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
2 # 張鐵軍158
多大的孩子?小於十五歲的兒童少有抑鬱症發作。
患抑鬱症,要告訴患者,同時要告訴患者:“抑鬱症”透過服藥是可以徹底療愈的。
-
3 # 柏舟心媒
看了一下大家的觀點,大多數人都是建議不要說的。我認為,說不說要看孩子的年齡和具體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是輕度的,不需要服藥的,就按照醫生的指導,做心理治療,積極的戶外鍛鍊。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哪裡需要改進。抑鬱症的孩子是非常痛苦的,即使你不告訴他,他也知道自己不對勁。你可以不給孩子說“抑鬱症”這個詞,但一定要告訴他,他目前的狀態是可以透過積極的鍛鍊和治療,回到原來的快樂正常的狀態的。
如果孩子的情況達到中度或者重度,需要吃藥,那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他也特別希望自己好起來。你不告訴他實情,他吃藥看到藥名可以自己查,查到藥品的用途可能會往最壞最差的結果猜,更加讓他失去對生活的希望,不配合治療了。
除了配合治療,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就是要對孩子加倍的理解和耐心。
-
4 # 瑾瑜與我
你好,根據您的描述,應該是醫生已經確診了您的孩子是抑鬱症,而您的孩子還不知道是嗎?
這個問題咱們首先從孩子的性格和接受能力來判斷要不要告訴孩子。
首先,如果孩子性格本身就不開朗或者是內向,自卑。那建議您還是不要和孩子說實話,您可以說:“醫生說,可能是你最近煩心事太多,情緒不好,所以對你的身體有點影響,醫生給你開了點增強免疫力的藥,咱們吃幾天看看效果。等後續看看治療效果再和孩子慢慢溝通。
其次,如果孩子本來就對抑鬱症這種病很排斥,接受不了,也建議您先不要告訴孩子。
從孩子的回答中判斷他對抑鬱症這個病的接受程度,如果他對此表現得很不能接受或者直接回避,那建議您也不要告訴孩子。
建議您經常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風景。也許換個環境對孩子會好一點。
經常和孩子交流交流,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也就無法瞭解他抑鬱症的真正原因在哪裡。
如果您的孩子還在上學,那有可能是同學之間的矛盾或者師生之間矛盾。
如果孩子已經工作了,也有可能是感情上出現了問題或者工作上不如意。
總之,瞭解一下孩子的真實想法,慢慢開導孩子,再輔助藥物治療。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您交流,可以找找心理醫生。相對來說比較私密一點,我想,有抑鬱症的人大多都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有抑鬱症。
-
5 # 如法如水
依據孩子年齡、基礎性格和症狀程度而定。
目前的孩子,四歲都可以操作手機,吸收網路資訊。對於各種資訊,出現兩端化:一端是表面上自以為知道就是理解;一端是實質上只是知道而並非理解。
如果讓孩子知道了病症,孩子會主動查詢相關資訊,基於抑鬱狀態,潛意識會自動或主動吸收相關病症的負面資訊,潛移默化加深對病症的負面認知,形成固態標籤。切記:既然是孩子,模仿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所以,不到不得不說的臨界點,一定不要說。作為家長,則需要感同身受於孩子的狀況,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走進孩子的心靈空間,讓孩子感受到儘可能多的安全感、認同感、興趣感,減少抑鬱憂患的侵擾。
-
6 # 水鏡流雲
需要吃藥治療嗎?不需要吃藥就不要說。透過陪伴和照顧來緩解孩子的情緒。抑鬱症是可以透過家人朋友一起對病人的幫助得到恢復的。不要沒事就吵架,對生活中的種種牢騷滿腹,透過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方式,來讓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期待,孩子會慢慢成長起來,心理也變得強大。
-
7 # 心理專家劉愛民
需要告訴孩子。
特別要告訴孩子他的那些症狀是抑鬱症的症狀表現。比如情緒持續傷感、焦慮、鬱悶;心情煩躁,愛發脾氣;覺得對不起所有人;注意力不集中,記不住細節,難以做決定;做什麼都沒有興致;愛睡覺或者失眠;吃很多或者不想吃東西;懶得交際,喜歡在家獨坐胡思亂想;自殘,有自殺想法或企圖自殺;各種身體的疼痛等等。
一些學生患者因為不清楚自己得了抑鬱症,只是覺得自己精神狀態不好,身體不舒服,學習效果差心懷內疚,人際不良心裡緊張不安,持續一段時間無法擺脫,就可能因絕望而覺得活著沒意思,其實是因為疾病的症狀所致,抑鬱症治癒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孩子瞭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狀態表現是疾病症狀後,會降低焦慮和煩躁感,才可能積極配合治療,儘早從疾病的困頓中走出來。
告訴孩子他得了抑鬱症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重要的三點:
1.抑鬱症是能治癒的,早治早好。告訴孩子,會給他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
2.得抑鬱症不是他的錯,他只是生病了而已。不要讓孩子因為得了抑鬱症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覺得花家裡錢,拖累父母。如果有負罪感,就不願意積極配合治療,延誤病情可能導致病情加重而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經費去治療,孩子更痛苦,家庭更沉重。
3.得了抑鬱症並沒有什麼,要繼續勇敢地生活。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有9000萬,得抑鬱症的人很多,只要堅持治療就會走出來。同時,家長在家中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積極生活。多陪伴、關心孩子,多傾聽孩子的傾訴,多帶孩子一起爬山、游泳、慢跑等戶外活動運動,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
8 # 健玲駕馭體重學堂
緩解負面思維的方法:
當負面思維出現時,覺察它,別評價批判它,這時負面情緒會變得飄忽,你的抗拒或許會變強,
這時要讓意識變得警覺起來,去覺察思維,依然不評價,不要陷入無意識的思維認同中。你只要知道,這裡有一個思維,而我是在觀察它。
然後集中注意力到當下的事情上。面對強烈的抗拒思維,採用冥想可以加強效果,集中注意力到呼吸,呼吸帶入內在身體,覺察放鬆內在身體部位,感受身體能量場。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內在身體。消極情緒源於無意識的負面思維認同,也就是無意識抗拒,你只能與負面思維和解,
就像與自己和解一樣,你抗拒負面思維,就是在抗拒自己,因為它是你內在的一部分,是你內在那個淘氣的孩子。推薦一些緩解壓力的活動:古典音樂,鋼琴曲,瑜伽
回覆列表
不要,
目前在心理治療的領域,達成的一項共識就是,如果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會對青少年進行藥物介入,因為長期服藥會給青少年帶來一個很嚴重的潛意識,就是自己是一個病人,這會給當事人的心理成長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而且孩子一般都沒有正確的認知能力,告知孩子只會給孩子產生莫大的壓力,
而告知孩子這個事,在我們心裡諮詢分析中,會認為這是家長逃避責任的一種方式,將處理孩子抑鬱的問題轉向了孩子本身,而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由家長來承擔這份壓力和焦慮的
對孩子的情況,支援性的陪伴,鼓勵,積極地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才是一個合格家長應該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