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山世界說
-
2 # 迴圈生態農業
植物病毒病的發生的確與氣候有關。首先弄清楚植物病毒病的傳播途徑。植物感染病毒的途徑只有三個:1.種苗帶毒;2.透過工作人員的身體或工具傳播;3.透過昆蟲傳播。其次,談一談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防治病毒病的方法有四個:1.選擇沒有感染病蟲的種苗進行種植。例如香蕉及馬鈴薯的試管脫毒苗。2.工作人員在田間耕作農作物時,應對所有衣服、工具進行消毒處理,手腳應用肥皂清洗消毒【肥皂對病毒病的消毒效果非常好】,千萬不要帶香菸進入工作場所【菸葉帶有菸草病毒,容易傳播病毒】。3.及時、徹底防治植物的蚜蟲、粉蝨等蟲害。防治好了害出,病毒病就失去了傳播媒介,植物就無法感染病蟲病!因為氣候條件,如溫度、溼度、風力等,可以嚴重影響蚜蟲、粉蝨等害蟲的發生、發展,所以說植物病毒病的發生與氣候密切相關!
-
3 # 文銳62188121
我僅就葡萄病毒病做一點回答。葡萄病毒病的發生本質上來說與氣候沒有直接的關係。病毒的傳播主要是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吸食汁液以及部分能傳播病毒的線蟲(劍線蟲)或者使用攜帶病毒工具修剪,切割,嫁接而導致的病毒傳播。若非要跟氣候劃上關係,那就是乾旱氣候會導致蚜蟲爆發,從而加重病毒病的傳播。
-
4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植物病毒病與氣候是存在一定影響的!一般來說,冬季溫度低的情況下,病毒病是很少發生的,這與冬季不利於其寄主繁育和活動是有關的。
病毒病在哪種情況下發生較嚴重呢?
其一,高溫乾旱的氣候條件下,或者高溫乾旱與高溫潮溼間歇出現,都不利於植物抗病,而此時傳毒昆蟲又猖獗發生時,極易發生病毒病。一般當連續出現30攝氏度以上高溫,又有蚜蟲丶粉蝨等傳毒昆蟲活動時,就應該及時用藥預防病毒病發生。通常未發生時可選用氨基寡糖素丶葡聚烯糖等可提高作物抗病毒能力的藥劑,發生早期可用寧南黴素加蕓薹素加硫酸鋅1000倍液均勻噴霧。一般要連續防治3-4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以上僅供參考。
其二,高溫乾旱條件下植物抗逆能力下降,本身攜帶病毒的植株就會呈現發病症狀(種子帶毒)。種子最好用磷酸三鈉或高錳酸鉀浸泡消毒。
其三,農事操作如整枝打杈等也可人為觸控傷口等將病毒傳播入健康植株,所以最好在農事操作前對手及工具用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回覆列表
植物在其生長髮育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病菌的侵染,被病菌侵染的植株或葉片枯萎脫落、或莖稈枯萎腐爛、或根部腐爛變質,又或者整株植物枯萎死亡等等。不同的植物可能感染的病害不盡相同,然病毒病確實是一種“掛名”危害多種農作物的病害,例如花生、辣椒、大豆等等,那麼病毒病的發生跟氣候有關係嗎?燕子認為是有很大關係的,本篇文章分析病毒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侵染過程,說明其發生與氣候的關係,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什麼是病毒病病毒病是一種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侵染不同植物的病菌型別基本不相同,同一種植物還可能感染不同的病菌。例如大豆病毒病主要是由大豆花葉病毒和黃瓜葉病毒引起的,而油菜病毒病則是由有才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和花椰菜花葉病毒引起的,在所有的病菌當中以黃瓜花葉病毒和菸草花葉病毒較為常見,可以侵染多種植物,導致其感染病毒病。
病毒病的主要危害症狀變現為植物的葉片發黃、枯萎、壞死,葉片上長有退綠色、條形燈各種病斑,有時還會導致植物出現矮化、畸形、分枝多簇生的現象。
我們以番茄病毒病為例來看,感染病毒病的番茄葉片為花葉型、條紋型和蕨葉型三種,其中花葉型發病較輕的情況下對產量沒有什麼影響,而發病較為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病株矮小、落花落蕾、結果數量少、個子小等情況;蕨葉型危害較大,一般整顆植株黃綠色,植株矮化嚴重,嚴重影響產量;條紋型主要是危害植株枯萎死亡,結果期發病還會導致果實變色腐爛。
二、病毒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病毒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感染了某種病菌,這些病菌多寄宿在寄宿主的身上越冬,所以植物的病株殘體、種子、未腐爛成熟的有機肥、田間雜草等都可能是病菌的來源,除此之外一些昆蟲也會攜帶病菌,利於玉米田中灰飛蝨常常攜帶病菌侵染玉米感染病毒病,其中以蚜蟲攜帶病菌最為常見,普遍意義上也認為蚜蟲是病菌遠端傳播的主要途徑。
以菸草病毒病的病菌為例,病菌適宜在25-27的溫度環境下生存,溫度高於37攝氏度或者低於10是攝氏度病菌會受到抑制,即使是發病症狀一般也較輕。從侵染的難易程度上來看,一般植物的身體上有傷口的時候病菌的侵染就會變得容易,例如田間害蟲較多或者是農事操作等導致植物傷口較多時,感染病毒病的速度會很快,病情發展也十分迅速。
根據以往的經驗當蚜蟲等害蟲的數量較多的事情,發病就會嚴重,分析其原因一是病菌的來源多,二是因為蚜蟲等回造成傷口給病菌的侵染帶來便利條件,再進一步分析又會發現高溫、乾旱的情況下適宜蚜蟲的生長,病害也會相對比較嚴重,而陰天下雨的時候的蚜蟲不適宜生存,數量少,病毒病的發病也較輕,發病面積較小。
綜上我們分析認為,病毒病跟氣候是由關係的,跟一時的陰雨天氣或者是突然溫度升高等小氣候關係也較為密切。主要是因為溫度適宜病菌的生長,適宜害蟲的生長繁殖,會導致發病容易和嚴重。
三、防治病毒病的基本方法1、選擇抗病品種
病毒病的危害已久,對於病毒病的研究工作一直都在不斷地進行和發展,目前各個品種的植物都研究出了相應的抗病品種,對於減少病毒病的發生和降低病毒病的發生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適宜本地氣候條件的情況下,首先選擇抗病品種栽培時最好的選擇。
2、實行輪作
依據上文我們知道病毒經常在土壤中隱藏,所以連茬栽培某種農作物就會出現土壤中積攢同類型病毒較多的情況,遇到適宜病毒病發作的氣候 條件,就容易出現大面積感染,爆發嚴重的情況,所以要適當的進行輪作,來改善土壤中的病菌環境。
3、加強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讓在植株本身能夠更好的抵抗病害的發生,同時還需要做好蟲害的防治工作以及病株殘體的清理工作,減少病菌的來源。在栽培的過程中建議重視有機肥的施用,提高土壤的品質,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栽培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蟲害,避免出現因蟲害而導致的病毒病氾濫,造成嚴重的損失,採收後要及時清理田間病株殘體和雜草,降低病菌的積攢。
每一種病害都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病毒病也不例外,在掌握其發生發展規律後,應當透過農業防治措施,為農作物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後期遇到不可抵抗的因素引發病毒病時,結合其它化學藥劑防病蟲害才能較好的減輕和控制病毒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