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29
回覆列表
  • 1 # 王先生1493047

    孔子的意思是對於易經的理解尚不夠全面。為什麼有五十學易的感嘆呢?因為隨著閱歷的豐富,知識的完善。可以更好,更準確地把握易經的深層次內涵。更可把易經的精髓很好地傳承給後人。這是聖人以時不我待的思想,為人類創造價值的精神追求。更體現聖人虛懷若谷的思維理念。

  • 2 # 玄羽先生

    孔子生在一個國際形勢非常混亂的年代,從小好學,可謂博古通今,他非常向往前朝(周朝安定的八百年)的穩定社會,那時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享天倫之樂,所以孔子年輕時一心想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你有好的政治觀點,要推行起來就必須要做官,,而且是大官,否則的話有再好的想法也沒用。( 這就是孔子後來註解《易經》講的列貴賤者存乎位)

    所以孔子年輕時都在求官,但一直不如意,到處碰壁,沒有哪個國家願意任他高職。直到四十多歲回到家鄉,他還沒放棄求官的執著,當時他聽說村頭有個算卦的先生,占卜非常準,孔子就來找到了這位先生,他說:先生幫我卜一卦,看我是否有官命,如果有沒有那就不再求官了。結果佔得了《姤》卦,先生對孔子說:“子有聖智而無聖位”。意思就是說,你有聖人的智慧,但沒有聖人的位置。孔子聽了嚎啕大哭,從此就跟算命先生學易經,孔子對易經的痴迷程度可以用廢寢忘食來形容,他像文王推演後天八卦一樣,重新推演先八卦,其間反覆占卜,作了易傳,掌握了易經的規律,發現自己不是做官的命,只適合做個教書先生。然後就一心教學,成為一代聖人。 最後他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我早點學習易經,人生可以不用走那麼多的彎路。所以孔子說的“五十知天命”是指他學易經以後,瞭解了自己的命運規律,進而可以順天應命,達到趨吉避凶。

  • 3 # 王志敏60

    這是《論語·述而》中的一段話,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當時孔子已年逾六十,始接觸學易,圍編三絕而恨晚,於是說,假如能讓我年青幾歲,從五十歲開始學習研究《周易》,那麼我就可預曉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之道,則可以避免大過所告誡的危機了。此段話告誡我們,人生是暫短的,任何事情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都是唯一的,不可能重複發生。失去黃金還容可,失去時光哪裡尋。人們做事的前景很難預料,潛伏著諸多危機,會給人們的事業帶來重大過失,歲月易逝,悔恨無及,當你有所感悟時,巳是明日黃花,時過境遷,空留遺憾。於是我們幻想著要是能重新開始,一定能做得更好,一定會取得成功。然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果我們學易用易,充分預測分析事物發展的規律,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才有成功的把握。我建議大家都去讀讀《易經》,不要認為它是封建迷信,當你真正讀進去了,定會受益匪淺。讓我們抓住時間,努力做事,珍惜現在。才是我們人生應有的正確態度。

    與其後悔,何不珍惜現在,只要盡心努力了,何憾之有?

  • 4 # 閒看秋風999

    子曰:“加我數年①,五十以學《易》②,可以無大過矣。”(《述而篇第七·第十七章》 )

    ①加:此處同“假”,給與。

    ②五十以學《易》:有多種解釋:一種是說易字當作“亦”。《魯論》:“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

    還有一說法是“五十”作“卒”,卒與五十相似而後人謄寫有誤也。

    還有一種說法是五十應讀為“五、十”,數年的意義,表示孔子“學不厭”的心情。

    無論“五十以學”也好,“五十以學《易》”也好,都是“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溫習之意,而不是開始學習,或開始學《易》之意。

    《易》:指《周易》,又稱《易經》,簡稱《易》。古代用以占卜的一部書,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所以得名。

    這一章是孔子思想的精華部分。活到老,學到老,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像孔子那樣有著賢人72,弟子三千的頂級學者還要學習,我等這些普通人就更加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學習,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了。

  • 5 # 陳廣逵

    這是《論語·述而》中的一章

    [原文]

    子曰:“加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②,可以無大過矣。”

    [原文通釋]

    孔子說:“再給我幾年時間,五十歲來學習《易》,便可以不犯大錯誤了。”

    [註釋]

    ①加:增加。 《四書集註》作“假”,“給”的意思。

    ②五十以學《易》:五十歲再學習《易》。以,連詞,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來”。《易》,《易經》,這裡指的是《周易》。

    [解讀與點評]

    關於“五十”,前人多認為是一個整數,即“五十”(50)。“五十”《論語》中還有兩例,都是指“五十歲”——“四十、五十而無聞焉”(《子罕》第23章),“五十而知天命”(《為政》第4章)。《四書集註》說:“蓋是時,孔子年已幾七十矣,五十字誤無疑也。”《四書集註》之說是不確切的。

    應該注意“可以無大過矣”這句話,七十歲才想“無大過”是不是晚了些?孔子這話應該是在五十歲之前說的。據此看,《史記》說孔子“晚而喜易”也是不確切的。

    而且從孔子向弟子傳授《易》的事來看,孔子不可能七十歲時才專門研究《易》,如果七十歲才專門研究《易》,那他的易學弟子還怎麼帶啊! 就用司馬遷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來考證孔子“晚而喜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商瞿“少孔子二十九歲”,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所說的冉求年齡一樣。孔子晚年六十八歲以後,這商瞿已經超過三十九歲了,才師從孔子,年齡有些大了。而且《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在介紹弟子“有若”時,曾有這樣的文字:“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這是孔子的弟子們列舉的孔子中年時的事例。按理說,孔子有資格派弟子出使,正是他為官之時,此時的商瞿的年齡當在二十六七歲左右。據此,可以說商瞿跟孔子學《易》在孔子五十歲之前;孔子也曾泛泛地向弟子們授《易》。孔子晚年尤“喜《易》”是可能的。

    用《四書集註》說法:“學易,則明乎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故可以無大過。蓋聖人深見易道之無窮,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學,而又不可以易而學也。” 《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讀《周易》,多次把穿竹簡的皮條翻斷),即便是在五十歲之前學易,這種刻苦精神,仍值得後人學習。

  • 6 # 人能弘道

    孔子說:“讓我多活幾年,到五十歲時專心研究《易經》,以後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

    《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涵蓋了人生的各種處境與位置。其中“吉、兇、悔、吝”這些占驗之辭,也時刻提醒我們早做準備,佔到兇時提高自己的德行,逢凶化吉;佔到吉時,要居安思危。《易經》講的就是變化,凡事終則有始。我們學習它有益於培養德行、提高能力以及提升智慧。

    孔子認為早些瞭解《易經》,就能懂得配合它講的天道來安排人道,以此來安排自己的言行,使之順其自然,如此便能“無大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斯報:皇馬有意出售J羅+科瓦西奇,切爾西堅持阿扎爾值1億鎊,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