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河的字說

    個人認為這種識字的順序不是最好的方法。比較合理的順序應該是先教整字,瞭解字義,再教筆畫,再教寫字。

    目前關於認字的教育有點尷尬。首先是小學入學前的學前班不讓教認字了,理論上的結果就是小孩在上小學時是目不識丁的。

    上了小學後,老師先教漢語拼音,教會小學低年級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讓他們用漢語拼音再類推認識其他的字,首先達到會念的目的。同時教筆畫,讓學生了解每個字的字形構成,達到會寫的目的。這種方法沒有涉及到字義的學習。雖然實際的課堂教學上,會有語文老師透過字形解讀來幫助學生了解漢字,提升認字能力。

    這種方法有一個邏輯上的不合理,就是忽略、忽視乃至無視漢字的表義性這一最大特點,把漢字直接當成表音文字看待,只要會念、會寫即可,本質上就是用一套表音符號系統來學習另一套表音符號系統,等於同時需要學會兩套表音符號系統,而且基本上都是透過死記硬背完成這兩套表音符號系統的學習過程。這就是邏輯上的不合理之處。

    這種方法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識字方法,是違背漢字自身特點和規律的,所以可以說這種方法也是不科學的。

    漢字是和表音文字並列於世的一套獨立文字系統,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就是字形可以表達意義。換言之,就是每一個字都有故事,每一個字都像一幅畫,這裡說的“畫”不能簡單地理解成象形字那樣的“畫成其形”的“畫”,指事字、會意字其實也是畫,只是更抽象和複雜一點的畫而已。

    所以識字教育應該抓住漢字表意性這一最根本的特點來展開,透過辨識圖形瞭解漢字的構字方法,透過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來了解整個漢字的意義。這樣圖形漢字的圖形自然就記下來了。這種認字順序不僅符合漢字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同樣也符合兒童認知規律,因為圖形記憶是低齡兒童認知世界公認有效、有趣的方法,在識圖中識字,自然也就是最高效、最有趣的識字方法了。

    記住了圖形,也就意味著記住了字形,記住了筆畫,而且知道每一筆畫的意義。這比純粹透過漢語拼音標註、強行記憶無意義圖形還多一個好處,就是減少錯別字的發生率,音近、形近的字會減少辨識的錯誤。通過了解字義辨識字形糾正錯別字和罰寫無數遍來糾正錯別字,想過不言而喻。

    以“氏”和“氐”為例,這兩個字都是表示泥石流發生時,山體上的石頭掉下來的場景,“氏”是石頭搖搖欲墜尚未掉到山腳下的地上,“氐”則表示石頭已經掉到地上,那一橫代表的就是地面,後來簡化成一個點。為什麼表示下面、觸碰的字都用“氐”,就是因為“氐”表示石頭掉到了最下面的地上。比如“底”、“抵”、“低”、“抵”、“砥”等字。這一點是經常容易弄錯的,但是如果知道了這兩個字形的意義、知道了這多出來的一點代表什麼?錯誤的機率一定會大大降低,而且識字的興趣也會得到提升。

  • 2 # 高嗲3

    應該肯定地說,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學習漢字如同我們認識一個人一樣,一見這個人就給你一個整體的認識,叫什麼,而不是先從這個人頭型怎樣?四肢長短怎樣…

    其實我們每一個上過學的人都知道老師教我們識字先從讀音開始,讀過幾遍再分析字型,最後才是辨析字義。這就是學習漢字的三部曲一一音形義。

  • 3 # 岱頂覽勝

    小外甥五歲,不會寫字,卻能讀書,顛覆了我幾十年的識字理念!

    本人上小學時,老師教漢字就是從先識筆畫,再教組成字,再識字的。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文字學、語言學都涉及過,包括許慎的《說文解字》也讀過,一直以為,漢字教學先識筆畫,再教組成字,再識字的教學順序是唯一的。

    今年到女兒家過春節,小外甥剛過五歲,不識筆畫,不會寫字,連自己的名字還寫不全,可小傢伙認識很多字,在城市乘公交車,路邊的車站名、大樓店名、招牌名、熒屏廣告字,他幾乎都認識。在家裡讀小故事書,基本沒有障礙,就個別字不認識。

    小外甥識這麼多字,讓我感覺驚奇!我問女兒:是你們教他識字的?回答:沒有刻意教他識字,在幼兒園學的,方法是讓孩子指著字朗讀字。見到不認識的字,他問我們怎麼讀,教給他讀音,他就認識了。我力圖教小外甥識筆畫,教他寫字。可女兒說:你別管他,上小學時,讓老師教寫字,那樣學得更正規!

    小外甥的識字現象,顛覆了我長期的識字教學理念。難道不從筆畫,而從整字教起,也能教孩子識字讀書嗎?

    新中國之前,私塾如何教小孩識字,不得而知。聽說小學生是從讀書、背書,如“四書五經”開始的。並且學生只讀書、背書,老師不講解課文。那麼,當時的識字教學,老師是否也讓學生讀字背字,即從教整字開始的呢?有機會可以查詢一下。

    現在是否可以這樣思考:幼兒的識字教學,可以採取辯證教學法。在小學之前,根據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從整字識字讀書,不勉強從先識筆畫,教識字。孩子上小學後,再進行正規教學,老師從先識筆畫,再教組成字,進行識字教學。兩種識字教學方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從而提高孩子的識字、閱讀能力!

  • 4 # 嘎子2132233080593

    本人讀小學時,因為當時的教學條件相對比較落後,沒有什麼課外書來看,家裡識字的也不是太多,只能從學校老師教的學起,先從筆畫開始,按照筆畫順序寫,然後再認識這個字,最後在組詞。

    現在各個地方的教學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父母的文化程度也大步提升,家裡的孩子父母都能提前幫他們識字,到學校老師再教筆畫就能更快認識。

  • 5 # 香圃茶餘飯後

    據說,古時候的學同,兩歲多就可以入學堂讀四書五經,能堅持下來的學子,飽讀了經書,等大一些了,開始和先生一筆一劃寫寫字。

    我曾經和文學老師探討過這方面的問題,包括後來有了孩子和教育達人請教,他們都認為從小讀書認字是培養他的閱讀習慣和愛好……

    我有一個姐妹,她家的兒子從小就在幼兒園學會了很多漢字,也很喜歡閱讀。緊接著就上了小學,他們的老師就是不教筆劃,孩子抓起比就自己亂寫,現在上高中了,寫的字畫龍畫虎,怎麼也糾正不了了?。而且這孩子還養成了學習不講基礎,學習態度不謙虛,沒有耐心的不良學習習慣……

    也許這都是巧合吧!

    但是,我到現在還記得,我上小學的第一節課,語文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故事:

    第一節課是學習寫一、二三,我們都覺得很簡單,我們老師就放下粉筆問我們,那你們誰能猜到四是怎麼寫的嗎?

    果然,好多同學都不加思索的說:四,就是畫四橫…我們老師就給我們講了,古時候一個自以為是的公子哥第一天學寫字,先生,剛剛交了他一二三他就把先生辭掉了,還到處和別人炫耀,他已經學會了數字。因為他就是覺得,一是劃一橫,四就是要劃四橫,以此類推…九那就是要劃九橫…因此而留了一個笑柄。

    這個故事至少教育了我,學習,特別是寫字,一定要老老實實一撇一捺,虛心的和老師學習,才能夠積累最好的基礎。

    雖然每個孩子都不可能複製,但是,我還是贊同,學習中文漢字也好,其他科目也好,對於剛剛入門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們從一撇一捺,最小的基礎學起,讓孩子從開始就知道要謙虛謹慎的把每一點點知識積累成堅實牢固的基礎,這是一種學習和做人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雲熙新劇《白髮》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