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你的地盤你說了算

    家長如何扭轉孩子的臭脾氣?

    孩子的臭脾氣,有的是從孃胎就有的。比喻孕婦懷孕,長期壓抑不開心,胎兒也受影響,孕婦懷孕,脾氣大不讓人,也會造就腹中胎兒的性格。

    父母的先天遺傳也有關係,往往脾氣好的夫婦,生的孩子脾氣也好,脾氣不好的父母,生的孩子也脾氣不好。家庭環境也造就孩子的性格和脾氣。遷

    我們常常看到,有的嬰兒,從小就乖巧聽話,半歲就聽懂大人的話,很好哄。有的嬰兒,說要麼樣就麼樣,一不隨她,就大發脾氣,哭鬧不止,有的還氣的暈死,沒有意識,嚇的人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除先天以外,很多孩子的臭脾氣是後天養成的。父母的寵愛,爺爺奶奶的遷就,慢慢讓孩子養成了臭脾氣。養成臭脾氣不是一朝一夕地養成的,要扭轉也不是一天二天能扭轉的了。

    要想扭轉孩子的臭脾氣,就要慢慢鍛鍊他的遇事能力。試著換個環境讓他獨立地生存一段時間,學會獨立的生存能力和處事能力,而不是靠脾氣來操縱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那樣經歷一些事,脾氣會有所改變。

    上段網上不是說,一人將十二歲的兒子送去國外嬸嬸那裡,嬸嬸每天去工作,說沒時間也沒義務照顧他,叫他自己照顧自己,丟下一張地圖,每天吩咐他一天該幹什麼,該做什麼,一個月下來,孩子回到北京的家裡,家長髮現孩子改變了很多,連做飯洗衣疊被子什麼都學會了。

    我們也學一學,試一試。遇到事試著讓孩子幫忙解決,在生活中磨滅孩子的臭脾氣,要叫他懂得,生活中,除了父母親人,再沒人遷就他的臭脾氣,讓他吃脾氣的虧。臭脾氣的虧吃大了,自然脾氣也會變好。慢慢就會扭轉自己的臭脾氣,大人只是引導他改,也沒辦法任命他改。方法得當還是能扭轉孩子的臭脾氣的。

  • 2 # 王彥彥

    治寶寶執拗脾氣的6大技巧: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孩子的執拗脾氣,家長以為的孩子的臭脾氣,其實是孩子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只要家長引導方法得當,就可以完全扭轉改變孩子得脾氣,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自己首先要變成你想的樣子。積極引導孩子的六大技巧:

    1、要開啟孩子的耳朵,先要傾聽孩子說話的聲音。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要求常常置之不理。孩子的要求,對大人可能微不足道,而對他卻很重要。孩子因能力有限表達不清,大人就沒有耐心聽。這會使孩子感到沮喪和不被尊重。如果大人能經常傾聽孩子的要求,孩子也不大會拒聽大人的命令。

    2、大人對孩子的要求應符合實際。大人常對孩子提些孩子搞不明白的要求,或是一次提出太多、太複雜或不明確的要求,孩子都難以實現。

    3、不要在房間的另一端或背對著孩子發號施令,應面對孩子,最好是蹲下來,在同一水平面說話,讓孩子有親切感和被尊重感。

    4、命令要簡單、親切。這個年齡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大人的吩咐要清楚明瞭,易懂。舉個例子,當孩子正在專心玩玩具的時候,你告訴孩子,寶寶,快過來,該洗澡了,如果孩子裝作聽不見,或者沒有聽從你得指令,你就會大發脾氣,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跟孩子溝通,你可以告訴孩子,寶貝,現在你要放下手裡的玩具,然後將它們收起來,(當然你可以幫他一起收拾),然後告訴他。接下來,你需要去拿一塊毛巾,進浴室。我們該洗澡了。給孩子口令,要等到孩子接收到一個口令以後,再向孩子傳達另一個口令,而不是,直接的去命令孩子,孩子不聽大人就發脾氣,

    5、如果孩子對大人說的要求沒有反應,可透過另一種方式引起他的注意——移動孩子的身體。如叫孩子吃午飯,而孩子只管玩,不理睬,可把他抱起來,帶回桌邊。如果他在傷害他人,又不聽勸告,要立即終止他的行為,帶他離開。態度要友好,不要強行把孩子拖走。

    6、當孩子肯聽你話時要表揚,表示更多的關心和注意,如說,“我一叫你就過來吃飯,我很高興,謝謝你。”重要提醒孩子2~5歲時正是處於自我啟蒙期,他們開始動腦筋思考問題,觀察事物,若在此時壓抑孩子的反抗,或消除其反抗因素,反而會限制孩子獨立思想的能力,相反,應尊重孩子的個性。例如在家中,先要弄清孩子平日對各位長輩的教導接受或抗拒的原因,及時把孩子不講理或出現不適當行為的情況一一列出,不要給他亂髮脾氣、借題發揮的機會。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單獨與他在一起,交流一天以來各自的活動、感受,最好不要有第三者在場。平時做父母的如發現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時,就應坦率地向孩子道歉。只要父母態度良好,方法得當,再犟的孩子也會向你敞開內心世界,做到這一步,再對症下藥,見效自然快得多。

    很多時候,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發生的問題,總是能從家長身上找到根源的。讓我們一起去尊重、傾聽、理解每一個孩子!

  • 3 # 檬小樣

    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能接受或是不高興的事,寶寶也是如此,他們在摸索、瞭解周圍小世界的同時,也會因外部環境的刺激,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也因為寶寶的思維水平發育不完善,所以在這樣的情形下,情緒、脾氣也就跟上了。

    發脾氣是每個孩子在成長、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孩子發脾氣往往在1歲末就開始了,高峰期在2~3歲,一直可以延續至4~5歲,5歲以後就會好多了。發脾氣從發展上來說是“合理”的,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

    那麼,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受到了挫折。孩子在這個年齡有一種強烈的想獨立、想自己掌控一些事情的願望,但常常被父母或是其它一些因素所阻礙(如自己的能力有限),因此要發洩情緒。

    2.很想表達願望、需要和情感,但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而哭鬧比他說的話容易的多,於是就哭鬧。

    3.對自己的情緒還不會控制,成年人對他說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他也試圖“聽話照做”,但他沒有嘗試過,想嘗試一下,這個時候,他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往往就會哭鬧的更厲害,甚至說:我就要這麼做,你別給我。

    對待發脾氣的孩子沒有什麼靈丹妙藥,細心的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發脾氣真正的原因後 ,要逐步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脾氣,管理脾氣。

    控制管理脾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堅持原則。在處理孩子發脾氣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原則,若是孩子錯了,堅決不能妥協,不然,以後發脾氣就可能成為孩子的殺手鐧,一哭鬧,家長就妥協。

    2.瞭解發脾氣的原因。瞭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後,才好對症下藥。

    4.積極鼓勵。當孩子知道錯了,並願意改正時,家長要積極的鼓勵。如:孩子想買玩具時,一定要好好的跟媽媽說,不能發脾氣,做個好孩子,媽媽才會買給他。

    5.正確的表達。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完善,有時會藉助行動來表達意圖,家長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表達方法。如:孩子要看電視,定好鬧鐘,時間一到就不能看了等等。

    7.耐心的指導。改正一個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當意識到孩子愛發脾氣後,要耐心地引導,慢慢的改正。

    8.做個好榜樣。言傳才能聲教,做一個好脾氣的家長才會身體力行的影響孩子 ,不要一邊對孩子說,不能發脾氣,一邊卻在自己生氣的時候,亂髮脾氣摔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好果樹補鈣的兩個最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