三爺胤祉了。大家一定記得雍正元年的科場舞弊案,李紱面對考題洩露束手無策,去請教三爺胤祉,胤祉其實自己也沒有那個能力去管,但是他推薦了李衛。為什麼呢?不僅僅是因為李衛當時是雍正的紅人,還有一個關鍵點是,李衛能擔當。一個沒有擔當的人,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時,一定會是猶豫不決,難以決策的,因為這牽扯的面和人一定很大。不是李衛傻,李衛也不傻,只是李衛知道,這樣的大事關乎雍正的政策和決策,他敢於擔下這樣的重責,一個實心辦事的人,沒有一點擔當精神和風格,是難辦成事辦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