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才相隔了20年,還基本都是同一幫人打的,為什麼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天壤之別?
4
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薩爾滸之戰,非輸在兵,而在帥上,這是一場真正由一個主帥的蠢決定一個帝國命運轉折的戰爭。

    其實壬辰之戰(既兩次萬曆北韓戰役)和薩爾滸之戰間的對比,我們沒有必要去說當時日本和後金誰更強一點,反正以明朝的實力,基本上都是絕對性碾壓。

    壬辰之戰就不用說了,日本異國作戰,遇到的又是當時明朝最為精銳的遼東部隊,再加上鎮守薊鎮的戚家軍,還有名將宋應昌、李如松(第一次),邢玠、麻貴(第二次)等人。最主要的是主帥(兵部尚書)石星雖然不怎麼樣,但是沒有剛愎自用,能夠知人善任,而且第二次時豐成秀吉突然病逝了。

    基本算是送給明軍一場戰爭,這裡並不是說壬辰之戰不慘烈,只是我們從各項資料對比分析,明朝都沒有輸的道理。

    當然,薩爾滸之戰也是如此。我們僅僅從賬面上去分析,它比壬辰之戰還不可能輸,明朝用了自己幾乎東北防線上最強大的家底,去打一個連自己一半數量都不到的遊牧民族部隊,怎麼可能輸嘛!但現實是殘酷的,明朝還是輸了,並且是一敗塗地。

    不同於日本對明軍的不熟悉,努爾哈赤早前準備抗明的時候就已經在明軍內部安插了眼線,總之從努爾哈赤的戎馬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人是非常善於和喜歡利用間諜戰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提前知道明軍的一舉一動。

    只是按理說,如果明軍合攻,在絕對實力面前,即使提前知道明軍的路線也無濟於事。但是在如此巨大的優勢下,且是長途深入敵營,當時的明軍主帥楊鎬竟然把部隊一分為四,分而推進,然後在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匯合。他完全就沒有考慮到這樣的行軍意圖一旦被敵軍發現,將會各個擊破。可笑的是,努爾哈赤對此一清二楚,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薩爾滸之戰之所以會打輸,可以說主帥楊鎬背90%以上的鍋,基本就是戰略上的失敗和輕視對手所致,反而努爾哈赤臨危不懼,沉著應戰,不失為一個牛逼的軍事家。

  • 2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壬辰之役與薩爾滸,壬辰之役與薩爾滸之戰是明末兩場極其重要的戰爭。在壬辰之役取勝的明軍卻葬送在了白山黑水之間。是明軍的實力退化了嗎,本文就兩場戰爭中明軍火器的使用為例,試著作出分析。 在壬辰之役中最壯闊最輝煌的當屬平壤戰役,這場戰役是明朝所派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火器的戰役。

    這場戰役被記載於多方史料中,其中《宣祖實錄》詳細記載了攻平壤的情形:……俄而發大砲一號,各陣繼而齊發,響如萬雷,山嶽震搖,亂放火箭,煙焰瀰數十里,咫尺不分,但聞吶喊聲,雜於砲響,如萬蜂鬨鬧。少選,西風忽起,卷砲煙直衝城裡,火烈風急。先著密德土窟,赤焰亙天,延爇殆盡,城上賊幟,須曳風靡。提督鼓諸軍薄城,賊伏於陴中,亂用鉛丸,湯水大石……提督與左協都指揮張世爵等,攻七星門,賊據門樓,未易拔,提督命發大砲攻之。砲二枝著門樓,撞碎倒地燒盡,提督整軍而入。諸軍乘勝爭前,騎步雲集,四面砍死。賊勢縮,逬入諸幕,天兵次第燒殺幾盡,臭聞十餘里。

    可見在萬曆北韓之戰中,明軍是戰上風的,尤其是火器,其實在薩爾滸戰中的明軍火器也行。明軍實力沒問題的,但是沒明君,也就是輸在帥,指揮不行。薩爾滸是因為戰略指揮失誤,想當於被後金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

  • 3 # 火器工坊

    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對手的戰鬥等級不一樣,第二是大明軍人素質的下滑。

    首先是對手的情況不一樣,日軍和後金軍,戰鬥力明顯不在一個水平。有人說日本武士不是戰鬥力很強的嗎,這個倒是不假,但是單張肯定不能都指望武士啊,日本戰國結束後最大的變化就是主要戰鬥力由武士轉向了足輕,也就是說,日本人靠的也是不同當兵的。那日軍的戰鬥力和後金差多少呢?根據北韓方面的記載,日軍曾一路打到鴨綠江邊上,進入了建州女真的地盤,還襲擊了當地的一個女真村落,最後被尚未統一戰鬥力的女真勇士打的屁滾尿流,退回到了鴨綠江東岸。也就是說拼刀,日本人對女真人來說是白給的。除了女真的戰鬥力很強以外,後金士兵的護甲也要優於日本足輕。後金的甲冑是模仿的明朝的棉布鐵甲,個別有錢的大戶還會在外面再套一層鎖子甲。這些製作精良的盔甲可以使的金軍不受明軍一般刀槍弓箭和低階火器的傷害,從而在白刃戰中佔據很大的優勢。而日軍的裝甲就很可憐了,足輕只有兩個或一個護襠,也就是胸甲片,其他的地方都是竹甲,這也是日本堅持使用武士刀的原因,破甲難度小。

    另一方面就是大明軍人素質的整體下滑。別說20年了,就是兩三年不打仗,在疏於訓練,你這個軍隊的水平就得廢。從1600年到1618年,大明18年在遼東沒有發生超大規模的戰爭,使得軍隊整體素質退步了。另一方面,之前遼東軍之所以戰鬥力爆表,是因為有李家的家丁親兵做支撐,事實上晚明時期的軍隊,因為財政壓力和蒙古人的不斷消耗,戰鬥力超強的軍隊除了戚繼光在薊北訓練的車營外幾乎就沒什麼特別厲害的政府軍了。李成梁的遼東鐵騎固然厲害,確實李家的家丁武裝,屬於私兵,那一個個都是在遼東有土地做地主的,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援,他們才裝備得起最好的裝備,這就特別像歐洲的封建騎士,在大明本是應該禁止的,只不過萬曆信任李成梁,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李成梁退下來之後,李如松戰死,李家只剩下的基本上就都是廢柴了,李家家丁武裝也就解散了,失去了核心戰鬥力,你讓明軍怎麼打出往日的風采。再加上萬歷三大徵的消耗和朝中黨爭導致的政治混亂,使得大明的國庫已經空虛了,邊軍將士的裝備多有疏漏。再加上蒙古俺答汗的封貢,明軍北方的邊患大大減弱,大明最仰重的就是戰車,而因為以上幾種原因,戰車數量減少,明軍失去了有效的防禦手段,也就失去了野戰能力。

    因此當明軍和金軍在薩爾滸相遇時,結局就已經定下了。

  • 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薩爾滸之戰和壬辰之戰為何明軍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原因很簡單

    壬辰戰爭是中國三次幫助北韓的戰爭之一,萬曆北韓戰爭,又稱北韓壬辰衛國戰爭,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稱為萬曆三大徵。這場戰爭由日本前關白豐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侵略北韓引起。因北韓的宗主國是明國,是故向中國求救,明神宗應懇求派軍救援,一舉打敗日本,日軍潰敗,從此到甲午戰爭前幾百年不敢對中國起非分之想。

    但是後來薩爾滸之戰中,明軍的戰鬥力下降了不是一個層次了

    當時明朝軍隊87000人,海西女真葉赫部10000人,北韓軍隊13000人,合計11萬,這就得說明一下,其實努爾哈赤沒有完全統一女真,其中的海西女真就是大明的盟友,因為葉赫部和努爾哈赤不和嘛,而後金八旗軍悉數出動,共有軍力60000餘人。

    按說明軍人數佔盡優勢,並且配備了大量的槍炮火銃,在對付八旗軍應該綽綽有餘。可結果卻是明軍主力被殲滅,丟失極為慘重。經此一役,明朝和滿清軍事實力發作逆轉,明朝完全喪失了在遼東戰場的主動權。

    所以明軍變現為何差得這麼大呢?

    首先,比較主流的觀點是認為楊鎬分進合擊的策略有關,其時,明軍分四路進攻,最後再合擊努爾哈赤,被努爾哈赤找到破綻,各個擊破

    其次,有一種說法滿族的戰鬥力高於漢族,明軍過早依靠熱武器,但是火銃其時還不是太老練,除了威力大一點,射速跟不上,所以殺傷力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腩燉腐竹好吃還是燉土豆好吃?分別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