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春秋實
-
2 # 打漁讀書
賦體 文學發展 到魏 晉 南北 朝 , 對人物形象的刻劃較之 漢 大賦則更為生動形 象、 細 膩傳神。
賦家或以景物描 寫 渲 染氣氛 , 製造意境 , 烘托人 物的個性形象 ; 或以心 理刻 劃 , 展現 人物 的內心世 界和個性特 徵 ; 或 以神 情體 態的描幕 , 生活 習慣 的鋪敘 , 行 動 、 外表 的刻劃 來 凸現個性特徵 。無論是透過敘 事來抒 情的直抒胸 臆賦 , 或是借 物詠懷 的詠物抒情賦 , 往往都能採 用擬人 化 的手法 透過豐富的想象 大膽 的誇 張 寥寥 幾筆 就使形象 刻劃得維 妙維 肖 個性鮮 明 有 呼之慾 出之美感 。 這表 明 , 魏 晉 南北朝的抒情小 賦 , 在 人物形象塑造方 面 比漢賦前進 了一大步 。
曹植 《洛神賦》對於 洛神這 一 藝術 形 象的 刻劃 , 無疑 即 表現 了作者 的審美理 想 。 在作品中作者充分運用 藝術 想象和聯想 的藝術方法 , 給讀者創造 了 一 幅如 夢似幻 的富有象徵 性的 藝術境 界 。在這一 恍惚迷離的境界中 , 作者對洛神的姿態、 容貌、 服飾、 動作予以 淋漓盡 致的理 想化 描繪 , 使這一 形象光彩 照人 . 接下 作者對洛神的身影風 姿 予以 形象生動的描繪 : “ 神光離合 , 乍陰乍. 蛛輕軀 而 鶴 立 , 若將 飛 而末翔” 、 “ 體迅 飛 亮 , 飄 忽若神 . 凌波做步 , 羅襪生塵 . 動 無 常則 , 若危若 安 . 若止難期 , 進往若還 。 ” 作者筆下 的洛神 , 是一 飄 忽不定 的形象。 她 的美 , 只 有在讀者豐富的想象中 , 才能獲得真正 的把握。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由表及 裡 , 由形到神 , 動靜結 合 , 曲折有致 。從 “ 肩若削成 , 腰 如約 素 。 延頸 秀項 , 皓質呈露。 ” 等等細 膩傳神的理想化的外形描 寫 中 , 讀者 已經 看到這位 絕世佳人 的形象 了。 但 這 畢 竟 只是外在的、 訴諸視 聽之區 的影像 , 僅 僅是一 種外在之 美 , 而 真正 成為使人 “ 思綿綿而 增慕 ” 的 藝術形象 。
形象生動、個性鮮 明、 刻劃細 膩、 傳神寫 照 這個藝術 特色 , 不 僅表現在上述抒情賦中 , 即 使在詠物抒情小 賦中也表現 的相當 突出。 在這類作品 中, 作者往往通 過動植 物神情體態 、 生活 習性、 行動模樣 的細 致刻劃 , 以 豐富的聯想、 大膽 的誇張 , 將所寫之 物高度形象化 , 擬 人化 。 不 僅使賦中的草區 禽族形象生動 , 真實可 感 , 而且 個性鮮明。 在這些禽、 物身上有作家 自身 的影子 , 表現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價值取 向 , 體現出作家 自身 的審美情趣 。
透過各種物象的描 繪 , 採用各種藝術手 法 ,從 而塑造出個性鮮 明 生動遏 真 的形象來 抒發 自 己的情懷。 而 各種物象的描繪和所體現的特徵 , 又 無不 暗合 作者的生活經歷 及 個性特徵 。這 就 使這些借物詠懷的抒情小 賦充分達到 了物我為一 , 即物即人 的藝術 境界 , 不僅具 有很 高的審 美價, 而且 具有豐富的、 深刻的社會意義 。
-
3 # 鬍子郭
賦體文學發展到魏晉南北朝,對人物形象的刻劃較之漢大賦則更為生動形象、細膩傳神。賦家或以景物描寫渲染氣氛,製造意境,烘托人物的個性形象;或以心理刻 劃,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特徵;或以神情體態的描摹,生活習慣的鋪敘,行動、外表的刻劃來凸現個性...
魏晉南北朝抒情小賦尤重比興手法之運用。這種手法的運用在此期大致有二種情況:一是以擬物手法,詠物以抒情;再是以擬人手法,情景交融的刻劃、烘托人物感情。。
-
4 # 西廨七叔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秦文、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的說法。賦,作為一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問題,起源與春秋,是“不入樂歌唱的詩”如荀子的《賦篇》,後形成獨立的文體。興盛於漢,以漢大賦而著稱。到了六朝,因長期動盪的社會形態,讓文人漸漸冷卻了政治抱負,而開始在林泉之間縱情山水,六朝小賦隨之興起。六朝小賦與漢大賦的區別在於立意上,漢賦多以詠志,六朝小賦美在抒情。而在人物塑造上,六朝小賦文體和修辭手法更自由,比如曹植散文體的《洛神賦》和仿宋玉的《神女賦》。
-
5 # 尼古拉斯憶心
魏晉以後,詩學擺脫了經學的束縛,整個文學思潮的方向也是脫離儒家所強調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尋找文學自身獨立存在的意義。這時提出了一些嶄新的概念和理論,如風骨、風韻、形象,以及言意關係、形神關係等,並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風骨、重氣韻的審美思想。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各類文藝形式之間互相溝通的這種自覺的美學追求,標誌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作,就是在這種新的文藝思潮的影響下展開的,同時它也為這種文藝思潮提供了賴以產生的實踐依據。這個時期文學創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服務於政治教化的要求減弱了,文學變成個人的行為,抒發個人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詩人們努力的方向在於詩歌的形式美,即聲律、對偶、用事等語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正是在這種趨勢下,中國的古詩得以完善,新體詩得以形成,併為近體詩的出現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唐詩就是在此基礎上達到了高峰。
-
6 # 娪婠翀偲
抒情小賦這種文體我看了一些代表作,主要是抒發個人的心志,或託物言志,或詠物抒情。感覺就是有感而發,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吐槽”,被社會或者經歷的事情壓迫到極致就會迸發出激情,就像你對現代社會深惡痛絕的事件發表言論也會滔滔不絕,妙語連珠,當然你也得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知識儲備。真情實景不需要塑造,除去一切的表面的繁華與裝飾,剩下最原始的,最本真的東西才是最美的。
回覆列表
魏晉南北朝的抒情小賦,比漢大賦要進步許多,大多釆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憑著豐富地想象力,大膽而誇張的把人物形象刻劃的維妙維肖,個性鮮明。細膩傳神。
也有以景物描寫,渲染氣氛,製造意境,烘托人物個性,活靈活現。
賦者也以心理刻劃,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特徵,或以神情體態的描寫,及生活習慣的敘述和對外表的刻劃來凸顯個性特徵。
相比漢賦要靈活地多,使人物塑造的更加鮮明,生動,更有特徵,不呆板,不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