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井陘傳播

    個人感覺可以從以下理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歲寶寶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已經非常明顯了,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引導寶寶發展自我興趣,根據性格特點發展特長,不應強制性教育,這不利於寶寶的心理發展。

    情商培養

    情商主要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關係的能力。情商所反映個體把握與處理情感問題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其物質基礎主要與腦幹系統相聯絡。大腦額葉對情感有控制作用。 情商的形成和發展,先天的因素也是存在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先天盲童由於社會交流的障礙導致的社會化程度的影響,其情感能力相對薄弱。人類學研究表明 ,原始人類的情感與文明人的情感有極大差異。他們易怒易喜,喜怒無 常,自控能力很差。從近代史研究中也可以看到,人的情感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人總是有著根深 蒂固的從眾心理。 情商主要與非理性因素有關,它影響著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動力。它透過影響人的興趣、意志、毅力,加強或弱化認識事物的驅動力。智商不高而情商較高的人,學習效率雖然不如高智商者,但是,有時能比高智商者學得更好,成就更大。因為鍥而不捨的精神使勤能補拙。另外, 情商是自我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調節的一種能力,因此,對人際關係的處理有較大關係。其作用與社會生活、人際關係、健康狀況、婚姻狀況有密切關聯。情商低的人人際關係緊張,婚姻容易破裂,領導水平不高。 而情商較高的人,通常有較健康的情緒,有較完滿的婚姻和家庭,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容易成為某個部門的領導人,具有較高的領導管理能力 。

    同理心

    同理心的意思是用他人的眼光看事物,認同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及行動背後的原因。具備同情心則使你能夠幫助別人感受好些,因為你明白他正在遭受不幸。這些建立成功關係所必需的品質是孩子們在家學到的。比同情心試圖分享他人的感受更進一步,同理心讓孩子試著理解他人。 不論孩子們接受多好的教育或多麼精通電腦,他們成年後成功與否都不取決於這些技能。幸福感來自於充滿愛的關心。在我們所在的是會培養一名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是困難的,因為這個是會十分看重利己主義,鼓勵人們無限索求,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這種“以我為先”的想法哪怕最簡單的人際交往都會產生影響。 在一個缺少聯絡的世界中培養親密關係是一個挑戰,尤其父母每天的時間都被小孩、瑣事、工作和責任填滿。儘管我們努力想要成為富有同情心的成年人,但我們常常無法做到如自我期待中那般富有同理心,就連對待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然而,養育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小孩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冷漠的世界更需要關心他人的人,同時也是為孩子們著想。曾有人說,向生活索取能使我們活著,但給予則讓我們擁有完整的人生。 儘管孩子們有時表現出深切的愛心,但也有可能作出令人驚訝的自私舉動。這種現象源於自我中心的資訊,是孩子在發展自我意識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指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一些年輕的家長或者因為自己工作繁忙,或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祖父母們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

    在中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學習、工作壓力下,該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在發揮其教育優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使孩子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使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

    正面教育

    1、不要貶低孩子。“這個你都不會!”“你怎麼這麼笨!”這種貶低會損害孩子的自我形象,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不要威脅孩子。“你再在牆上亂畫,看不打不打你。”“你再要吃冰淇淋,以後我就不帶你出來!”每威脅孩子一次,都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不自在,孩子有時還會恨父母。威脅對孩子的改進行為沒多大作用。

    3、不要賄賂孩子。“你不亂動東西,我就給你買玩具”,並不能讓孩子真正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4、不要讓孩子答應以後怎樣。“你答應媽媽睡覺時不吵!”可是孩子記性,一會兒又吵又鬧,弄得母親又生氣又傷心。

    5、給孩子講解要簡單明瞭。講個沒完,孩子可能沒興趣,也記不得那麼多。講得不好,孩子會“越聽越糊塗。”

    6、不要過分縱容孩子。慣壞孩子再來教,孩子不容易教好。

    7、不要使用不一致的規矩。家長要與幼兒園配合,在家裡,家長一定要與配偶或長輩保持一致。

    8、不要使用不合年齡的規矩。不要用小學生的某些規矩來對待幼兒。

    9、不要盲目的服從。對孩子的種種要求,如“我要看電視”,“我要喝水”,父母如果立即滿足,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制的品德。

    10、不要輕易打孩子。打孩子究竟對不對,讓我們來看看專家們調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1) 孩子被大人的口氣和暴行嚇倒了,也許以後真的不敢再犯,但是否學習到正確的是非關念則不得而知。許多父母是打完孩子就不管了。

    (2) 孩子變得陽奉陰違,大人面前不做,背後做,孩子的行為一直需要別人來控制,因此,長大以後不能自我作主,凡事皆要依賴他人的眼光,容易成為“隨風倒”的人。

    (3) 孩子接收到“你有錯時,我就可以打你”的資訊後,他也會依樣畫葫蘆地對待別的小朋友,也許將來會成為權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4) 對孩子一向施予嚴厲管教的父母,一旦老了,強壯的兒女會不會以愛父母為理由而虐待父母?也值得深思。

    教育孩子的一門複雜的藝術,如何管教孩子,做父母的最明白。但有一點,家長要牢牢記住:教育孩子時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而不是歧視。

    孩子學塗鴉

    對於寶Bora說,當他們開始能握住筆桿就會開始塗鴉了,或是無規則的線條,或是一點,一塊都是充滿了孩子自己的想象。 寶寶喜歡塗塗畫畫,有的家長卻怕弄髒了傢俱牆壁,會加以阻止,事實上寶寶塗鴉好處多多,家長們要多多鼓勵。塗鴉能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表達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還能透過塗鴉來與寶寶溝通,爸爸媽媽能做的就是從旁鼓勵,豐富寶寶的小小世界,培養寶寶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力,這樣對寶寶將來良好人格的形成都是大有好處!

  • 2 # 使用者4383246126739

    你可以觀察一下,你的孩子對哪方面有興趣。比如對音樂有興趣的傾向,就讓他經常聽音樂,培養音樂情趣。記住一點,培養孩子的愛好,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千萬別想當然的憑自己意願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植物病毒病的發生與氣候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