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心理學者
-
2 # 霍體清
為什麼有的心理醫生有心理問題,他們是角色代入太深了嗎?
心理醫生也是現實生活中普通的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會遇到一些煩惱,所以出現一些不愉快,不開心的情況也是正常,但畢竟是專業人員,他們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應該比一般人強。
心理醫生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心理疾病患者,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一般不會受到患者情緒的困擾,相反會增加免疫力,自己抗打擊的能力會更強,就像維修電器的師傅一樣,修的越多,技術越好,越容易判斷是哪裡的問題,自己家電器壞了,修的更快更好。
-
3 # 每日堅果C
這個問題我覺得就像問醫院全科值班醫生為什麼會感冒一樣。把心理醫生特殊化了。
人是生理和心理相統一的。生理患病和心理患病一樣的正常。看心理醫生跟看門診科醫生是同樣的。
對於感冒這種常見病來說,可以看醫生也可以選擇自愈,對於短時間的情緒低落,心理不舒服,同樣可以選擇看醫生或者自愈。但是,對於惡性病症,腫瘤、癌症等就必須要專業醫生進行診斷治療,同樣,對於神經症、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異常的疾病就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來進行治療。二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如同常在醫院待的人,接觸各種各樣的病患,難免會增加被細菌或者病毒感染的機會,即使醫護人員做了一定的防護;心理醫生接觸各種各樣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難免自身的控制資源受到考驗,即使已經做過了一定的專業訓練。
心理醫生執業都需要專業的督導,心理諮詢師的諮詢師,幫助其處理在心理諮詢工作中積攢的各種心理疑惑。排解其心理困難,以便能夠更好地執業,為來訪者提供更專業的幫助。
-
4 # Cr42
這個問題可能說反了,並不是因為成為了心理醫生才罹患心理疾病,而是因為有心理疾病才有可能成為心理醫生。我本身就是抑鬱、焦慮症患者,以前也跟同事溝透過這方面的事。然而事實發現同事作為沒有心理疾患的正常人對於焦慮、抑鬱這類的心理問題完全無法理解。他們不知道焦慮、抑鬱的體驗是什麼樣的,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會選擇自殺!無論如何詳細地描述我自己的真實體驗,他們都認為不可思議,甚至是不切實際。實際上,能做到不帶著有色眼鏡對待心理疾病患者就已經非常不易了。說得晦澀一點其實就是這樣的:無論是什麼疾病,身體疾病也好,心理疾病也罷,如果要想確診並治療,首要去做的就是看到這個疾病的全貌,或者說這個疾病具體的樣子!當然這包括視覺可見的症狀,身體能感受到的症狀,引發該疾病的病原體等等。知道了這些,才能明確這是什麼疾病,並對症下藥!但是心理疾病具有特殊性,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一種或幾種,是完全想象不出疾病的樣貌的!心理疾病本身就是心理出了問題,而心理是腦對客觀現實主觀能動的反應。也就是說,看不見,摸不著。連疾病的樣子都不知道,如何確診?如何治療?心理不同於數學,往往不能進行邏輯分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僅憑想象就能構建出心理疾病的樣子這種事是絕對無的!這不同於身體疾病,比如骨折,人們甚至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肢體扭曲變形;或者咽喉發炎,可以直接看到嗓子紅腫。。對於心理疾病,不僅僅我不說你可能完全看不出來,而且甚至說了你也可能不信,因為我看起來跟正常人沒有區別!以上如此,就需要心理醫生能真正清楚心理疾病的樣貌,知道病人的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療患者的疾病!另外,心理諮詢師跟心理醫生好像有所不同。我觀察到的現象是隻要透過考試就能成為心理諮詢師,不知道是不是我對這個職業瞭解程度不夠。總之,如果只是心理上有困惑,諮詢心理諮詢師一般沒問題;如果感覺是心理疾病,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心理科就診!
-
5 # 蘇九菇
不是的。
以為心理醫生也是人,也有情緒和壓力,有自己的七情六慾,為何不可以有心理問題呢?嚴格的“垃圾處理站”,又有多少諮詢師能夠真正做到呢?需要成長到很強大才可以喔~
-
6 # 親愛的N
從事心理諮詢多年,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不止一次被問到類似這樣的尷尬問題:“心理諮詢師是不是自己心理都有問題”、“啊,心理諮詢師啊,那你是不是能猜到我現在心裡在想什麼”(還要非常生動的加上一個雙臂抱肩的動作,拜託,我就是有讀心術,也沒有透視術好嗎...)、“你們接觸的人是不是都是神經病啊”(哎...)
其實在實際的生活中,各行各業都存在著一些社會偏見,比如:“男人都愛白富美”、“女人都愛錢”、“出軌的人都是人渣”、“健身的人都很Sunny”...只有真實的接觸到這個人群,才會瞭解到事實的真相。
第二類:正統的科班出身。有一批是接受過正統大學甚至碩士、博士的全日制心理學專業訓練的人,他們有著紮實的基本功,接受過良好的倫理教育和個人成長,他們有的是陰差陽錯選擇了這個行業,有的是對心理學的神秘性充滿好奇,有的是給自己的一些問題尋找答案。但最後畢業真正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還是少數。
第三類: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做著跟心理學無關的商業性活動,或者以此為名隨便分析別人,揭別人的傷疤,戳別人的痛處,這是同行們最為排斥的一類人。
1.什麼算心理問題?在正統心理學概念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存在心理問題的,而且帶著症狀生活是正常的。
2.做心理諮詢的人的心理狀態。從心理諮詢師的職業發展道路來說,一個優秀的諮詢師是需要接受很久的個人分析和成長的(也就是找心理諮詢師給自己做心理諮詢),經過體驗和自我的整合才能更多的理解和接納別人。
3.心理諮詢師的行為狀態。有些同行在溝通和做事上是有些異於常人的。這裡邊也分為兩類:一類是沒有太多的自我覺察,常常被諮詢勾到情節,但是又沒有處理,逐步的開始顯得怪異而不自知;另外一類:經過多年的自我成長,更多的完成了自我沉澱,開始迴歸一種更加自然和原始的狀態,這樣的人,不是他不正常,而是他太正常了,正常的與社會稍顯格格不入了。
回覆列表
我大學選的是心理學,所有基礎學科都有驚無險的沒有掛科,並不是我沒有認真學,而是我不擅長考試,我認為我對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到位的
大學裡,我參加了團輔♂️,作用有點像現在的教練技術,還有社會中的各種激勵活動。但團輔主要是引導,發現,而不是灌輸。團輔中,我篩選了幾個需要單獨做個案的新生,他們都是在家庭,成長中有不好經歷的人,在一對一過程中,我完全將同理心放出來了,深深感受到了他們內心的痛苦和不安,等於兩個小時內一直在體驗他們十幾年來所經歷的。當你結束的時候,你是在疏導她,其實也是在疏導自己
後來一段時間,我接受過九型人格中所有人格在成長過程中的掙扎和痛苦。不誇張,在深入對話中,我覺得我就是他們,也只有這樣,我才可以知道最後怎麼幫到他們。那段時間是心理最壓抑的,感覺生活就是一半時間在痛苦中度過,一半時間在治療痛苦。
後來意識到,還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專業知識和素養不夠,如果急需堅持下去,最後需要心理輔導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如果不做足夠的釋放,做久了心理諮詢,是會對心理造成比較大的壓力。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做心理輔導的,能幫到需要的人,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