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寧要家寬,不要屋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寧要屋小家庭和睦,也不要屋大整天打架。

    我鄰居老王家就是這樣情況,在兒子還小的時候,他家住的房子很緊張,一家人擠在又小又破的房子裡,但一家人和和睦睦,都懷著賺錢翻蓋新房的想法而努力。

    經過幾年的拼搏和積攢,在兒子結婚之前,房子翻蓋了,新房亮堂又大,第2年娶了新媳婦。

    然而房子大了心卻散了。尤其是老王的兒媳婦,自己不幹活還嫌棄二老,一家人整天爭吵不斷。

    前兩天老王見到我感慨道:“我都不願待在家裡,我寧要之前屋小家寬的生活,也不要屋大家不安”的現狀。

    無疑老王是有感而發。

  • 2 # 自由農民51

    寧要家寬,不要屋寬。這意思是說,房屋再大家庭不和睦不團結,就是不幸福。也就是說,房子再小人再多,只要過的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就是幸福!

  • 3 # 石匠秦人

    家寬出少年。對孩子的愛與文化品德教育是第一。屋大不藏風,財散人丁空。大屋裡要有人氣,沒人氣,人是怕進去的。

    人主宰社會,物只是人的從屬。

  • 4 # 物方

    對於“寧要家寬,不要屋寬”這句話,我來談談我的理解吧。

    我出生在一個小縣城裡,家庭條件算是一般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父母對我和妹妹比一般的人家對孩子都更加關心。

    那時候我們一家四口人住在一間很小的房子裡,但一家人相親相愛,感覺很溫馨。雖然條件不是很好,到我們心裡都是幸福、富足的。

    其實,我一直認為房子和家是兩個概念。可能跟我多年在外求學、工作的經歷有關,很多年裡,我租過房子,也買了房子,但是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房子,我都稱之“我的房子”而不是“我家”。

    我一直認為,有親人的地方才叫家,很多時候我們內心最珍視的並不是多大的房子而是家庭的溫馨和家人的關愛。

    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幸福比多大的房子都重要。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寧要家寬,不要屋寬”。

  • 5 # 大千一塵

    我認為:寧要家寬,不要屋寬這句老話中,“家寬”與“屋寬”代表的是兩個不同性質意義上的“寬”。“家寬”指的是一家人中的精神狀態,心地要寬,要有善良,包容的寬大情懷,要有互相幫助,支援,理解和原諒的處事心態。這樣,一家人就能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嘛!“屋寬”指的僅僅是物質層面上的擁有,一個寬敞的居家空間,面積夠大,窗明几淨,裝飾豪華,並且有寬裕的經濟財富。

    “寧要家寬,不要屋寬”是生活了一輩子老人的經驗之言。一家人如果只有物質上的奢華,而心地狹窄,精於工計,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必然會兄弟不和,家道崩落,縱使有眼前的富貴奢華,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 6 # 看點多

    家,說明有人才能組成家,人心連心才能組成家,家貴在有親人相伴。而屋,只是空有一餘地空間,建築物是死的,大有如何,哪有家的溫情。

  • 7 # 漫泉

    過去老人說的,錢要多,房子要小。不要把錢都換成房子,人少房子大,沒人氣,鎮不住,打掃起來都麻煩。

    即使擁有大廈千萬間,也只是需要一張床,人生有時候需要做減法,心情舒暢,平安快樂就是福!

  • 8 # 剪刀手橘子

    老一輩人小時候基本都是三代或者四代聚居,熱鬧非常,這才是他們口中的家,屋就真真切切的指房子了,年紀大了,物質需求下降,房子大小就也無所謂,期望的是一家人熱鬧的生活

  • 9 # 小白心理驛站

    我們現在很多人認為,所謂的家不過就是一所容身的房。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所謂的房子只能說是屋。屋子裡有你的親人,能給你溫暖,這才是家。

    “寧要家寬,不要屋寬。”是說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讓自己的親人幸福。至於物質來說,皆是身外之物。我們要學會看輕、看淡,作為俗世之人,我們不可能放下一切,但必須要有側重點。如果在追逐物質的道路上丟失了那些在乎自己的人就得不償失了。

    再者,這也是一個幸福感的問題。房子的大小並不能說明你是否幸福。諾大的一個房子如果只有你一個人,那裝的更多的也是孤獨,淒涼。而如果你身邊的親人健全,你們的生活其樂融融,哪怕房子再小,那也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家。

    另外,關於這句話還有玄學一說。人都是有各自能量場的,如果屋大身弱,或者室多人少,都是壓不住空間的,反而會被房子的氣勢所壓,得不償失。

  • 10 # 張永海

    先說家寬,這裡的寬,可以理解為大的意思,家寬就是一個幸福和睦的大家庭。

    屋寬呢?可以理解為,大屋子,屋大了人就少了,自然也就冷清多了。

    聯絡到一起就是:寧可要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庭,也不要一個富麗堂皇冷冷清清的大屋子。

  • 11 # 關山聽風

    古代人有一句對民間很有影響,最能忽悠老百姓的話,且把普通百姓忽悠了幾千年之久。這句話就是老人們常說的“寧要家寬,不要屋寬”。不知讀者朋友們信不信,反正自古以來有些人把這句話當金科玉律。

    忽悠之一:屋寬窄是由封建制度決定的

    孔夫子平生幹了一件失敗的事,令他放棄政治仕途。那就是有名的孔子“墮三都”。孔子尊崇周禮,周朝規定,諸侯和貴族的城牆不得超過十八尺,但當時諸侯國之一的魯國,有三位國相,稱為“三桓”,即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掌握掌控魯國大勢,才不管這個規定,硬是把自家的城牆建得超過了十八尺。孔子一看,這怎麼行呀,是“建章建築”,得拆除,於是就聯手國君魯定公開始“拆違”,要把超出十八尺的部分給推掉。“拆違”進行了三分之二時,拆不下去了,最後失敗。孔子鬥不過他們,只好與他的弟子周遊列國去了。

    孔子墮三都是在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正是周禮崩壞時期,各諸侯國及貴族也就不講規矩,為所欲為。到後來封建王朝建立後,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朝中做官的人要懂得儒家學說,法律只能用儒家思想來解釋。按儒家思想,古代除了皇帝外,皇族到各級官員在修建房屋時,其規格都有一定的規矩。

    比如說,古代建房在大小上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各級官員和富商縉紳的房屋是“大式”,能不能用琉璃瓦、斗拱彩飾等有嚴格規定,普通百姓的房屋是“小式”,在房屋規格上顏色只能用黑白灰。以房頂的等級為例:

    屋頂的等級由高到低排序為:重簷廡殿頂,重簷歇山頂,重簷攢尖頂,單簷廡殿頂,單簷歇山頂,單簷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四角攢尖頂,盝頂,捲棚頂。

    古代連房屋的臺基都有嚴格規定,如《大清會典》上規定:

    公侯以下,三品以上,準高二尺;四品以下到士民,準高一尺。而一般皇家建築的臺基可有五尺之高。

    這樣看來,古代建房不是想建多大就建多大,不按規定辦,一不小心就是“僭越”,是要坐牢或者丟腦袋的。

    忽悠之二:屋寬窄摻入了陰陽風水學說思想

    這種思想主要體現在陰陽之氣上的說法上。古人認為,人的身體帶有一種“氣”,用現在有些人的話說叫“氣場”。民俗認為,屋太大了,身體就會被房屋的“氣”壓住,也就會造成身體弱,身體弱就會造成多災多病。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家裡的房多人少也不行。民俗認為,人屬陽性,房屋屬陰性,房屋太多了,人的陽氣就會顯得不足,也就壓不住房屋陰性空間,陰陽失調,人的陽氣就會被房屋奪走,陰氣壓過陽氣,會給人帶來不測之禍。

    官員和富商縉紳不同於普通百姓,他們“氣場”足,就是家裡人少的情況下,他們有錢,可使用奴僕,可使每個房屋都住人,人的陽氣就壓到了宅院的陰氣。所謂“寧要家寬”,無非就是家大業大,房子也大,屋也寬大,人也就多,人氣也就充足。為什麼上到皇帝,下到各級官員和富商縉紳可住寬屋,享受了還沒有一點問題,而普通老百姓就不行了?一定要住在狹窄的房屋裡,夢想著做官或是富商縉紳,先把家做“寬”,才能住寬屋?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普通百姓好愚弄,官員和富商縉紳天生要享受。

    忽悠之三:寧要心寬,不要家寬

    這種觀點是,你的心有多寬,你的家就有多寬。

    古代社會有的人在自我忽悠,是普通百姓無奈之下的自我認命,在沒有能力和條件住寬敞的房屋時,只有自我心寬,家就寬,屋也寬。也許個人確實無所謂,但一家人真的心寬了?心寬,並不能改變自已的房屋,原來狹窄的還是狹窄,原來是茅屋的還是茅屋,原來一家人愁眉苦臉,現在依然如此。君不見,中國民間普通百姓從古及今,一旦家裡有人做官,或家裡發財富裕起來了,第一件大事就是建房子或購房子,先把家拓寬,接著住進寬敞的房間。

    從“寧要家寬,不要屋寬”句子的意思來看,“寧要”和“不要”,本身就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一種無奈的選擇。家裡的房屋本來不寬,家庭成員都沒房子住,哪裡允許個人住寬大的房間,難道讓家人住野外?只得把所謂的寬敞房子間隔成多間,擠是擠了一點,這個家不就變寬了嗎?古代的普通百姓只有這種選擇。

    “眼看他人起高樓,眼看他人宴賓客”,卻沒有自己的事,於是,要找些理由安慰一下,只好自我忽悠,自我寬心地說:“寧要家寬,不要屋寬”。有的甚至幻想戲劇般的情形出現:“眼見他樓塌了”。繁華與滄桑,都在狹窄的小屋裡,在自己的心裡,走不出生活的辛酸。

    人到底能不能住寬敞的房屋呢?其實一千多年前就有了答案。唐代詩人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寫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詩人希望寒士得到的“廣廈”,就是寬敞的大屋。也只有像杜甫家一樣住過“床頭屋漏”茅屋,才真切感到寒士多麼需要寬敞的大屋,社會現實證明,寒士們的心再寬,家也不會隨心而寬敞起來。

  • 12 # 詩心自哦

    有句話叫:

    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不過三萬六千天,縱有廣廈千萬間,睡覺只需三尺寬。

    家和屋,其實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

    房子再大,如果住在房子裡的人總是吵吵鬧鬧,那生活也會沒有意思。

    所以房子不在大小,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相親相愛,生活才能有滋有味有奔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女交往中男性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