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回答你的真實感受,詳述你的真知灼見,不要捧前人的臭腳。
3
回覆列表
  • 1 # 字塗絡網的包絡萬想

    《春江花月夜》是唐詩中的絕品,只有唯一,後來者還沒有超越的水平或者根本不可能超越了。提問者敢於諷刺捧前人臭腳的提法實在不可取,在我看來,這是你的無知,正如你無知到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

  • 2 # 四野後人論歷史

    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的古體詩竟成唐朝詩人的大家,此詩焉能不是唐詩中的一流作品。千年以來的今天,凡有文化素養之人吟誦此詩無不為此詩中的優美詞句所震撼!!!好詩!

  • 3 # 一道霞光

    《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張若虛是初唐晚期的重要詩人,事蹟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全唐詩》中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包括這篇《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使得張若虛贏得了盛名,齊名於《登幽州臺歌》的作者陳子昂,與陳子昂一起把詩歌引入盛唐時代,並對後世文人的詩詞創作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如果仔細對比就會發現在後世不少詩詞大家的作品中,可以隱約看見《春江花月夜》的影子。

    所以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算一首千年流行詩歌。

  • 4 # 詩易人生

    先且不論真絕,千古傳唱的詩詞歌賦,大致都有三個特點:一是語言邏輯的新穎流暢,二是詩詞整體意境的別具一格,三是讀者的認知程度,三者都有了,就算得上是好詩詞。如讀者耳熟能詳的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詩人張若虛的作品,他的作品傳世不多,有重大影響的作品好像也不多,若不是(春江花月夜)的問世,估計後人也沒幾個知道他的大名了。然而就是這首春江花月夜,如同晴天霹靂,劃過閃電,照亮了唐後期的詩界天空,被後人稱之為“唐人詩篇的壓卷之作!”,詩人不讀春江花,出門羞稱是詩人,其影響力可見非常之大。能夠經歷歷史淬火而長盛不衰的作品,自然是好作品。

    春江浩浩,斜月沉沉,浣紗隱隱,玉笛聲聲。花氣迷離,雲霧森森,歲月無痕,人事依依。將一副光怪陸離,時空流逝,遠離紛擾的自然美好景觀展現在世人面前。其斐然文采,縱橫筆力,已不需多論。有好事者做出了統計,全詩中,春字用了四次,江字用十二次,月字用了十五次,僅此一項,就可以無情壓榨多少古今文人!至於通篇佈局,瀉意如流,情感濡沫,只在其次。以至老曹看後,佩服得妥妥的,念念不忘,在披閱十載(紅樓夢)之時,也模仿了一首(秋窗風雨夕),以示崇拜之情!這樣一說哈,標準就有了,沒有超越曹雪芹的文字功力,去評說詩作(春江花月夜)的藝術高低,只能用火候不夠來形容。

    說(春江花月夜)的藝術成就,其實是空泛的,也容易惹爭議。只有影響力,才更容易使人折服。古今詩篇無數,名家如碟,但因曲成詩,流芳百世的似乎只有(春江花月夜),也許是我拙陋,還有其他。(春江花月夜)名原是樂府吳聲曲調,與其相似的還有(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李後主陳書寶作的曲,填其詞者較多,唯到張若虛手上,詩作意境與其相當,而為後人所熱捧。沒有曲作,也許就沒有了張若虛的詩作,但張詩人超水平發揮,給了舊曲新的生命力。藝術的魅力在於讓人心潮彭拜,欲罷不能,詩作帶給人的感受是最有價值的品味。一曲悠揚清新的春江曲子,一篇飽滿柔情的春江畫面,也許,在春天裡,這就是最好的視覺和聽覺盛宴了!無論語言,意境和公眾認知,說她是一流的詩作,都不過分吧。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5 # 高樓避愁

    《春江花月夜》不僅是一流詩歌,我們這樣說吧:假設所有唐詩參加科舉制度下的殿試,這首詩一定奪得狀元。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古詩。作者嘆詠離愁別緒,在傳統的宮體詩中脫穎而出,佔據了唐詩的整個封面。

    作為文學作品中語言藝術之一的詩歌,抒情性和音樂性是詩歌的藝術特徵。這就是詩歌與其它文學體裁的顯著區別。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春、江、花、月、夜寄託著美妙的想象,懷揣著無限深厚的情思,展現著一幅深幽而又朦朧,柔媚而又清麗的畫面。

    這首詩是一首絕妙的抒情詩。描寫了天涯遊子和遠離丈夫的思婦天各一方的深深思念。

    所謂抒情,不僅僅是以抒情的方式來描寫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願望,而且用這種方式打動讀者,與讀者一起產生共鳴。

    這首七言古詩她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著力引發和渲染,暗示和寓託別離後兩地深深思念的情懷。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好似春光和江水,落花和殘月一樣慢慢流逝,人生能有多久,但美景依然長存。詩人悠長的思念在詩中表現出柔情似水。全詩以月為主體,以月兒升起到月兒墜落作為這首詩的主體,用月光貫通全詩,牽動整個詩情。從幽美的景色聯想到人生的遐想冥思,再引出離婦的離別和傷感,這些都在漸漸流逝的月光下,顯現出詩情畫意,交織在深邃邈邈的意境之中。全篇神氣凝聚,渾然一體。

    這首詩除了深刻地描寫了離人和怨婦的離愁別緒外,她的音樂之美又是另一種藝術特徵。

    所謂音樂,就是從形勢和語言所具有的與音樂相近或相同的藝術特徵。音樂是透過演奏或歌唱來表現她的美感,而詩歌是從吟唱和朗讀才能充分發揮出抒情的、審美的藝術效果。詩歌和音樂一樣,無論抒發的是歡快或悲慼,壯烈或纏綿的感情,都給聽覺以美感,感覺到悅耳動聽。

    詩歌的音樂性,集中表現在節奏和押韻上,使音樂性更加突出。

    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郭老曾說:"節奏之於詩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們可以說,沒有詩是沒有節奏的,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她的押韻就更不用說了。

    這首詩透過這種如怨如訴,如泣如訴,悱惻深沉的節奏和韻律,抒發了徹骨的相思之情,配合著美麗的春、江、花、月、夜,這美麗的自然景色,一幅動人的畫面便呈現在讀者面前,並且深深地迴盪在讀者腦海中。千百年來百讀不厭。

    這首詩從春江花月夜中搖曳出一片清幽、迷離的夢幻景象,令人心醉神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40釋出後,oppo find x2pro還有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