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一對70多歲的老人鬧離婚,老太太要鬧,兒女不同意說添麻煩,讓外人看笑話,不同意,可是老太太要去自殺,老太太年輕時為了家庭一直忍,現在兒子女兒都結婚了,而且比較穩定
回覆列表
-
1 # 沐浴小丸子
-
2 # 古月婭
我第一感覺是心酸。70多歲的年紀已是古稀之年,結婚至少也有五十年了,一個老人在風燭殘年之際,不是想著無憂無慮安享晚年,享受子孫後代繞膝之樂,而是決意離婚。
那個年代,熬過了飢餓困苦,走過了雨雪風霜,含辛茹苦將子女撫養長大,結婚生子,這其中的辛酸苦辣也許每個人都可置身其中,卻無法感同身受,似乎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延續這段隱忍了大半輩子的婚姻,在卸下內心重擔的同時選擇活出自我,也情有可原。
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孩子跌跌撞撞的年紀,再到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同時費盡心機去維持家庭和諧,母親本來就是一個受累的角色,雖說“兒大不由娘”,真正的孝順體恤是站在母親的立場考慮,而不是一味搪塞推諉,面子問題是小,老人的生命為重。子女和父母應該平心靜氣坐下來談談,俗話說“少來夫妻老來伴”,還念一點夫妻情分,就安穩過好餘生。實在感情不合,性格不合,分開也好,夫妻倆應該存在嚴重的溝通問題,內心積壓的怨憤在這一刻已經爆發了,硬是撮合在一起,對老人情緒有很大影響,以免做出想不開的事。
這輩子我們為人父母,也為人子女,父母不奢求子女大富大貴,只盼一生健康安樂。子女能回報給父母的孝順,簡而言之不過在於“順”,“孝”是奉養父母,“順”則是順從父母的意志。
大家好,我是沐浴晴朗,以下舉例來看此話題:
二十幾年來,從來沒有想過,我們傳統的相守一起的父母會有要離婚的那天,像孩子一樣要重新追求新的幸福。
今天看到Fay,她心情很不好。問了緣由,才知道她父母打算離婚。
事情是這樣的。
她好不容易回趟家,希望趁著週末陪父母爬回山,心情本來很好,也期待著父母會有驚喜的表情。可是回到家,她面對的卻是幾乎沒有經歷過的又無比靜默的局面。
到家的時候已經晚上十點多了,按響門鈴,沒有期待中的笑意盈盈的老媽開門,以為父母早已入睡,無奈自己用備份鑰匙開了門。開啟房門的那一瞬間,葉子有點錯愕,以為進錯了門。客廳裡一片狼藉,地面上有扔的衣服,有殘羹剩飯,還有各種瓶瓶罐罐。父母的屋子亮著燈,Fay以為家裡發生了不好的事,趕緊走向父母的臥室,映入眼簾的是媽媽頹廢地倚在牆角和被淚水模糊的臉龐。
“媽,發生什麼事了?我爸呢?”葉子焦急地詢問。
“別問我,我想他去死。”她媽媽的語氣很薄涼。
“你們怎麼了?吵架了?”
“你也別管我,你滾”
這是媽媽第一次對Fay說滾,她瞬時就僵住了,一股心酸湧上心頭。
後來,Fay一個人出去找她爸爸,找了很久,久到她覺得自己要離開這個家,沒有了想回去的念頭。
Fay說,她父母的感情表面上很好,兩個人也很少爭執,但是其實,他們生活得並不開心,也都有自己的難處,更不願再遷就對方生活。尤其這次吵架之後,媽媽更是衝動地說出要離婚,也許這並不是衝動吧,她早已經有了這個念頭,只不過有這個契機更自然地說出來。
Fay又接著說:
“在我讀大學以前,父母為了讓我能夠專心學習,不受影響,從來沒有過爭吵;在我面前,兩個人一直都是相敬如賓,三個人在一起更是一片輕鬆愉快,我的印象裡,他們倆相親相愛。後來讀了大學,我離開了這個小家,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不再與父母朝夕相處,也漸漸地對他們疏於瞭解;見面最長的時間是寒暑假,那個時候,他們總是圍著我轉,關心我在學校裡的學習和生活,怕我在外面受苦受累,回到家就為我準備各種好吃的,又對我噓寒問暖,放心不下這個那個,囑咐了一遍又一遍;這些話,都是媽媽單獨跟我說,或者爸爸獨自跟我說的,基本上我在分別與他們二人交談,而很少聽到他們兩個的交流。當時,我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也從來沒有主動關心過他們在家生活的情況,沒有詢問過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狀態。到現在,我開始獨立生活,也快要有自己的小家庭,他們覺得已經要完成最後的任務,就突然對我不管不問,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準備,就要面對他們處理自己的感情,而這與我印象中的他們恰恰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
對他們來說,離婚是感情順其自然的事,他們也想要輕鬆一點,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對我來說,這是一次衝擊,尤其是我那看著恩愛又上了年紀的傳統父母,怎麼會突然像現在的小年輕一樣說離就離呢?而且,他們離了婚怎麼辦?”
考慮到父母以後的老年生活,Fay堅決不同意,所以,她父母也只能僵持著,但已經不在同一個家裡住。但是,我想,大多數阻止父母離婚的人一大部分原因都是擔心父母年邁的生活。
朋友尹君有不一樣的看法,她常說自己很不能理解父母的婚姻,也極不喜歡自己父母的相處模式。
依她說,媽媽嫁給爸爸從來沒有想過福,大半輩子總是為家庭、為生活操勞;她長這麼大,從來沒有見過爸爸下廚房,衣服也沒有洗過一次,對媽媽像對保姆一般,即使媽媽做了很多事情,爸爸也沒有感恩過。
尹君說,如果父母要離婚,她一定會支援的。人生本來就很短,不能那樣因為不開心不幸福浪費掉很多時光,她希望媽媽過幸福的生活,她也希望爸爸精神上能夠獨立起來,這樣對他們兩個來說或許是最好的。
她很相信,未來的生活也不必擔憂,子女兩邊都會照顧好;而且緣份很奇怪的,說不定他們都會在花甲之年再覓得真愛呢。作為子女,最應該的是當他們需要我們支援的時候支援他們,給他們做出選擇和改變的勇氣,讓他們活得更年輕更有底氣,而不是一味阻礙,澆熄他們開始新生活的熱情。阻礙他們,最壞的結果是,你給他們本來就不年輕的心增加了更多的負擔,讓他們繼續過不開心的生活,未來短短的歲月只有遷就,再無愛而言。很多老人脾氣越來越暴躁也許跟沒有再一次選擇的機會有很大關係。
我記起,很偶然的一次,翻爸爸的手機的時候,發現了來自陌生女人的簡訊,資訊內容很隱晦,但是,我當時就懂了,爸爸在外面結識了別的女人,而媽媽明顯不知道。
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做,該不該告訴媽媽讓我糾結了好多天,我也暗中觀察爸爸好多天。一邊希望媽媽知道這件事,但是,一邊又害怕媽媽知道這件事。是的,我最害怕的是他們會離婚。
雖然,我已經能夠獨立生活,也不再依靠他們,但是,我還是接受不了有天他們趕離婚的潮流。我這是什麼想法呢?也許,我比他們更傳統,他們的傳統來自於時代,那樣的年代讓他們無從選擇真愛,就過了現在的生活;但是我的傳統來自於骨子裡,我堅信日久生情,日子處的久了,感情會越來越濃烈,尤其是相濡以沫了大半輩子,怎麼能說分開就分開呢?
慶幸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是,我很自責,媽媽會一直矇在鼓裡,沒有了解事實的可能。
我現在也常常在想,如果當初媽媽瞭解到了真相,會不會提出離婚,而如果他們真的要離婚,我不知我是真的勸阻,還是會很冷靜?
漸漸我也體會到,幸福的模樣總是人人羨慕,這是與年齡無關的追求。父母也都有孩子的一面,希望我們長大之後,能夠給予理解,但是不能代替他們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