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來自河南許昌,三國名城,又叫蓮城,民營經濟發達被譽為:河南的溫州。許昌駐紮部隊更是赫赫有名的楊根思連,許昌下轄禹州,鄢陵,長葛,襄城,禹州有煤,長葛有河南輕工業基地,鄢陵有北方苗木中心,襄城有紫雲山
5
回覆列表
  • 1 # 今天我們吃什麼

    我來在安徽宿州靈璧縣,別名霸王城、石都。靈璧境內有石如璧,故名 “靈璧”。靈璧有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鍾馗故里、中國觀賞石之鄉、中華奇石的主產區,靈璧石被譽為中國四大觀賞石(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素有“虞姬、奇石、鍾馗畫,靈璧三絕甲天下”之譽。

    靈璧石按形態、質地、聲音、顏色、紋理可分為青黛靈璧石、靈璧紋石、靈璧皖螺石、五彩靈璧石、白靈璧石、靈璧透花石、紅靈璧石等七類。

    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宋代詩人方巖對靈壁石發出的由衷讚歎,靈璧磬石打造的石琴,聲音更是不遜鋼琴,中國第一顆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由靈璧石演奏的。

    此外,靈璧有一所虞姬園,虞姬墓就在裡面。

  • 2 # 博望居士

    我來自河南南陽,南陽簡稱“宛”,別稱南都,宛都,位於中國最東端的大型盆地南陽盆地之中,頭枕伏牛,足蹬江漢,東依桐柏,西扼秦嶺,自古為戰略要地。歷史上,南陽是屈原“扣馬諫王”地,軍事家諸葛亮的躬耕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陽之戰”和三國故事“三顧茅廬”就發生在這裡。如今,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南陽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南陽作為“南都”為中國第二大城市。南陽自古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商聖”范蠡、“科聖”張衡、“智聖”諸葛亮、“醫聖”張仲景、“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多是出自或發跡於這裡;因此地是東漢光武帝劉秀髮跡之地,故南陽又有“帝鄉”之稱。

  • 3 # 晚秋簫聲起

    我就說說遼寧撫順吧。

    清王朝的發源地,滿族故里,啟運之地。撫順的赫圖阿拉故城是努爾哈赤的出生地和起兵地。

    撫順還是雷鋒的第二故鄉,雷鋒叔叔戰鬥過的地方也是犧牲的地方,是雷鋒精神的肇興地。習總書記也於2018年來東北視察時參觀了撫順雷鋒紀念館。

    撫順還是建國初期的直轄市之一,是新中國的煤都。撫順煤炭開採高峰期曾佔全國總產量的1/10,為國家貢獻了10億噸煤,被譽為“共和國燃料供應部”;在大慶油田發現之前,撫順煉製的頁岩油是新中國的主要油料來源,曾佔全國石油總產量的30%—50%;

    撫順還擁有多個第一:新中國的第一噸鋁、第一噸鎂、第一噸矽、第一噸特種鋼、第一臺機械式挖掘機……均產自撫順。

    擁有新中國第一家石油化工廠:撫順石油一廠;第一家石油化工院校:遼寧石油化工大學;亞洲最大的露天礦:撫順西露天礦;中國唯一產出的寶石級琥珀:撫順琥珀……

    撫順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和輝煌數不勝數。雖然在經濟體制轉換的大潮中和煤炭資源枯竭的陣痛中,這座曾經的明星城市黯淡了,但我相信撫順一定會再次騰飛的。

  • 4 # 臥雲子

    我來自河南豫東,周口鹿邑縣,這裡是老子故里,李姓之根,道教祖庭,唐王家廟太清宮的所在地。這裡豐厚的文化遺存,隱山,欒臺遺址早在6000年前的遠古就已經有先民繁衍生息。後來變成了諸侯國,厲國。這是我們這裡的最早的成就。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李耳誕生了!這位影響中國思想幾千年的人物就是我的鄉賢。孔老二都多次問禮請教,留下老子猶龍耶!唯酒無量不及亂,等格言。

    到了唐末時期,鹿邑又誕生了著名高道,陳摶老祖。陳摶出生的地方陳竹園距離李耳出生的地方只有一華里遠,故又說同鄉同裡出兩位道教神仙。陳摶在養生、相面、周易太極、詩文書法、武術功法、皆有重大成就。被皇帝封為,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多次被皇帝應邀出山而不受。下棋贏得了華山封地。

    最後東方道都鹿邑的小吃特產介紹一下,鹿邑媽糊、觀堂麻片、宋河白酒、辛集麻花、試量狗肉、孔集燒雞、賈灘糟魚。

  • 5 # 野菜野菜

    我為古咸陽代言吧!

    中國首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的都城。

    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

    地處陝西八百里秦川,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咸陽,緊臨西安。

    “唐十八陵”位於咸陽渭北六縣,武則天乾陵,僖宗靖陵,太宗昭陵,宣宗貞陵,德宗崇陵,高祖獻陵等。

    2005年,被評為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西安的機場就在咸陽東,現在城市擴充套件迅速,咸陽離西安的距離越來越短,2014年成立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涉及兩市七縣,23個鄉鎮。地域優勢明顯,文化底蘊深厚,前景不錯。

  • 6 # 良人執戟2

    為家鄉代言?言重了,把家鄉介紹給大家;這是每個故鄉百姓的應盡義務。

    它始建於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距今整整二千三百多年。《華陽國志》記載:"週迴六里,高五丈,造作下倉,上皆有屋,而置觀樓射欄"。近代考證:木結構,上有屋,下為倉,且有軍事設施,與郫城(蜀王杜宇舊都)、成都兩城同建,號稱西來第一鎮。它就是隸屬於成都市的臨邛鎮(卭崍市府駐地)

    我出生於城中公園湖邊一個公館內,青磚和柏木結構,有龍門子和二進天井,清幽而清冷。公館內沒有如怨如訴的琴聲,也沒有神密而壓抑的哭聲、笑聲,父母均為守舊之人。

    上面的表述均是成年後從長輩庭訓得知。

    剛満月即離開邛崍。位於卭崍的中國彩瓷發源地一一邛窯

    卭窯遺址與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並列四川三大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名錄。將投資100億元,分兩期打造。

    家中曾有許多古瓷器,據先父講,有些產自邛崍西河邊的卭窯,如青瓷點黑釉香爐,青瓷點紅釉盂缽,近一尺高的省油燈盞。

    九十年代曾在卭崍發現一些靑釉器,據此推測,邛窯當年的規模很大,估計為周圍眾多的佛寺燒造器物有關,因為佛教有一支是從康藏沿茶馬古道從今天的天台山、火井、平落古鎮到達西河碼頭的。

    (與卭窯遺址千年守望的古廟)

    中國的青瓷技術源自商代,溫度可達1200度,而現代意義的青瓷則是在東漢以後,迄自南北朝,邛窯誕生,盛於隋唐,這時全國各地都有青瓷燒造,湖南長沙窯燒成釉下彩繪瓷,開彩瓷先河,但是,卭窯與它是同一時間。

    (卭窯產品,青瓷上點色釉)

    它是茶馬互市的集散地,藏漢民族交易的前沿。

    民國時期,卭崍的西河碼頭一片寬闊的市場,商務繁忙,藏民所需的茶磚,百貨,漢民所需的藏藥,金屬製品,均在此成交,藏民貨物買齊後,即用一人多高的背夾,沿著古道往名山,寶興、雅安而去。

    解放前夕,卭崍大街小巷依然房舍傾斜,汙穢不堪。一位過客作打油詩一首:"古城褪了色;街道依然窄。隨處穢物多;夜來一片黑。吃水要人挑;照明用油臘。不見娛樂場;愁殺遠來客。"

    (邛崍市全景)

    今天的邛崍市,早已是一個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的現代化城市,高樓叢集的出現,很難與當年的"南朝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聯絡在一起。但是,城市仍然保護了茶馬古道邊的寺廟,古鎮。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鼬和鳴人的師傅哪個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