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河邊的縴夫

    連年戰爭必然會對國內的經濟有破壞,但相對於民族的生存空間,暫時的經濟緊張也是可以理解了。從後期的跡象來看,北驅匈奴,開拓了絲綢之路,福澤後世千年。從匈奴後期的破壞力來看,武帝當時漠北之戰雖然窮兵黷武,但也為漢民族的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2 # westsky

    謝邀!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覺得漢武帝之所以對外用兵是由其客觀因素的,對匈奴作戰就是客觀形式下的必然,很難想象一個民族長期給另一個民族當韭菜!加強前兩代帝王的休養政策促使國家恢復力量,具備了用兵的條件,同時匈奴的貪婪本性以及希望漢王朝一直作為自己的提款機,必然不希望一個強大統一的政治對手現在自己面前,因此開戰就是必然的,不是漢武帝也會有其他帝王完成這個決策!第二,漢武帝之所以叫武帝,就是崇尚武力的標誌,勢必做一些戰略層面的改變,發動對外作戰就是一個力量的象徵也符合武帝的稱號!也有利於統一思想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第三,說窮兵黷武有點誇張,但是至少漢武帝給了中華兒女一個響亮且有尊嚴的稱謂:漢人!自此,中原王朝對外族有了無比的自豪和優越感!這是誰都不能磨滅的功勳!

  • 3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漢武帝境外用兵是形式所驅,匈奴之患由來已久,從秦始皇開始北方就成了中原王朝最大的禍患,只是秦始皇採取的策略是修築長城試圖把匈奴擋在境外。

    但是到了漢朝,長城已經不能阻擋匈奴的鐵騎,長期的邊境掠奪已經嚴重威脅到漢朝邊境的長治久安,不利於漢朝的長遠發展。而且長期的隱忍讓北方遊牧民族氣勢更加囂張更加不可一世,時間拖越久情況就越嚴重,就好比一個人天天在你床邊吵的讓你睡不安穩。

    而且漢朝開啟了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通往匈奴的必經之路,而匈奴截斷了來往客商,對客商敲詐勒索燒殺搶掠,使絲綢之路無法順利進行,這也是漢武帝所不能容忍的。

    這就很好解釋了漢武帝為什麼寧可犧牲全國經濟也要對匈奴大規模長期用兵的主要原因。在中國古代的每一個朝代,北方遊牧民族似乎都給中原王朝帶來了很大的威脅,不管是秦漢時期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宋朝的蒙古、明朝的瓦剌還是清朝的準葛爾丹,其隱患不可謂不大。所以不單單是漢武帝,凡是有為之君都給了遊牧民族沉重的打擊。觀有明一朝,遊牧民族始終都是大明最大的威脅,雖然于謙重創瓦剌,但明朝江山最終還是被東北的遊牧民族所取代。為了明朝的悲劇不再發生,康熙三徵葛爾丹收復蒙古全境徹底解決了北方之患。

    所以,說漢武帝窮兵黷武是片面的,對歷史沒有進行深刻的剖析。與長治久安相比,暫時犧牲經濟也是明智之舉。

  • 4 # 逢中一劍

    有得必有失!二者不可能兼顧!忍讓,謙讓,中庸最終必然成為韭菜!沒有漢武帝,就沒有今天中國,更沒有漢族,漢語,漢人!早被匈奴消滅,佔領,同化了!可能現在華夏大地領土比現在大,但主體民族是匈奴族,沒有漢族一說法,或者漢族就是一少數民族,少得是一漢族自治縣!

  • 5 # 小文章大視野

    個人認為,如此看法是有失偏頗的。

    漢武帝是西漢王朝除了開國之君劉邦外,最為讓人銘記的君主。CCTV播出的歷史劇《漢武大帝》這樣評價這位君王: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如此高的評價,在類似的歷史電視劇中可以說十分罕見。

    影視劇《漢武大帝》

    簡單說一下漢武帝一生的功績:劉徹十六歲登基,初期繼續推行與民休息的國政,之後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在文化上採用董仲舒“獨尊儒術”的主張,正式將儒家學說作為官方正統學說予以採用。他還開創了察舉制選拔人才,並在中央興辦太學作為人才教育的學府。

    在軍事上,東並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基本奠定了之後兩千多年漢地(或者說中原王朝)的範圍,使得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真正做到了之後陳湯所說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

    當然,如此功績也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終漢武帝一生,整個漢帝國更像是一個從不停歇的戰爭機器,不斷消耗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力和物力。我們知道,西漢初期經濟脆弱,民生凋敝,所以信奉黃老學說,推行與民休息的國政,到漢武帝時期,整個國家的經濟已經恢復,國力充實,在這樣的基礎上,漢武帝才有可能東征西戰,開疆擴土。可以說,漢武帝的功績,是用西漢帝國的國力堆出來的。

    漢昭帝

    到了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的戰爭,國庫已經被消耗一空,稅賦大幅度提升,整個國家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漢武帝正是明白這一點,才發出“輪臺詔”,"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將精力轉移到國內的經濟建設上來。

    漢宣帝

    所以說,漢武帝連年征戰,確實耗損了漢朝的大部分國力,但是漢朝的底子並沒有遭到根本破壞,到漢昭帝和漢宣帝時期,漢朝的國力實際上已經完全恢復了。

    (全文完)

  • 6 # 半壺老酒半支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問一個問題:如果漢武帝不北破匈奴南吞百越,那麼漢朝還有機會發展經濟嗎?要知道被打殘的匈奴逃到歐洲,硬是搞垮了跟漢朝一樣強大的羅馬帝國,要是任由匈奴在大漢北疆折騰,那麼吞併漢朝豈不是遲早的事情?即使沒有吞併大漢江山,但是漢朝百姓剛攢下點家當,匈奴騎兵跑過來就搶走了,那還拿什麼發展經濟?漢武帝一仗打出百年和平,這才是發展經濟的基礎。

    而且漢武帝打匈奴,其實是有賺不賠——即使不打仗,戍邊的將士們也要吃要喝要發軍餉,而且是坐吃山空,而跟匈奴打贏了,那麼就能搶回來數以千萬計的牲畜,而這正是大漢王朝發展經濟所急需的戰略物資。

    司馬遷詆譭漢武帝和衛青,說“漢兩將軍大出圍單于,所殺虜八九萬,而漢士卒物故亦數萬,漢馬死者十餘萬。”於是有人據此說漢武帝北征匈奴“勞民傷財”,可是再看看漢武帝之前匈奴搶走了多少東西:“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匈奴萬騎入殺代郡都尉硃英,略千餘人”,“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到漢武帝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之間,匈奴大規模入侵就有十八次之多,匈奴的暴行已經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如果漢武帝再不雄起出師北伐,那麼必將成為千古罪人。

    我們最後再來看看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北伐的戰果:“車騎將軍青度西河至高闕,獲首虜二千三百級,車輜畜產畢收為滷。”“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霍去病也不甘示弱,一場仗就“執滷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據不完全通緝,衛青霍去病砍了十三四萬匈奴腦袋,解救漢朝邊民不計其數,抓的俘虜也超過二十萬,至於搶回來的牛羊馬匹更是數以千萬計。別說是以小戰損=換來了大勝利,就是那上千萬的牲畜,對漢朝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促進作用,用腳趾頭都能算得出來,只可惜那些在異族入侵面前只知道屈膝投降的古今文人們,可能連腳趾頭都沒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吃大量的肉就可以減肥,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