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美式學習零距離

    01

    同理心,到底是什麼?

    同理心,並不等於同情。同情,是認知到別人的痛苦,從而引起惻隱之心;而同理心,是能夠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同理心涉及到兩個人的互動過程,必須認真地傾聽,並瞭解、接納對方的感覺。這是一種認同他人體驗的態度,也是一種關心與愛的藝術,是高情商的表現。

    曾經有次我和Dr.蔣(機器人先生)帶凱凱去拜訪一位教授,當時就看到他的孩子在搗鼓個什麼玩意,看起來像是個小凳子,但很矮,普通人根本沒法坐,就算讓孩子坐也有點勉強。

    好奇之下,我們才瞭解了事情的始末。原來那個孩子的同學在體育運動的時候不小心摔到了腿,現在腳掌那邊打了石膏,上課的時候坐在座位上,腳沒法正常接觸地面,擱在半空非常難受。

    那個孩子知道這事後,想了個辦法,為同學打造專屬踏腳板,這樣同學上課的時候腳就可以感覺舒適些了。

    這是個很好的同理心的例子,而且它應用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透過非語言表達的。

    當然,同理心是隨著生活閱歷的增長而得到改善的。比如,有孩子的女性就要比同齡女性中沒有孩子的人更善於解讀非語言資訊;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從青春期到二十五六歲這段時間內同理心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02

    同理心,該如何培養?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及老人的呵護下,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去理解他人,體諒他人。然而未來時代,我們的孩子會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一起協作,所以,擁有同理心很有必要。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可以創造機會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當然,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父母可以先關注兩點:

    首先,父母自己要懂得理解他人,能夠換位思考,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因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孩子會模仿家長的做法去與人相處。

    其次,家長可以和孩子玩角色互換遊戲。孩子有時候不理解大人的做法,家長也不懂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只要角色互換一下,或許大家都會有新的體會,從而更好地理解對方。

    有些家長可能還有些困擾,就是孩子似乎對一些社交訊號並不敏感。比如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嘲笑,但孩子自己卻並沒有什麼感覺;或者跟孩子一起玩的小朋友已經不開心了,孩子卻還是自顧自的,沒發現任何不妥。

    針對這種情況,這裡我給家長提出3種方法,幫助孩子改善觀察力,提高孩子的同理心:

    ·一起觀察人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看看它們到底傳達什麼樣的情緒。你可以這樣問孩子:“你認為那個男的是幹什麼工作的?”或者:“你認為那個人要去哪兒?”

    ·留意那些幫助我們理解他人感受的訊號,然後問他,“你認為那個男孩為什麼哭?”“從那個阿姨的表情中,你能看出她的心情是怎樣的?”

    ·告訴孩子,透過觀察人們行為舉止就能知道他的感受。“注意看她的臉通紅,聲音也提高了,咬牙切齒的樣子,她一定很生氣!”

    03

    美國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在美國,孩子們從小就會被灌輸一個理念:沒做過義工,就得不到社會尊重。家長會鼓勵孩子去感受他人的生活,並對他人的困境施以援手,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所以,美國的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做義工了,而且做義工這件事,能讓孩子感受到不同的人的生活情況,讓他們真切體會到什麼是生活,有效學會換位思考。

    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加拿大女孩過生日,去買新衣服的路上看到街上有個流浪漢,裹著一條破舊的毛毯縮在斑馬線旁的電線杆底下。當時,冬夜室外溫度能達到零下20℃,小女孩看到了心裡非常難過,就說服媽媽用新衣服的錢給這個流浪漢買了帽子和棉衣。

    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女孩的媽媽為了給孩子留下這個特殊的回憶,組織了一群小夥伴一起到社群裡回收舊衣服,清洗乾淨之後,再一起回到街道上,把一件件防寒的棉衣綁在電線杆上供無家可歸者自由取用。

    這些小孩把所有衣服都處理好後回到車上都凍壞了,他們也更加理解那些流浪者的心酸。而女孩的媽媽在Facebook上貼出了這次小活動的照片,結果,這場愛心分享從一個市擴散到了整個加拿大。

    而這場送溫暖的開始,僅僅是源於女孩一個簡單的舉動——我能對你感同身受。

    同理心,它不僅可以幫孩子與人和諧相處、友好協作,也可以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01

    《一聲尖叫》

    【法】芬妮·羅賓 著

    【法】夏洛特·科特羅 繪

    這本書是兩位年輕的法國繪本作者聯袂奉獻的佳作。故事從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出發,用略帶誇張的口吻講述成人面對突發事件的種種表現,而且小女孩每一次在觀察與聆聽不同人物講述的時候,都會化身為對方的模樣:偵探、醫生、少婦、銀行家、小嬰兒……

    故事裡,女孩會一次次體驗對方的言行舉止、所思所想。這一點設計非常巧妙,也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啟發孩子在觀察與接觸他人的時候,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驗與思考,逐漸在人際交往中產生同理心。

    02

    《一半?一半!》

    【波蘭】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這本書可以告訴孩子一個道理:因為時間、空間和立場的差異,我們看待事物會有不一樣的態度。書中的故事從生活的現象出發,教會孩子運用同理心。

    比如房子,對有的人來說是大,但對另一個人而言是小;爬樓,對有的人而言很簡單,但對身體不便者來說卻很困難。

    讀過這本書,孩子會明白,世間萬物本沒有絕對的標準,事物所呈現的差異,是因為不同的人看待問題的視角以及評判的標準不同。

  • 2 # 陳真健康養生

    同理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 3 # 小裡一刻

    關於什麼是同情心,在這裡我講兩個故事,大家感受下,就能明白具有同理心的人是多麼有魅力。

    故事一:

    《晏子春秋》中,齊景公在位的時候。有一年下雪好幾天。齊景公披著狐皮大衣坐在著。晏子進去朝見,對晏子說:“最近下雪好幾天,都不怎麼冷啊”晏子奇怪“不冷嗎?我聽說古代的賢君,自己吃飽就不管別人了。自己保暖了就不管別人了。”齊景公說:“我明白了”於是,他就開始名人發糧食,發衣服。命令下面的人,不管在路上遇到誰,不管來路,都要給他們發。有工作的發兩個月,生病的發兩年。

    齊景公最開始是沒有同理心的,但是他很聰明。晏子一點撥就會用同理心去替百姓考慮了。

    故事二:

    榮格有個病人,覺得自己是月球來的,堅決要回月球去。這個病人看過很多醫生,都沒有好轉。榮格沒有像其他醫生。而是跟她說:“月球很美,但是我們已經回不去了,不如留在這裡安心做個地球人吧。”這位病人很欣然的接受了他的治療。慢慢就治好了,也沒有復發過。

    同理心是什麼?很多答友已經說了很多理論知識。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兩個故事中可以領悟到不一樣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為什麼韓國一直能出很強的上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