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繩武
-
2 # 橘漫社
1《某科學的超電磁炮》
作為《魔法禁書目錄》的番外,甚至比本體的人氣還要高,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常檯盤的“電擊公主”炮姐,B站鎮站番之一,擁有超高的人氣。
2《此花廳奇譚》
2017年10月新番,獸耳娘動畫,裡面有很多可愛的妹紙,日常治癒系動畫,如果您工作累了一天了,回到家看上一兩集,能緩解一天的勞累。
3《博多豚骨拉麵》
不要被名字騙了,只看名字以為這是個美食番,其實這是個講訴殺手的故事。
“假設你現在有個無論如何都想殺掉的人,請問你會怎麼殺死他?”
從表面上看,福岡是一個和平的城市,但背地裡,卻是暗潮洶湧,各種犯罪滋生蔓延。儼然成了各路殺手的激戰區,甚至有傳言說這裡有著專門以殺手為目標的殺手。
殺手、偵探、復仇代理人、情報商、拷問師,以從事黑暗工作編織而成的故事。
對了,還有女裝大佬。
4《約會大作戰》
如同名字一樣,這是講訴約會的故事,但是是人類和精靈之間的約會。
精靈是會給世界帶來毀滅性的存在,如果要阻止災難的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與其約會,使其嬌羞。
5《lovelive!School ldol Project》
如果奇蹟有顏色,那麼一定是橙色!
這是一部講訴兩個次元,18個角色的勵志故事。 這是一部偶像番,為了不讓學園廢除,2位少女決定稱為偶像拯救學園,開始的路並不順暢,經過2人的努力,團隊逐漸發展為9人,並以東京巨蛋為目標。
另一個次元,隨著動漫裡9人實現目標,她們9人在東京巨蛋開了告別演唱會,如今臺下已座無虛席,臺上卻不見一人。
如果您對ACG音樂感興趣,可以一看,目前是人氣最高的偶像番,裡面的每首音樂都堪稱經典。
μ"sic forever!~!!!!!!!
-
3 # 次元茶話會
群像就是指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一群人物的形象。早期這種形式常出現在電影中,它的特徵也很獨特,它一般沒有絕對的主角,故事線索也不單一,而是多條線索敘事,多人物、多執行緒,再加上覆雜的結構,構成了一般群像式作品的基本特徵。
早期對群像劇的定義與現在還是有些不同的,目前二次元的群像劇主要有以下特點:
1、登場人物較多,且各個都特色鮮明,導致全劇人物屬性繁多。
2、大部分作品都會設定多個團體,將登場人物分別安插在團體中,單獨拿出來都可以構成自己的故事。
3、一個主角或多個主角貫穿全劇,將所有人都連結在一起。(所謂的主角團)
像《無頭異聞錄》、《永生之酒》、《不吉波普不笑》這種硬核群像劇是不多見的,因為製作這樣的動畫還需要功底深厚的監督和指令碼,群像劇極其考驗監督和指令碼對故事節奏和人物關係的把控能力。稍有差錯,就會想今年的《迷家》一樣,節奏逐漸失控,人物發展強行中斷,最後虎頭蛇尾,草草結束了動畫。
下面我推薦一些比較優秀的群像劇或者有群像劇特徵的類群像劇。
日常校園類
描寫校園的群像劇,還要有團體有組織,那運動系自然是最佳的選擇之一,其中比較成功的有:《排球少年》、《Free》、《黑子的籃球》,還有一些類群像劇,他們雖然團體眾多,但是人物之間的聯絡並不是很大,像《天才麻將少女》這種。
奇幻魔幻類
以魔幻世界為背景的群像劇其實有很多,想大名鼎鼎的Fate系列(當然它的官方同人作幻想嘉年華自然也屬於)、K系列、《進擊的巨人》,《魔法禁書目錄》其實按原作來看也是很純正的群像劇,只不過動畫篇幅有限,不能完全展現,還有一些比較冷門的《來自新世界》、《十二國記》,以及更加冷門的布袋戲。
懸疑推理類
這種型別是很適合做群像劇的,但是對製作人的考驗也更大,劇本要掌握好才能成功,經典的有《無頭異聞錄》、《永生之酒》、《不吉波普不笑》,最近的有《博多豚骨拉麵》、《ACCA13區監察課》、《文豪野犬》(也摻雜了些科幻成分),硬要說的話《幻界戰線》、《黑礁》其實也有些群像劇的樣子。
還有比較出名的《境界線上的地平線》這種龐大背景設定的,描寫職場生活的《白箱》、戀愛群像《徒然喜歡你》、《校園迷糊大王》、《戀愛隨意連結》等等。
以上這些番都是挺值得一看的,希望大家能找到喜歡的番吧。
回覆列表
無論電視還是電影,能區分明顯的主角配角的,不應該稱為所謂群像番。
群像番,我的理解,應該是說,這部電影或電視劇,它具備了這樣一個特點:
角色雖眾多,但必須戲份相當,不能是一大幫人圍著一兩個主角轉,哪怕是有的配角演得確實不錯。
此類作品並非主流,但只要出現,就會令人印象深刻。由於觀影數量有限,也只能記起幾部,還希望大家補充為妙。
電影類:
1.《高斯福德莊園》
導演羅伯特·奧特曼是群戲大師,影史公認。他不大設中心人物。這部懸疑片,一開始的人物出場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眼花繚亂”。
人物集中於短時間內發散式露面,不給你一點喘息的機會,而且這十多個人物吧,戲份相差不大,你不知道劇情會偏向誰。想搞清情節重心?想理順人物關係?再看一遍吧。
海倫·米倫、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瑪吉·史密斯、湯姆·霍蘭德、邁克爾·甘本、克里夫·歐文……誰是兇手?這些星夠你追的。(參看《細細的紅線》)
2.《十二怒漢》
呂邁特1957年導演的這部黑白片,無疑也是群戲群像的教科書級作品。雖然亨利·方達還是戲份或者說被關注度稍重(畢竟一開始只有他投反對票容易吸睛),但另外11個人可以說是戲份相當的。
其實,相對於亨利·方達一以貫之的正義展示,另外十一個人的表演才更有看頭。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者故事,無論是一開始的同意,還是最終的反對。
可以說,人人心中都有正義,關鍵是外部是否有人“煽風點火”,內部是否自己良心發現。
(參看《十一羅漢》《偷天換日》)
3.《上海灘十三太保》
江湖傳言:“十三太保,一夫當道。浪子富翁、教頭快刀(實際表現他倆應該排在第一第二位)、學生少爺、熊虎鷹豹、眼鏡菸嘴、長槍難逃。”
張徹不偏不向,帳下弟子都出來打上一段,出場時間相差不大。老爺子更喜歡狄龍姜大衛,在一些設定方面有些胳膊肘往裡拐,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張徹愛拍群戲,比如還有一部《少林寺》。狄龍、姜大衛、傅聲、戚冠軍等一眾好手,把少林五祖及其他俗家弟子統演一遍,也是沒有明顯的主角。(參看《槍火》和《七劍下天山》)
其實五福星系列和霸王花系列是標準的群戲。
然後大陸影片,我想到了小時候看的一部群戲——《自古英雄出少年》。
電視劇類:
提名兩個有三對cp的:《奮鬥》和《將愛情進行到底》,雖然佟大為和李亞鵬的主角光環更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