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農說鄉村

    所謂的水稻強化栽培,指的是採取一系列措施,根據水稻的特性,人為的干擾水稻的正常生長規律,充分挖掘水稻的潛能,以達到更高產的目的;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什麼叫水稻強化栽培。

    大家知道,水稻栽培分為幾個環節:育秧和移栽,然後正常管理;正常情況下,秧齡為35天左右,但在實際生產中,秧齡一般超過40天,甚至50天。秧苗移栽到大田以後,因為條件的限制,要麼大水,要麼處於缺水狀態,由於水稻秧苗生命力強大,這兩種狀態下,移栽到大田後,水稻也能正常生長,但水稻的增產潛能卻受到限制。

    而強制栽培,就是在水稻的生長的各個環節中,人為的給水稻提供最好的生長條件,讓水稻的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具體可分為育苗,移栽,肥水管理這幾個環節。

    育秧。

    水稻普通栽培育秧一般採取水板育秧或者旱育秧,理論上最佳秧齡為35天左右;但是這種育秧方式卻比較粗放,最大的缺點是苗床上的秧苗密度過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稻的分櫱潛能。

    而水稻強化栽培,育秧要求則非常精細。要求每畝大田需要準備25平方米左右的秧田,要求土壤肥沃,透氣性好,並且排水方便;播種前一週施加腐好的優質土雜肥,和優質複合肥每平方米20克,然後整理板面,要求板面寬165釐米,排水溝30釐米;播種前,灌水,約超出板面3釐米即可,播種時,坂田內要是有積水,需撤淨坂田內的積水,撒播種子後,要用木板掀輕輕拍實,俗稱“塌谷”,然後用細土或者晾乾的優質農家肥覆蓋。移栽前4天左右,秧坂田裡施加尿素,以每畝施加10斤的量為度。

    移栽。

    水稻強化栽培的最大特點是短齡移栽;水稻普通栽培的苗齡在35-50天左右,而強化栽培要求的苗齡必須在12-16天為最好。這時候的水稻秧苗,生長迅速,把它移栽到大田裡,秧苗的密度小了,空間增大,可以最大限度的讓水稻秧苗的分櫱能力發揮出來。

    水稻秧苗的密度為:雜交水稻每畝1萬叢左右,用種量為1公斤;粳稻為每畝1.4萬叢,畝用種量約為2公斤左右。

    肥水管理。

    掌握水稻田的肥沃程度,根據水稻一生的需肥量來決定施肥量,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並且根據水稻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分階段施肥。總的要求為基肥為總量50%。分櫱肥為30%,穗肥為20%。

    水的管理與旱稻相似,具體要求是,秧苗移栽時,排水溝裡有少許的水,板面無水,大田栽完苗以後,要求板面有些許的水層,以保護秧苗,秧苗成活以後進入分櫱期,這時候要求板面溼潤即可,這樣才有利於秧苗分櫱。以後淺水管理即可。

    水稻強制栽培的的特點是水稻精細化種植;要點是,苗齡短,稀植,掌控施肥量,分階段施肥,重用有機肥,淺水管理。掌握住這些要點,基本掌握水稻強制栽培技術。

  • 2 # 農民兄弟阿強

    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有稻曲病、惡苗病、霜黴病等。病害流行暴發的根本原因是:優質感病品種比重增大,病菌生理小種增多,耕作栽培制度變化等向著有利於病害發生和危害的方向發展。

    水稻病害

    1.防治物件要明確

    針對田間病蟲害種類的不同,採取相應的農藥防治。農藥進行混配時,其農藥的含量要搞清楚,特別是穗頸瘟防治,三環唑有2種劑型,切不得搞錯。

    2.不要隨意加大農藥的用量

    盲目加大藥劑用量,則加大了病蟲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發生藥害。另外農藥一定要注意現配現用,防止農藥間發生化學反應而降低藥效。夏秋時節雷雨天多,在農藥中新增助劑既可以增進藥液的效果,又可延緩雨水的沖刷,較好地保證了防效。

    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弔頭瘟、掐頸瘟等,是流行最廣、危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於危害時期和部位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穗頸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範圍是水稻、小麥、馬唐等多種禾本科植物。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從病稻草上傳入稻田中侵染為害。病菌傳播主要靠風傳播,雨、水流、昆蟲也可傳播。天氣轉暖,又有雨淋的情況下,越冬病菌會大量復甦、增殖,從堆在田邊的病稻草上轉移到水稻上為害。[4]

    水稻病害

    惡苗病

    惡苗病又稱徒長病,中國各稻區均有發生。病穀粒播後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紅或白色黴粉狀物。

    穗頸瘟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三是科學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間乾燥,連陰雨天注意清溝排水;四是應用藥劑防治,在破口前2~3天,每畝用40%富士1號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100克,加水50~75千克噴霧,7~10天后根據天氣情況再噴藥一次。

    害蟲

    外源性害蟲即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如褐稻蝨、白背稻蝨、稻縱卷葉螟、粘蟲等。本世紀遷飛性稻飛蝨發生相對偏輕,但不能麻痺,加強監控,防止回升;稻縱卷葉螟持續猖獗,特別是第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大發生,對粳稻穗期造成嚴重為害。內源性害蟲即本地蟲源、本地繁殖、本地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飛蝨、稻薊馬等。本世紀螟蟲興風作浪,灰飛蝨小蟲鬧大災。

    灰飛蝨

    灰飛蝨暴發因素有8個:

    水稻白葉枯病症狀

    ⑴粳稻面積擴增,感蟲感病品種覆蓋面積大,帶毒蟲增加。

    ⑵少免耕、麥套稻、稻套稻有利於灰飛蝨增殖。

    ⑶麥田雜草防治放鬆,三邊(田邊、溝邊、路邊)雜草較少有人問津。

    ⑷秋季代數量猛增,越冬基數增加。

    ⑸全球氣候變暖,暖冬頻率增加。

    ⑹對路農藥不多,農藥質量不高,施藥技術不佳。

    ⑺吡蟲啉防效降低,可能已發生抗藥性。

    ⑻治螟用藥頻率高,有機磷農藥為主,農田天敵減少。

    防治策略:是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抗蟲品種為先導,實施以防治灰飛蝨為中心的化學防治與生態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治理體系。

    農業防治具體措施是:大力推廣旋耕、深耕,壓縮麥套稻、稻套麥;適當調整水稻品種佈局;淘汰感病品種,選育與推廣抗蟲抗病品種,強化春後對麥田雜草清除措施(特別是禾本科雜草),力求做到面面光。秧田選擇遠離蟲源田,建立無毒秧田。適度推遲水稻播期,推廣拋秧、機插秧等栽培方式。

    稻縱卷葉螟

    本世紀江淮稻區稻縱卷葉螟遷入代數和遷入數量增加。第4代(8月下旬~9月上中旬)本地蟲源滯留本地,水稻正處穗期,功能葉受害,產量損失大。

    水稻紋枯病症狀

    不遷出的原因是:

    ⑴栽培制度變革,營養條件有利於第4代激增。粳稻葉片營養條件有利於生存與繁殖。

    ⑵秋季持續高溫,有利於增加第4代滯留量。稻縱卷葉螟是喜溫喜溼性昆蟲,溫度是影響發育與繁殖的主要關鍵因素,25~28℃為最適溫度。

    ⑶無節制施用高毒農藥影響了生物多樣化,天敵作用降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詹姆斯身上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