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熱心市民珏先生

    首先你要搞明白一點的就是,什麼才是正確的手型,有沒有統一的手型標準。

    在鋼琴教學中,你會發現學生的手真的是千奇百怪。在鋼琴演奏中,各個演奏家的手型也是大不相同,最出名的就屬霍洛維茲的手型了,整個手掌都是放在鋼琴上,而且使用指腹觸鍵,但這也不影響霍老子子成為世界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從以上可以看出,手型這東西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都是根據彈琴者自身手部條件決定的。歸根到底,鋼琴是聲音的藝術,你的手指只要能彈出對的音色,其實手部形狀並不太重要,不然霍爺的手型絕大部分鋼琴學生都適應不了,但是你能說霍老爺子的手型是錯誤的嗎?

    所以,觸鍵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觸鍵方式決定了你是否能彈出合適的音色來演奏出各個時期不同的音樂風格。不管是用指尖觸鍵也好,指腹觸鍵也好,我們觀察鋼琴演奏家在演奏鋼琴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都是一樣的,第一個就是要保證手部的舒展,鋼琴演奏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所以對於手來說,也要做到舒展自然,不能拘謹,不然會影響技術的發揮。第二就是從肩膀到指尖的通道,也就是整個手臂要保正絕對的暢通,使得力量能夠很好的傳送,這也就是學鋼琴老師經常說的手部放鬆,指關節站立的原因,不然會影響音色和快速跑動時的流暢程度。

    所以手型這個東西它只是為音色服務的,能否演奏出合格的音色才是最重要的。可以這樣說,能彈出好的音色你的手絕對不會難看到哪裡去,你的手型好看卻不一定能演奏出好的音色,所以,在鋼琴學習中或者教學中,師生應該明白技術練習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效果是什麼,不能按照教材盲目的練習,雖然這樣也會得到一定的效果,但付出的時間太多了。

  • 2 # 天洪老師

    手型是現代鋼琴教育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迷信”說法,可能不會彈鋼琴的人都聽說過吧。

    首先我們要理解鋼琴屬於音樂課程中的一種,音樂是以聽覺為主的一門課程。理論上來說只要是手指狀態正常(不僵、不折指、不翹指)指尖觸鍵有支撐這樣的手我們就沒必要去糾結手型了。什麼握兵乓球(雞蛋)只是方便我們找感覺的一種方式。要記住,手型絕對不是目的,它只是幫助我們彈出好聲音的一個過程。

    舉個例子,霍大爺(霍洛維茨)就是一個典型的以聽覺為主的鋼琴家。如果他在中國可能早已經被老師打死了。事實上很多很多鋼琴家都有不在乎手型的例子。朗朗(見圖)也是屬於不是很“規範”的手型。

    其次,就算是追求手型,手型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在演奏過程中經常需要根據你要的音色來改變觸鍵方式。在彈奏古典作品,顆粒性強的曲子也許手指立起來一些,觸鍵面小些,而彈浪漫派作品,尤其是歌唱性,手指必須放平一些要用手指的肉肚部份,把重量轉移好,才能彈出優美如歌的聲音。

    千萬切記,所謂的規範手型只是為了擁有正確的指法、提高練習的效率、彈出漂亮的音色、把握音樂的風格的一種工具,而非目的。如果過分要求手型,使手僵硬、緊張,那麼彈出的音色自然是缺少彈力、匱乏生命力的。

    所以,你要問我怎樣提高練琴效率我可能給你說一大堆方法,你要問我怎樣才能訓練出正確的手型,那麼我只說一句:靠耳朵聽,好聲音就是好手型!

  • 3 # 兔只兔子愛生活

    對初學鋼琴者來說手型很重要!手型是基本功。

    其實大部分的技能學習都是,最開始一定有個方法啊規則的需要人遵守,帶著入門,循序漸進,熟能生巧。甚至小孩剛學抓筷子,小孩剛學寫字,都要指導手指抓的部位,姿勢。多多練習之後,手型就是一種本能了。還有初學古箏要求的扎樁,也是為了記憶手型,為以後彈奏複雜的曲子打基礎。

    最初入門簡單的曲子可能一個手指就能彈完,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比如琶音,奏鳴曲等等都需要手指快速跑動,初學者如果手型不過關,彈擊琴鍵力度就不夠,速度也難提上去。

    至於鋼琴大師們的演奏,出神入化到已經不拘泥於手型了,美妙的音樂才是重點。就像寫意畫,不糾結形似,更注重的是神韻。境界到了,無形更勝有形。

    當然,我等普通學習者,崇拜過大師之後,還是規規矩矩保持手型勤加練習吧!

  • 4 # 火星課堂

    我覺得樓上那個大師之所以被這麼多人記住,肯定是因為他奇葩的手型。一般人看到他都會想“為什麼我這個手型彈出來的音樂這麼難聽呢?”

    因為這種手型一般人都駕馭不了,能夠駕馭的肯定身體構造不太一般。

    鋼琴的啟蒙入門,手型非常重要。能夠學習到哪個層次,以後手速是否能夠更進一步,都和手型有關。

    這個問題和“投籃一定要掌握正確姿勢嗎?”是一樣的,正確姿勢投籃,事半功倍,錯誤的話,事倍功半!

  • 5 # 小琴童王奕霖

    大家好,我是一位琴童的媽媽,我的兒子學琴一年了,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認為學鋼琴的任何階段,手型都是重要的,與其說“手型”,不如更加準確的說一種演奏方法,而且演奏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要為樂曲服務的,為表現音樂本身服務的。

    孩子們啟蒙階段學琴,老師教的第一個手型,會採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叫做“手裡握著一個雞蛋”,要求小手的三關節拱起來,要空,感覺像握了一個雞蛋,手腕要放鬆,不能折指。這是啟蒙階段的基本要求。

    為什麼老師要強調這樣的手型呢?因為孩子剛剛接觸鋼琴,手指沒有力量,所以先要學會讓手指在琴鍵上站穩,和指尖觸鍵。這個要求不是很容易做到,需要耐心和長時間的練習。這種手型彈奏出的音色相對來說比較硬,乾澀,對於訓練手指的力量和獨立性有很好的幫助。

    等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以後,開始學習連奏的時候,這種手型就需要改變了,就要學習用指腹觸鍵,去彈出更加歌唱性的連奏的感覺了。

    我只是給大家舉了兩個例子,說明手型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實際上,不同的手型對應著不同的演奏方法。

    我在學習中國鋼琴教育家周廣仁先生的《鋼琴藝術教育》時,受益匪淺。她在書中反覆強調,手型是要為音樂本身服務的,不是說高抬指,彈得快、彈得響就是彈得好,而是要學會放鬆,從肩-手臂-手腕-手指這一條線下來,是貫通的感受,要善於放鬆,藉助重量練習。僵化的手指只會彈出乾硬的音色,而真正放鬆下來去演奏,才能更好的展現樂曲本身的含義。

    我對於周先生的理論非常贊同。在我兒子學琴的時候,起步階段他才4歲8個月,我發現他的小手力量不夠,每次彈的時候都要藉助手腕的上下彈動才能達到老師對於音量的要求。但是老師最初就是要訓練手指力量,是不希望你藉助手腕的力量的,所以我們費了很多力氣去達到老師的要求。

    學了一段時間後開始學連奏,小手可以用指尖觸鍵,也學會了用指尖下面一點的肉墊觸鍵,兩種方法發出的音色是不一樣的,要為不同感覺的音樂服務。

    比如《保衛黃河》,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樂曲,結尾的時候尤其要突出力量感,所以,用手臂帶動手腕、手指,用指尖去彈奏,才能達到力量的效果。而《瀏陽河》是優美的,富有韻律感的,就不能用指尖去發大力彈奏。

    所以說,手型在任何階段都重要,但是,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為音樂本身服務的。要搞清楚老師教的每一個手型是什麼用意,而不能僵化的認為只有一種手型。

  • 6 # Monkey911

    謝謝你的邀請!初學者學琴手型是很重要的,初學時手型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是需要長時間慢慢練習好的。對初學者要求太多也適得其反,開始的時候要擺好手型.學會簡單樂理和識譜.慢慢的再要求樂感,至於連奏斷奏等等,可以根據當天學習的內容因材施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體脂肪豐胸成活率低,假體豐胸併發症頻發,二者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