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泊明志LWL

    當初父母養育我的觀念,我肯定不會延續下去。

    01社會是不斷髮展的,人的認知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不斷摒棄舊的觀念;舊的思想;舊的思維方式;是推動社會發展根本源泉,懂得“與時俱進”,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比如我們有50後和60後這一代,那個時候出生遇上饑荒年;讀書遇上文化大革命;工作遇上上山下鄉;結婚時候政策推行晚婚;生孩子時候提唱獨孩;緊接著改革開放趕上下崗……從小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就是勤勞儉樸,誠實善良;到學校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有階級立場,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所有經歷這些階段的養育觀念若延續下去,那人類社會將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

  • 2 # 育兒路上的媽媽

    對於父母的養育觀念,好的觀念會延續下去,不好的就不會再延續。

    現在回想起來,父母的養育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影響的。

    比如:

    父母有禮貌,也從小教孩子要禮貌,見人要主動打招呼。我母親在我小時候,每次帶我出去,碰到熟人或親戚,她會主動先跟對方打招呼,然後她告訴我這位是誰誰,我應該怎麼稱呼對方。這樣再下次見到時,我就知道怎麼稱呼並且會主動打招呼。母親這一點比較好,我也在生活中複製我母親的方式教我的孩子。

    吃飯禮節,很多小孩吃飯的時候走來走去,用手從菜碗裡抓菜,然後再放回去,或者用筷子翻動菜碗裡的菜,專挑自己喜歡吃的。這也不是一個好習慣。我母親在吃飯時候會經常提醒我,吃飯時,不要翻動菜碗裡的菜,喜歡哪個菜,直接用筷子夾就可以了;吃飯時少說話,同時也不要吃得吧唧吧唧響。不然會顯得沒禮貌沒教養。

    但我父親有一個觀念我是不支援的,在他的眼裡,只有學好課本上的知識就可以了,看課外書是浪費時間,浪費錢,更會影響學習,只要看到我看課外書,他都會說一頓。所以至今我都沒有很好的閱讀習慣。

    我對我孩子的看法是隻要是健康書籍,適合他們看的,只要他們想看,我都會支援。

    殊不知,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同時多閱讀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成長都是有益的。

  • 3 # 二媽陪娃

    當初父母養育你的觀念,你會延續下去嗎?

    會,但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一:學習態度。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小老百姓,在90年代時候,他們也是兢兢業業的打工掙錢養育小孩,他們教育我們姐弟3個,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要好好唸書,念得好念不好是你自己的事,未來還得小孩自己走,但念好書才是出路。

    我們姐弟3人,沒有怎樣督促學習,都是自覺做作業,努力上進,雖然沒有考上985、211重點院校,但也是相對好的大學,這個對我們工作、人生軌跡也發生很大的影響。

    現在我兒子才上幼兒園,每天都是自覺起床、準時上課,我告誡他的一點就是,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遲到了被老師罵那也是你自己的原因,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爸爸媽媽也要上班工作,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任務。

    第二:為人處事。我媽是個工作狂,一拿到工作後,她會不眠不休加班加點做完,我去新的單位上班,她都說做人要低調,多做事,同事之間多幫忙。因此我剛開始在新的單位夾著尾巴做人做事,但就會很容易被人當成便利貼,什麼事都喜歡叫你來做,漸漸在職場幾年後,我也練出的自己的一套經驗,該拒絕時候就拒絕,該我做的,我勇於承擔責任。

  • 4 # 升學有道

    大學老師來說幾句

    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要永遠銘記於心,並要用實際行動去回報他們。但客觀上來說,一些很傳統的教育觀念,放到現在已經落後了。我們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如果還照搬這些理念教育下一代,可能不經意間就會害他一生。以下三點必須要改掉:

    要多吃苦

    老一輩經常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甚至有很多暢銷書,都在倡議多吃苦,各種理念都在論證吃苦是好的,“上天不會虧待受苦的人”“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該吃苦時不吃苦,將來就會受大苦”“吃苦是一種修行”等等。

    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勵志偶像,都喜歡把自己曾經吃過苦拿來給大家分享,以此來告訴大家,想成功就必須要吃苦。吃的苦越多,就越成功,所有人都對此深信不疑。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首先,吃苦不一定成功,更不是吃的苦越多就越成功,如果這樣,農民工兄弟早都排隊在納斯達克上市了。

    其次,吃苦不是必然,它是成功路上的一個副產品。成功之路經歷的失敗越多,得到的痛苦也就越多。講到這裡,你還會覺得吃苦和成功有必然的聯絡麼?當你經歷無數次失敗,帶來的不僅僅是無數次痛苦,甚至是一蹶不振,從此過上痛苦一輩子的生活。

    成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努力奮鬥是工作的態度,而吃苦只是奮鬥道路上遇到的一些挫折。我們學習比人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就是為了避免走彎路,避免更多的痛苦。所以我們不要把痛苦當成一種“信仰“,然後沒事兒找罪受。

    所以正確的觀念是不怕吃苦,而不是多吃苦。

    一技之長走天下

    其實就是老人們常說的“靠本事(手藝)吃飯”,其實“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國式落後思維。

    如果你有留意就會發現,富人家的孩子學得都是藝術、美學、思政、哲學、管理、法律等人文專業,窮苦家庭的孩子學得都是實用性專業,比如醫學、師範、會計、計算機等專業,以後可以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王思聰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畢業,你沒看錯,你覺得王思聰會學醫學師範麼?

    孔子說“君子不器”,就是說一個人應該具有可塑性,不應該只用一點小小的技能束縛自己。現代社會掌握一點點基本技能就跟以前會修鞋會補鍋一個道理,充其量是一門手藝。看到街邊修鞋的你瞧不起他認為他沒本事,你現在會修個電腦和他一比,本質上沒有不同。甚至還不如他,滿大街都是修電腦的,修鞋的就成了稀缺資源。

    所以任何觀念都不能脫離時代,在四五十年代,高中生都是高學歷人才,大學生更是鳳毛麟角,任何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

    所以如果您現在還覺得有一技之長就是本事,那就大錯特錯啦。看看抖音裡有多少有本事的人還在工地搬磚。

    好多人都說高考可以改變命運,走向人生巔峰。其實高考取得的優異成績僅僅是引起命運改變的無數個變數中的一個而已。還有你的人脈、情商、性格、談吐甚至是愛好。

    第三,一定要靠自己

    現在的小學都在講團隊,講協作。而你還努力的要靠自己?是要和社會的發展背道而馳麼?1塊錢就可以騎的共享單車,不怕丟,不用修。你為什麼要花500元去買一輛小偷天天都惦記的新車呢?

    靠自己本身是沒有錯的,但如果空有一身好本領,沒人願意和你玩。那你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本事再大,僅靠自己也很難掀起大浪。

    所以,要靠團隊靠圈子提升自己,有更大的平臺,你才能不被束縛拳腳。

    個人能力固然重要,有趣的靈魂也必不可少。如果你有高學歷,高情商,那麼高

    收入離你就不遠了。

    相信這三點教育觀念的改變,一定會讓子女收益終身。

  • 5 # 三寶媽媽的生活記錄

    不能,老輩子人的觀念陳腐守舊,但是自己做父母之後覺得自己還是時長在演練著重演他們的腳步走,這是無可否認的,父母之前的一切教育方法都是傳授給了我們這代人都思想,但是我還是改變父母親之前給我們教育理念上改變了許多的方法,打比方之一,孩子們的吃東西的問題上是不管男孩女孩大的或者小的,都要平等分配。第二,穿著衣服方面,按照自己能去買,不一定是要名牌的東西才能穿。第四,日用品上也不能過分的要求講究什麼牌子的才能用,第四,吃的東西不一定是大魚大肉才能吃的下飯,萬一有一天你的生活從富有變化成貧窮人家的時候,你的孩子會接受不了現實殘酷的一面,那就不用吃飯了嗎?第五,我不會過重的給孩子們過大的壓力去刻意讓孩子們一定要考試滿分一百分或者九十分以上。越是要求逼迫孩子們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回來罰孩子不吃飯或者生氣孩子。那孩子們的精神支撐不了這樣子的打壓方式的。以上是我個人觀點️️

  • 6 # 兩木一夕呢

    不會吧,因為父母呢些觀念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這個是真的,在什麼環境下成長真的影響性格,就說我吧,小時候爸媽經常吵架,而且我如果犯什麼錯誤就會大聲的指責你,導致我性格內向,生怕什麼都做不好,現在不這樣了,因為長大了,我小時候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我不會用父母的觀念去對待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生活中哪道菜讓你印象深刻或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