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卓732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我曾經看過的一些文章,猶太教育,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堪稱世界範本。

    猶太人認為有償生活機制教育會鍛鍊孩子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賺錢,他們從來不認為賺錢是大人的專屬或達到一定的年齡和能力的技能,他們也是和華人一樣“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只不過他們是從娃娃抓起教育掙錢理財,因為他們認為財富教育不僅是品格還包括責任。

    猶太人從小在教育孩子識字的同時就開始教育孩子對貨幣的認識和價值,三四歲的孩子就透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為自己的一日三餐買單,同我們國家三四歲的孩子還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的懷抱中撒嬌,人家已經為媽媽端一杯咖啡而掙自己的麵包錢了。

    猶太人在教會孩子錢是透過自己的勞動賺取的同時,讓孩子學會用消費剩下的錢來積累,一切需要時間,孩子成長的時間,經驗積累的時間,財富的積累,最後鼓勵孩子自己用自己積累的本金去做選擇,交換或投資。

    猶太教育是我個人一直推崇的教育,也是我教育自己孩子實踐的範本,自從看了猶太教育,我嘗試讓孩子自己透過做家務,代買日用品等給孩子一部分費用,一是讓孩子知道掙錢不易,二是也讓孩子成為金錢的主人,讓孩子對金錢有了新的認識。

  • 2 # 世界文化探奇

    這個與國家的發達程度只有一定的關係,主要還是看個體家庭的財商水平。發達國家也有很多窮人靠福利度日。所以如果要問好的理財理念,應該問不靠繼承,不靠暴富但是能快速積累財富的中產家庭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的。基本上就是合理支配擁有的財富,按比例投資理財,按風險程度合理配資。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參與投資活動,比如零花錢如果儲蓄起來怎麼可以增值,如果與朋友合資一個小專案如何保本獲利,前提是家中父母或其他人懂得投資理財的規則。至於致富,有時還真是靠運氣!

  • 3 # 辣評小哥

    養育孩子,絕不應只關注衣食住行、學習成績,更應該注重培養獨立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習慣,這都是決定他們一生幸福的重要內容。其中有一項是中國多數家長都忽略了的,就是理財能力。在這方面,很多發達國家的父母各出奇招,我列舉中國外家庭的例子,建議家長們根據自家家庭情況不妨借鑑一下。

    英國:理財教育四步走

    英國家庭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根據孩子成長的特點,每個階段要求掌握的內容不同。英華人主張理性消費,這個理念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灌輸。孩子們要學會用紙幣去買麵包、牛奶,並懂得什麼情況下要找零。上小學後,父母和老師會告訴孩子如何學會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明白“省著花”的道理。比如說,是要去超市買瓶裝水,還是自帶水壺;不要為追求明星,而盲目買下大量海報,從網際網路上下載、自己列印更合算。隨著孩子長大,父母們會教育他們如何用有限的資金理財。對很多孩子來說,學習理財從11歲就開始了。哈利法克斯銀行的儲蓄產品部門發現,儘管孩子們的零花錢數額在前些年緊縮時期有所減少,但很多孩子都在想辦法存錢,獲得更多定期利息。很多14到16歲的學生,在學校會學習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包括如何進行預算和儲蓄。大約1/3的孩子會把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進銀行。

    不少中學都把理財知識併入常設的課程來教授,比如社會技能、商業管理、貿易。即便如此,英華人覺得還是不夠,認為只有確保孩子在走出校門時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理財技能,才能幫助他們開始獨立生活。為此,在2011年,英國議會的200多名議員還成立了“青少年理財教育專門小組”,呼籲儘早將理財列為中小學的必修課。

    日本:人手一個記賬本

    據拉拉財富理財師瞭解,在日本家庭中,大多數已婚女性都是全職太太,加之日本人做事認真高效,因此“家計薄”(類似中國的記賬本)這種東西在日本家庭很普及,主婦們每天用它來管理家庭收支,並帶著孩子參與其中。

    理財的第一步是記賬,它能讓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收支走向,從而思考省錢的方法。從 小培養這種好習慣和技能,將來長大了就會少在財務上出現窘境。為此,日本的媽媽們記賬時,通常都會讓孩子加入進來。媽媽往記賬本中填寫數字,孩子在一旁將一張張購物小票上的數字念出來,然後一起動手用計算器核算。媽媽一邊填寫記賬本,一邊還會給孩子解釋這行填什麼數字,那行指的什麼意思,讓孩子從小就熟悉怎樣記賬,怎樣才是當月支出和收入平衡。孩子會和媽媽一起歡呼 “這個月沒超預算”,或者一起發愁“這個月沒控制好花銷”。

    日常生活中,普通日本孩子的零花錢很少,一些高中生會去加油站、便利店打零工掙點零花錢,這些錢可以完全自己支配。所以,日本人從小到老,幾乎人手一冊、形影相隨的東西就是“手賬”。很多未成年人會把自己零花錢的使用情況記錄在“手賬”裡。這種從小培養起的記賬習慣,會讓他們對錢有個更好的規劃。

    美國3歲學習“養活”自己

    為了不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美國家長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賺錢的習慣,他們把這個叫做3歲開始的“幸福人生計劃”。在3~5歲時,父母會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賺零花錢,比如幫家裡倒垃圾、把父母的髒衣服放進洗衣機等。但“工作”和自己的事是有所區分的,比如孩子自己刷牙、把自己的衣服放進洗衣機等則是孩子分內的事,不應作為賺零花錢的工作。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幫家裡或鄰居打掃院子、送報紙等,幾乎所有的美國小孩都有這樣的經歷。18歲以後就必須獨立了,為了能“養活”自己,美國孩子基本都有在餐館做服務員的經歷。

    懂得賺錢以後也要學會如何管理錢和花錢,對於3~12歲的孩子,家長會為他們買存錢罐,把自己掙的錢放進去,並且放在家裡顯眼的位置,能給孩子一種 “積沙成塔”的成就感。對於較大的孩子,父母會給他們專門開一個“賬戶”用於存放零用錢,每半年或一年家長會和孩子一起整理這筆錢。有的家長會傳授給孩子將這筆錢越變越多的方法,還有專門的機構針對未成年人理財,有興趣的小孩可以上理財班學習。孩子可以用自己的錢去買玩具、學習用具、零食等,他們有自由花錢的權利,但並不代表可以亂花。家長們會教育孩子“買玩具不能一次買太多,只能挑一個自己喜歡的”,讓孩子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

    法國鼓勵孩子存私房錢

    法國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有自己的零用錢,這是尊重孩子的一種方式。孩子從小就接受“家庭理財課程”的教育,有的家長選擇正規的教材,外聘教師來教學或送到專門的培訓機構,大部分還是由父母“言教身傳”。課程涉及如何花錢、支出的範圍及數量等。例如,這個零花錢只能用來購買糖果,或者那個零花錢不能用來文身等。大點的孩子通常對此比較感興趣,並能很快將其應用到實踐之中。

    為何鼓勵孩子存私房錢?家長認為,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因此,他們鼓勵孩子合理花錢,並交流感受,分析經驗,讓孩子從中學到如何花錢和管錢,長大後能更從容。通常,家長會在孩子10歲左右,給他設立銀行賬戶。讓孩子開始管理自己的銀行賬戶和裡面的錢。至於給多少錢,由家長來定。法國通常的做法是確定一個金額,例如10歲時,每個月給10歐元或20歐元,然後逐年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敗是成功之母,能否列出人類最偉大的失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