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梨樹荔枝

    科舉制度是發源於隋朝,發展於唐朝,興盛於宋,延續千年,終於清朝。

    一、科舉制度產生的背景

    實行科舉制度的背景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人用人出現了問題,導致貪官橫行,無能之輩長期擾亂朝綱,最終拖垮了東西兩晉。在科舉制度之前,中國的選人用人方式,就是漢代的察舉制和魏國的九品中正制服,這兩個制度在朝政建立之初,的確為國家選拔了大批人才,但是其發展到後,都走向了一個共同點,就是人為因素太大。漢代察舉推薦,權力在於州縣官,造成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局面,只要向州縣官賄賂,基本上都能得到推薦。而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度,雖然量化了選人標準,但是選人的權力依然在官員手中,同樣,只要賄賂照樣可以封官進爵,踏上仕途。

    二、科舉制度的影響

    而科舉制度的誕生,改變了中國以往論人論家世的選人用人標準,讓以學識論人才成為可能,讓貧苦人家的孩子也有了上升為仕族的可能。科舉制度還改變了社會風氣,讓讀書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在這之前,讀書只在貴族中流行,因為有了科舉,貧苦人家看到了希望,他們也開始拿起書本學習起來,這樣整個社會的科學技術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促進,使唐詩宋詞元曲流傳至今。但是其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特別是在明清時期,所謂文字獄,八股文,又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讓整個社會處於一種壓制狀態,最終土崩瓦解!

  • 2 # 劉276125732

    科舉制度對當時的政權影響可以說鞏固中央政府對全國中下層階級的統治,對瓦解士族政治起到至關重要一步,重建中國古代的政治生態!對後世開啟了學而優則仕千年的中國文化傳統,對世界文明而言,科舉制度為文官政治制度提供了制度保障,開創當時世界上最早最成功文官政治體系

  • 3 # 思睿萬相皆數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方式的一種。在科舉制之前,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秦朝的軍功制,按照軍功大小授予官職;以及漢朝的推薦制,由各州郡選拔推薦; 魏文帝時,陳群創立九品中正制 ,由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晉、六朝時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舉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將察舉,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員負責。但是,魏晉時代,士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於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不但堵塞了從民間取材,還讓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一方面造成階級固化,另一方面,更多的“寒族”也失去了自己的上升通道,這不但是國家的損失,更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後來隋朝出現了科舉制(也有認為是唐朝的),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唐代最重視科舉的三個時期,對科舉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要求,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終唐一朝,進士科是最重要的。唐朝還出現了武舉。

    唐朝之後宋朝也很重視科舉,由於宋朝重文輕武,且進士科一等往往能做到宰相,所以有人又把進士科叫做“宰相科”。但是宋朝錄取的比例偏高,產生了大量的冗官。

    元朝也舉行科舉,但錄取的人數不多,錄取的人才在政治上也沒有很大的影響。

    明朝是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對考試形式,考試內容有嚴格而詳細的規定,而且在明朝之前,科舉是人們普遍參加的,明朝起規定必須是學院的學員或監生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清朝基本沿襲明朝的科舉制度,直到1906年清廷下詔廢除。

    對中國來說,科舉制有他的積極性: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4)今天國家選拔人才,如高考,公務員考試,依然是透過考試擇優錄取,保證把最優秀的人才,公平公正公開錄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舉制也有他的弊端:

    1,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考試才能做官,做官才能發財,這樣的畸形世界觀在很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對世界文明的影響:

    14世紀,英國從中國學習科舉制度,透過公開、競爭性的考試手段來招聘官員,繼而傳遍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

    所以說,科舉制度,實際上是全球國家選拔人才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

  • 4 # 使用者遠志

    科舉的制度是文明先進的。今之大學選拔學生同理。

    只是和選用的教材和考題有很大關係。`唐以札記,左傳為大經,詩,周禮為中經,尚書,春秋為小經,文體駢文。於是盛唐詩詞賦文風大盛,風采斐然。以李杜詩,韓柳文,小李杜等文章大家而傳世佳作名聞天下。兩宋也相差無幾。

    降宋以下,以八股,論語,程朱理學為試舉之題,禁錮思想,彀圓其中了。

  • 5 # 三農天下185

     一、中國科舉制度對東亞文化與考試製度有著深遠的影響

    1、對南韓的影響

    高麗的科舉包含制述、明經兩大業,是模仿唐朝進士科、秀才科、明經科的結果。1369年,高麗又採用元朝制度,實施“科舉三層法”,實行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考試的科舉制度。

    2、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科舉的基礎《養老律》是以唐《永徽令》、《開元前令》為藍本,確立了日本科舉的基本內容與形式。據《養老律》載:日本貢舉科目與唐制基本相同,包含秀才、明經、進士、明法等四科和醫、針等專門技術科目,考試內容也與中國唐代科舉大同小異。比較而言,唐朝科舉較具平民色彩,日本科舉則帶有濃厚的貴族化氣息。儘管科舉在日本只實行了約300年,但科舉制對日本的影響仍十分深刻。

    3、對越南的影響

    越南的科舉制度,從內容到形式幾乎照搬中國。越南科舉誕生於李朝,改革於陳朝,鼎盛於黎朝,發展於阮朝,是東亞三國中最遲實行科舉也是世界上最晚廢止科舉的國家。

    二、中國科舉制度對歐美文官考試製度的影響

    科舉制不僅被東亞一些國家複製和模仿,也為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所借鑑。有史料證明,英國1855年試行並於1870年全面推行的文官考試、美國1883年開始採用文官考試製度,都源於中國科舉制度對歐美國家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美國學者柯睿格在《哈佛亞洲研究學報》上發表論文說:“以科舉考試為核心的中國文官行政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對世界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美國漢學家卜德說:“科舉制無疑是中國贈予西方的最珍貴的知識禮物”。

  • 6 # 平民玩家威威

    看過幾本小說,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就粗淺的說說這個問題,沒有民族大義,只有個人想法。

    從一開始的官員壟斷推舉,到後期平民參與的科舉考試,這一下子科舉讓平民有了希望讓自己再官場一展自己的抱負。

    比較有名的誰誰誰就不多說了,他的意義就是把有能力的人輸送到天朝,增強天朝統治天

    下的力量,儘量做到了社會公平公正,提高平民參與國家建設的積極性。

    最後的總結是,科舉這一制度為咱們民族的盛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見制度是一個團體的靈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化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