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不要,

    目前在心理治療的領域,達成的一項共識就是,如果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會對青少年進行藥物介入,因為長期服藥會給青少年帶來一個很嚴重的潛意識,就是自己是一個病人,這會給當事人的心理成長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而且孩子一般都沒有正確的認知能力,告知孩子只會給孩子產生莫大的壓力,

    而告知孩子這個事,在我們心裡諮詢分析中,會認為這是家長逃避責任的一種方式,將處理孩子抑鬱的問題轉向了孩子本身,而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由家長來承擔這份壓力和焦慮的

    對孩子的情況,支援性的陪伴,鼓勵,積極地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才是一個合格家長應該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責任擔當。

  • 2 # 張鐵軍158

    多大的孩子?小於十五歲的兒童少有抑鬱症發作。

    患抑鬱症,要告訴患者,同時要告訴患者:“抑鬱症”透過服藥是可以徹底療愈的。

  • 3 # 柏舟心媒

    看了一下大家的觀點,大多數人都是建議不要說的。我認為,說不說要看孩子的年齡和具體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是輕度的,不需要服藥的,就按照醫生的指導,做心理治療,積極的戶外鍛鍊。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哪裡需要改進。抑鬱症的孩子是非常痛苦的,即使你不告訴他,他也知道自己不對勁。你可以不給孩子說“抑鬱症”這個詞,但一定要告訴他,他目前的狀態是可以透過積極的鍛鍊和治療,回到原來的快樂正常的狀態的。

    如果孩子的情況達到中度或者重度,需要吃藥,那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他也特別希望自己好起來。你不告訴他實情,他吃藥看到藥名可以自己查,查到藥品的用途可能會往最壞最差的結果猜,更加讓他失去對生活的希望,不配合治療了。

    除了配合治療,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就是要對孩子加倍的理解和耐心。

  • 4 # 瑾瑜與我

    你好,根據您的描述,應該是醫生已經確診了您的孩子是抑鬱症,而您的孩子還不知道是嗎?

    這個問題咱們首先從孩子的性格和接受能力來判斷要不要告訴孩子。

    首先,如果孩子性格本身就不開朗或者是內向,自卑。那建議您還是不要和孩子說實話,您可以說:“醫生說,可能是你最近煩心事太多,情緒不好,所以對你的身體有點影響,醫生給你開了點增強免疫力的藥,咱們吃幾天看看效果。等後續看看治療效果再和孩子慢慢溝通。

    其次,如果孩子本來就對抑鬱症這種病很排斥,接受不了,也建議您先不要告訴孩子。

    從孩子的回答中判斷他對抑鬱症這個病的接受程度,如果他對此表現得很不能接受或者直接回避,那建議您也不要告訴孩子。

    建議您經常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風景。也許換個環境對孩子會好一點。

    經常和孩子交流交流,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也就無法瞭解他抑鬱症的真正原因在哪裡。

    如果您的孩子還在上學,那有可能是同學之間的矛盾或者師生之間矛盾。

    如果孩子已經工作了,也有可能是感情上出現了問題或者工作上不如意。

    總之,瞭解一下孩子的真實想法,慢慢開導孩子,再輔助藥物治療。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您交流,可以找找心理醫生。相對來說比較私密一點,我想,有抑鬱症的人大多都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有抑鬱症。

  • 5 # 如法如水

    依據孩子年齡、基礎性格和症狀程度而定。

    目前的孩子,四歲都可以操作手機,吸收網路資訊。對於各種資訊,出現兩端化:一端是表面上自以為知道就是理解;一端是實質上只是知道而並非理解。

    如果讓孩子知道了病症,孩子會主動查詢相關資訊,基於抑鬱狀態,潛意識會自動或主動吸收相關病症的負面資訊,潛移默化加深對病症的負面認知,形成固態標籤。切記:既然是孩子,模仿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所以,不到不得不說的臨界點,一定不要說。作為家長,則需要感同身受於孩子的狀況,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走進孩子的心靈空間,讓孩子感受到儘可能多的安全感、認同感、興趣感,減少抑鬱憂患的侵擾。

  • 6 # 水鏡流雲

    需要吃藥治療嗎?不需要吃藥就不要說。透過陪伴和照顧來緩解孩子的情緒。抑鬱症是可以透過家人朋友一起對病人的幫助得到恢復的。不要沒事就吵架,對生活中的種種牢騷滿腹,透過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方式,來讓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期待,孩子會慢慢成長起來,心理也變得強大。

  • 7 # 心理專家劉愛民

    需要告訴孩子。

    特別要告訴孩子他的那些症狀是抑鬱症的症狀表現。比如情緒持續傷感、焦慮、鬱悶;心情煩躁,愛發脾氣;覺得對不起所有人;注意力不集中,記不住細節,難以做決定;做什麼都沒有興致;愛睡覺或者失眠;吃很多或者不想吃東西;懶得交際,喜歡在家獨坐胡思亂想;自殘,有自殺想法或企圖自殺;各種身體的疼痛等等。

    一些學生患者因為不清楚自己得了抑鬱症,只是覺得自己精神狀態不好,身體不舒服,學習效果差心懷內疚,人際不良心裡緊張不安,持續一段時間無法擺脫,就可能因絕望而覺得活著沒意思,其實是因為疾病的症狀所致,抑鬱症治癒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孩子瞭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狀態表現是疾病症狀後,會降低焦慮和煩躁感,才可能積極配合治療,儘早從疾病的困頓中走出來。

    告訴孩子他得了抑鬱症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重要的三點:

    1.抑鬱症是能治癒的,早治早好。告訴孩子,會給他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

    2.得抑鬱症不是他的錯,他只是生病了而已。不要讓孩子因為得了抑鬱症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覺得花家裡錢,拖累父母。如果有負罪感,就不願意積極配合治療,延誤病情可能導致病情加重而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經費去治療,孩子更痛苦,家庭更沉重。

    3.得了抑鬱症並沒有什麼,要繼續勇敢地生活。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有9000萬,得抑鬱症的人很多,只要堅持治療就會走出來。同時,家長在家中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生活。多陪伴、關心孩子,多傾聽孩子的傾訴,多帶孩子一起爬山、游泳、慢跑等戶外活動運動,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 8 # 健玲駕馭體重學堂

    緩解負面思維的方法:

    當負面思維出現時,覺察它,別評價批判它,這時負面情緒會變得飄忽,你的抗拒或許會變強,

    這時要讓意識變得警覺起來,去覺察思維,依然不評價,不要陷入無意識的思維認同中。你只要知道,這裡有一個思維,而我是在觀察它。

    然後集中注意力到當下的事情上。面對強烈的抗拒思維,採用冥想可以加強效果,集中注意力到呼吸,呼吸帶入內在身體,覺察放鬆內在身體部位,感受身體能量場。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內在身體。消極情緒源於無意識的負面思維認同,也就是無意識抗拒,你只能與負面思維和解,

    就像與自己和解一樣,你抗拒負面思維,就是在抗拒自己,因為它是你內在的一部分,是你內在那個淘氣的孩子。推薦一些緩解壓力的活動:古典音樂,鋼琴曲,瑜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惡性競爭是導致生產力發展緩慢和經濟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