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ratskid

    在秦朝確立以前,兩週據說有“八百年的歷史”,而諸侯國林立,其實質上是你打我殺,相互拼鬥,各國紛爭的亂局,到後來越演越烈,大魚吃小魚地互相吞併,到了戰國時代出現了“戰國七雄”;實質上的周天子也無法真正解決這些實質的分裂局面,戰亂流離,其局面類似於現在的歐洲各國,所以才有了孔子“周遊列國”的場景,那時候“出一次國”的規模只相當於現代中國跨了一個省或一個縣。這種情況很不利於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

    千古一帝秦始皇,六王畢,四海一。廢除諸侯分封,實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秦朝歷時雖然極為短暫,但是從此之後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格局基本得以確立。 中華民族有了個凝聚為一體的良好開端,秦代創立的制度也對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後的漢高帝劉邦,在秦朝的基礎上穩固了中國的統一格局歷時四百多年,將中國的大一統局面真正地付諸實施。 這都是託了秦的福。

    兩晉,司馬家族結束了漢末六十年三國軍閥紛爭的分裂局面,實現了統一,但歷時較短,西晉五十年,到了東晉偏安一百年,國家已分崩離析,丟了北方,再之後東晉亡國,北方少數民族攻掠燒殺,政權頻繁更迭;南方也你方唱罷我登場,國家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紛亂黑暗的時代。 隋文帝楊堅的起兵,結束了自東晉偏安起始,南北朝分裂歷時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要知道,中華民族在這個時段分裂過久,是歷史上最最危險的關頭!如果再持續下去,可能萬劫不復了!

    唐高祖唐太宗確立了唐代近三百年的基業,將隋朝確定的統一局面徹底安定下來。唐只是在隋確定了統一局面的前提下得到了接力棒而已。

    兩個短命王朝——秦和隋,其實卻是中國歷史上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最性命攸關的兩個朝代!這兩個朝代的出現,實在是中國之大幸。

  • 2 # 八句乾坤

    中國歷史有三大的基本規律,或者說三種模式,秦和隋的短命王朝屬於其中一種模式。

    第一條:自西向東模式。

    這個很好理解,即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除此之外,武王伐紂是自西向東,秦滅六國也是自西向東。

    第二條:大分裂+短命王朝+大一統的組合模式。

    這種模式有兩種,一個是秦,一個是隋。首先來看秦,秦朝是經歷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分裂之後的過渡,所以制度、文化、社會影響等方面有巨大的變革,車同軌書同文等文化同化非常明顯,但是它本身屬於過渡,崩塌之後才有了大漢四百年。

    再看隋朝,隋朝之前也是大分裂,五胡亂華,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對峙以後,才有了隋朝,隋朝也是過渡期,給唐朝的盛世一統準備著。

    而且,漢朝和唐朝也很相似,漢朝是中國民族人口最多的漢族的代表,唐朝更是華人在世界的標籤。漢朝和唐朝都是前半段興盛,後半段衰落。漢朝經歷了王莽篡漢,而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之後的漢和唐都在走下坡路。

    第三條:少數民族→漢族模式。

    這就是說宋元和明清了,都是少數民族取代了漢族,即元朝滅了宋朝,清朝滅了明朝。

    知道這三條基本規律,對中國歷史的朝代框架就基本知曉了。

  • 3 # 國病

    有些事是很玄奧的。就像冥冥之中註定的。

    秦和隋都是進行了一種跨時代的制度改革,然而都很短命,都揹負暴政的罵名。秦和隋甚至語音都是相連的,比如綏靖一詞,秦、晉都是出自青這個讀音,都是與西戎牧羊人北三苗有關。而隋不僅姓楊,隋煬帝又多一個羊。縉雲氏饕餮就是一個無頭羊形象。而且隋煬帝十三歲被封為晉王,隋煬帝死於揚州,而且可能頭被砍下了。巧吧。

    秦朝被項羽一把火燒了,而隋煬帝自己就帶火,燒了自家的木羊。雖然是後世給他的諡號,但有些東西很奇怪。他自己就曾經把煬字給別人,嘲諷別人,最後又回到自己身上。隋又與燧人同音,本身就是火,自己又是木楊。秦王姓贏,如果寫成情和淫,好像都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對應。

    隋朝結束長年分裂動亂實現大一統,秦朝結束春秋戰國大混戰實現大一統,都歷經二世,勉強算三世。隋朝徵高勾麗,秦朝開拓南粵。一個修長城,一個開運河。都亡於群雄崛起。滅亡後都是一個強盛的王朝,漢和唐。他們就像上天派來拯救中華,做了很多事,奠定了很多基礎,但又都匆匆離去。如果說人類外星人圈養的動物,他們很像是跳出來點睛一筆就走,為未來定個調子方向。他們奠定的制度都被後世採納,影響深遠。

  • 4 # 獨自看電影看的是孤單

    秦隋中有兩位君王大多人都能記住,秦始皇和楊堅。兩位不世之材,前者結束諸侯混戰,開啟中國歷史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後者結束南北分裂,開啟中國封建社會的輝煌。

    但是都是富不過二代,在二代被顛覆。而兩位二代都是取代長子即位,然後被滅,所以對後來君主立長不立幼影響還是深遠的。其被滅的原因,一方面是統治的殘暴,天地不仁,另方面是利益集團的鬥爭。

    大亂之後的統一融合,兩個朝代都一度達到相當的繁榮。

    借古鑑今,和平不易,我們現在的和平應該中印邊境之後,和老美的摩擦一直不斷。之所以能有幾十年的和平,一方面是國際氛圍相對緩和,另外是中國國力提升。愛國愛軍愛和平。

  • 5 # 硯武

    秦朝和隋朝是兩個非常相似的朝代。

    兩個朝代都很短暫。

    兩個朝代都很強大。

    兩個朝代都兩世而亡。

    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楊廣都是透過謀害自己的哥哥篡奪了皇權。

    漢代秦、唐代隋後兩個朝代都很強大。

    甚至都出現了女人干政。漢朝呂后干政,唐朝武則天篡唐建周。

    漢、唐都基本都延續了秦、隋的政治制度。

    中國歷史是一個個迴圈,由亂到治,從治到亂。

    但相似到這個程度在世界史上很不多見。

    秦朝結束了七國紛爭,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而隋也結束了南北朝300年分裂的政治局面,中國重新迴歸一統。

    滅亡方式都是在巔峰時期猝死。

    滅亡原因都是不恤民力,窮奢極欲。

    秦二世即位,從各地徵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修建秦始皇陵。那時候全華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後被徵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百姓怨聲載道。

    隨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已滅亡的六國貴族紛紛復國,項羽劉邦最終滅亡了秦朝。

    楊廣即位,三徵高句麗。耗費巨大,嚴重損害了隋朝的國力,給老百姓造成了沉重負擔;由於對老百姓橫徵暴斂,全國各地紛紛爆發農民起義,關隴貴族集團的李淵乘亂奪取了隋朝政權。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歷史總是一再重演。

    漢朝吸取了秦亡的教訓,注意與民修養生息,減輕百姓負擔,“輕徭薄賦”;皇帝倡導節儉,重視農業。經歷了文景之治後,漢朝“海內富庶”,國力強盛。

    唐朝總結了隋亡的經驗,唐太宗目睹了隋朝的滅亡,一直以隋亡來警醒自己,同樣是厲行節約,與民休養生息,體恤民力。唐太宗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表明了唐太宗重民,恤民的民本思想,也是對隋亡的深刻總結。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不學習歷史,我們就會重複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士兵突擊》裡,袁朗為什麼不招高城進老A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