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畫可愛寶貝

    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首先應該是一個藝術哲學家。只有當他能從哲學、美學高度去把握書法的真旨時,他才會在書法學習、書法創作、書法研究等方面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所以,從書寫者角度上看,既然書寫者把書寫的過程看作是一個創作過程,是表現與抒發、情感與意趣的呈現過程,對於枯燥的千篇一律的畫線也自然而然感到不滿足。作者對間架空間的美具有一種敏感,這種敏感一定會反射到線條方面來。而要造成線條美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則又需要方法的支援。於是,筆法作為一種藝術技巧,而不僅僅是書寫方法而言,便理所當然地引起書法家們的趨之若騖。抒情與表現,自然是一種抽象的要求。

    而抒情寫意如何更妥貼地落實到線條形象上,轉換成為線條的情與意而不是其他什麼,這便是書法家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對這種目標在任何一個層次上的追求,都有賴於表面上的線條美形態的技巧把握與深層的線條美內涵的哲學領悟。而書法最終提供的還是表面上可視的形象,故對美的形態即技巧的研究便應運而生。

    有了線條美的要求,就有了達到這種美的方法研究。其中最基礎的當然是技法研究,技法中最低層次的則是執筆法的規定。

    所以我認為書法創作是一種激情,也是抒情表現的需要。

  • 2 # 抱庸詩書

    書法上了境界,玩的就是文化情懷。不帶真感情的書法作品,打動不了人。

    透過一幅書法作品,可以看出書寫者其時的心境心情;透過同一書家的多幅作品,可以總結領悟出作者的風格,風格的背後就是性格情懷。比如蘇軾的書法,不卑不戾,清高文人也。比如黃庭堅,長槍大戟,是個直腸烈性人。再比如王羲之,行雲流水,極具風雅,貴族紳士無疑了。

    書畫與詩歌,都是文化藝術的載體,是古代文人可以寄託情感、直舒胸臆的地方。愛詩之人以詩言志,愛書之人以書寄情抒懷,這既是風雅的逸趣,同時也是愜意的消遣。抱庸看古人字,尤其偏愛手札手信,就是因為“展覽”體有太多的表演成分、做作之態,不如手札書信自然真摯,帶有更多的原滋原味的個人情感。

    書法作品背後蘊藏著的情感,是書法風格、書法氣韻甚至是書法境界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書者性格情懷的藝術詮釋。書法藝術,無慾方得有為,但無情則無以成書。筆墨所至,遊目騁懷,好作品就應該是作者心志的抒發、真情的流露。

    抱庸淺談。

  • 3 # 狂喜淡墨a

    為什麼創作書法是抒情的需要?

    書法藝術作品的抒情性,是最能體現書法藝術的表現特點,表達作者的內心所想,情感的表露。線條的的圓轉形式就是心境起伏的狀態。點畫的布白生機盎然,是有生命力的,

    古典作品的成功,皆透過瑧熟的藝術表現語言,即筆墨的風格特徵,書寫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強烈的表現力,達到情懷的釋放。

    每個書者都有的體會,當書寫完成一篇作品,暢和的心境有陶醉,驗證了書寫的作品一則有姿態韻致味道,一番情感寓書墨之中,這就是吸引力,具有感情融入書墨。

    清人劉熙載對書法的理解,書法如一個人的學問,能夠看到一個書者的才華,知其風雅,知其風骨,知其風流,也能夠了解其志向,以及志趣,因此感情的主體是人,因而書寫的筆墨體現的是人的心理軌跡,亦乃心電圖,是內心世界,精神風貌。

    因而表現的書者對身外空間的了。認知和感受,也必然融進書者所生活著的時代氣息。所為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清人尚氣,說明書法的時代特徵、形式變化永遠不會枯竭,永葆藝術青春。

    作為一個書者,生活在現代發達時代,理應把書墨精神,與時代緊密聯絡起來,不可隔離開這個時代,應書寫這個時代,現在書墨尚節奏,尚真實,摒棄虛妄,讓j精神世界,更加有真正的意義,空虛的精神,不是書墨的精神,達及虛以致靜,更有沉穩有序,書寫出自己的靈感。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美麗。

    書如其人,抒發情感,寫書,達情,生命力的書墨符號。才是書法魅力內涵所在。

  • 4 # 千千千里馬

    比如古代的碑版墓誌這些應制創作,就是奉命創作書法。

    你不能說寫《九成宮》就是因為抒情,也不能說《多寶塔》也是抒情作品。

    書法作品裡面的抒情是一個比例問題。有些作品,抒情成分很多,有些作品的抒情成分要稍微少一些。

    例如,同樣是應制碑版書法,李邕的《李思訓墓碑》的書法作品,抒情的成分就多一些,而顏真卿《中興頌》這樣的作品,抒情成分就沒有那樣明顯。

    這與創造作品的書法家對內容的處理有關係。

    前面我們說的是“應制”,也就是給別人寫,別人要求你寫。

    這樣,創作這一類的書法作品,往往要剋制自己的抒情性的。

    但是,也因個人而異。例如,宋徽宗在古代書畫作品上寫題跋,那叫一個盡興而歸了。

    像宋徽宗有這個樣的特殊地位,又有超人的藝術才華,他不抒情,都枉了傑出的藝術才華了。

    但是,同樣喜歡在古代書畫作品是題字的乾隆皇帝,好像沒有那樣抒情,起碼看不出他的抒情特色了來。

    所以,對於書法抒情問題,我們還是開啟自己的眼界,這樣更容易弄清楚究竟什麼是書法抒情了。

    除了應制書法,一般我們寫字,沒有自己把自己束縛起來的。

    古人認為書法是“詩之餘”。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除了寫文章,練書法等於是寫文章的繼續或者另一種形式。

    這個“餘”不是餘外,而是增加超額的意思。

    也就是說,寫文章也包括寫書法了。所以,古代書法家非常重視“有閒”而不閒的書法。

    所以,書法也是他們抒情的最好方式了。

    我們往往在這些書法作品中,更難感受到書法家個人情感的起伏和變化。也更能感覺到書法的藝術魅力。

    而且,書法家的思想情感更多會藉助於沒有任何限制自由,會更充分地表達出內心世界的多姿多彩。

    從王羲之到顏真卿,從顏真卿到蘇東坡,再到徐渭、傅山、董其昌、王鐸、鄭板橋、金農,無不一脈相承地自覺以抒發內心的訴求為書法的使命。

    當然,書法要有法。有法的基礎就是要以漢字為本體,以書法的基礎規律為基礎,而不是隨意潑墨。

    書法家必須獲得紮實的書法技法訓練和搞層次的文化修為,才能書法出自己的豪情,寄託無限的壯志。

  • 5 # 讀書耕田人王七

    恕不敢苟同!

    但談到這樣的作品能如何抒情,相對於手札來說會弱一些,因為在我們想透過書寫來抒發感情的時候,首先浮現腦海的是書寫的內容,其次才是作品的形式,什麼體,大至是什麼樣的面貌,這些東西較強的設計感會阻礙作者真情的流露。

    甚至一些所謂名家在講課時,不僅需要寫一句古詩看一眼,對於形式而言,還需要打小稿,以安排佈局,有何抒情可言!所以,說市面上沒有真正的書家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失了書法作品的靈魂。

    我還是覺得手札的杼情強一些,見字如面嘛!

  • 6 # 墨幹古

    因為,書寫者,心自靜,修身養性。書寫時彷彿世外桃源,心靜得連一點水的聲音都會擾了心靜似的。

    書寫靜如桃花舞,飛花也鉸耐人思。

    翩幅折筆順連豎,清灑丹心墨抒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護國皇娘傳大結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