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逍遙谷逍遙
-
2 # 古道雲真
道行天下,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德經》中包含道德生化執行真諦,讀懂了,可以指導生產、做事為人、修行、更可運用於兵法或治國理政之中。
《道德經》背景淺析
諸子百家是中國文化史上非常璀璨的時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因此很多人以為百家時期是文明的巔峰。
其實,諸子百家之前,是皇家掌握正統的道藏,《黃帝內經》中即可窺見,黃帝所學的道術,是上古聖賢流傳。帝王以得道的“天師”為師,學習天地人之道,法於陰陽、合於術數,循道以治天下。
根據記載,老子為周朝守藏室史,於是許多人認為,老子就是當時的“圖書管理員”,這個說法,是大錯特錯。
首先,古代的書籍(當年還是書簡,一刀一刻所出,動不動幾片放一筐,一卷就幾斤的那種),是非常珍貴的寶藏,不是像我們現在隨便家裡面都有個書架。當時有書架以藏書的,必定是高官顯達之人,皇家更是儲存著歷朝歷代的傳世之寶,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正統道藏”。能夠管理這樣的寶藏的人,怎麼可能是很多人認為的“圖書管理員”?管理這樣的寶藏的人,他所承擔的職責,也不是“教育部部長”,而是傳道給帝王的得道之人,也就是《黃帝內經》中,岐伯、雷公所類似的角色。
當週室開始爭王奪嫡,王子朝攜周室最珍貴的寶藏奔楚,揭開了天下大亂的篇章,正統道藏失傳,皇家失去了鎮住天下的正道地位,各地賢能應聲而出,希望透過自己的道術使天下重歸於“一”,這才有了“百家爭鳴”。
因此,《道德經》是在傳統道藏失傳、失散的前提下,老子作為“天師”,留下的一部繼承正統道藏的經書,以延續其傳遞的責任。
得道之人所說的每一句話,合於道法天地,因此,帝王將相眼中,《道德經》是開闢疆土、治理國家的寶藏;修行人眼中,《道德經》有道術藏中;普通人看懂了,《道德經》可指導做人,做事,於職場,於婚姻,都蘊含真理在其中。
-
3 # 鄉下老果
《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相傳春秋未李聃所著。文約義豐,涉及面很廣,軍事,政治,修身,生活,治國等等不一而足,可謂經中之王,無論後來的唯物,唯心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第二十二章有:吹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當然這樣論述生活方面的很多,這裡不在一一贅述。
《道德經》中認為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強調不爭,不尚賢,知足,寡慾,以達到絕聖棄智,無為而治,天人合一的境界。
全書以夫大道無親,恆與善人作結,期望每個善良的人,都得天德福佑。
-
4 # 阿濤Ajita
雖然“道可道,非常道”,我們百姓很難去捉摸,但其實大家“常日用而不自知” 。
舉例來講,《道德經》中有這樣的說法:“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柔致,能如嬰兒乎?”
我們百姓在社會生活中思想紛繁複雜,情感波動不定,使自己的魂靈常受困擾,體能勞動,為生活奔波,迫切需要歇下來靜靜心,使得自己的精神靈魂得到休息,身心合一,最好能夠迴歸嬰兒般的無憂無慮狀態。
其他種種在生活中的運用,可以結合《道德經》的原文一一去理解。
附我的《道德經》硬筆書法,可欣賞,可養心。
-
5 # 國學演義
道德經的核心觀點就是“無為而無不為”六個字。比如眾所周知的“上善若水”:水無形、無色、無味,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你給它什麼容器,它就顯示什麼形狀,是一種徹底的“無為”狀態。可是,在一定條件下,水所顯示的那種撼人心魄、摧枯拉朽的力量,誰敢小視?!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看似柔弱,實則剛強無比……道德經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玄機,足以讓你受用一生。
道德經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自己看的低一點,把別人捧起來,你把自己放的越低,別人把你看的越高,你越弱,別人越尊敬你。有些沒必要的東西就要捨去,你才能得到更多。
《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鉅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
-
6 # 婷婷玉立治癒影賞
說到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先了解下老子這部《道德經》的歷史地位及內容特點吧。
《道德經》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最具權威的經典著作。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包容萬物,博大精深!被譽為“萬經之王”,亦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為學、修身的寶典。
更為可貴的是,《道德經》為讀者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思考空間,數千年來,人們不斷從中得到新的體悟。無論是修身養性,還是寫詩作文、為人處世,甚至是治國理政,箇中智慧都被包容在這篇幅甚小的《道德經》中,直至今日,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可影響深遠!請看——
一、在修身養性上
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要求人盡其能地放寬心胸,如大道一般包羅永珍,注而不滿,酌而不竭。同時,老子又提醒人們不要沉溺感官感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過度的歡娛會極大地危害人的身心。而老子本人就是一個極好的養生例子,傳說他活了一百六十多歲,即便有些誇張,但在那個民不聊生的春秋年代,他能安然地度過晚年也極為不易。透過閱讀《道德經》我們可以樹立起更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態度:溫和不爭,虛懷若谷,渾樸純正。
老子的理論不只能養一己之身,還能養一國之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以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等民本思想,不知給了多少治世者以警示,要他們體恤民生,寬待百姓。
二、在為人處事上
人人都可用《道德經》檢視自身,正可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道德經》。譬如“物極必反”,有人會從中悟出做人做事要留有餘地,也有人反映到待人接物其實還可以從反面入手。看到“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有人會提醒自己不要為一時的好成績得意忘形,也有人告誡自己,做事需考慮周詳,提防隱藏的風險,還有人會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用這種辦法削弱自己的敵人。
三、在文藝美學上
《道德經》還是一部閃爍著“美”的智慧的古代經典。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把自然大美當作藝術的極致。他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則讓人意識到,欣賞一部作品除了要看它有形有聲的部分,也要看它無形無聲的部分,聆聽它的“言外之意”。
另外,《道德經》的語言凝練簡潔,充滿詩意,採用了大量的韻語、排比和對偶,參差錯落,極富音樂感和美感,為我們日常的寫詩作文也可提供參考引用。
回覆列表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它講了宇宙天地生成,天地間萬物的生成原理,講了道家修煉的功法,講了天道,王道,人道,仙道之關係。可以說是包羅永珍。
在我們生活中和修煉中處處都離不開道德經給我們的指導和啟發。
所以我們人人都應該好好研讀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