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食中國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和價值的問題,事實上人類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部性別鬥爭,且女性長期處於非平等對待而男性掌控霸權的歷史。

    而這也是題主這個問題的產生的核心的背景。作為一個從事NGO工作多年,深度思考過這個問題的人,我應該可以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澄清一點是偉大的女性思想家不是沒有,但和男性比起來,實在是少的可憐,尤其是古代,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可以說不足一手之數。我不具體分析這個個例,但是可從性別權力的角度做一個梳理和解讀。

    一、人類大部分的文明史其實也是一部性別權力轉換史

    我們知道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存在著一個母系氏族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類主要的要面對的是來自自然的挑戰,這當中人口的多少決定了種群的命運,因而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成為一個社會的主要話語權的掌控者,當然在這一時期,還女性對社會掌控,也更多還是在生產生活上,尤其是食物的分配層面,並不具有所謂高階文明社會的複雜性,還屬於人類的童年,戀母的時代(暫且這樣說吧)。

    但從母系社會走向父系社會之後,生產了不斷髮展,人類在大自然面前不再那麼恐懼,人類的思維意識,尤其是其中的族群意識,權力意識,開始不是不斷萌芽生長,直至進入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並在封建社會漫長的兩千多年時間裡達到鼎盛。

    在這個過程中女性權力被極端的壓制,期間少有人能夠暫時突圍,比如中國宣太后,武則天。但大部分都是曇花一現就被無情鎮壓,還要更多的連女權萌芽都不行。直接設計了一整套制度講所有的女性進行漫長而徹底的教育,這點無論是西方的基督教歷史,還是伊斯蘭教的歷史,還是中國的儒教,都無一例外。

    所以在這樣的歷史中,或許能夠產生女強人,但是要產生女思想家將會極其艱難,一個女性思想家要揹負和對抗的東西太多,所以最終會一個個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資本主義社會萌芽,推動女權的覺醒,孕育女性思想家

    直到近代社會,生產力不斷髮展,資本主義從萌芽走向主宰,再加上長達近兩百年的世界性的動盪,新的知識理論,思想和價值觀猛烈的衝擊中古老的制度和傳統,在這樣的亂世中,女性才得以找到一個機會抬起長期被壓迫和禁錮的頭顱。開始從男權的陰影下走向Sunny,從家庭的沉重與瑣碎走向社會工作的崗位,從文盲成為具備新知識的女性,從歧視走向平權,從男性的附屬品和傳宗接代的工具,走向權力的大舞臺。

    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血淚的,殘酷的,充滿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和博弈的過程。哪怕是到了今天,我們依然能夠發現在世界的許多角落存在驚人的對女性的歧視和摧殘,存在著大量女性權力根本無法觸控的領域。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的性別鬥爭才會變得激烈和極端。

    不過有意思是到了現代,社會問題,社會矛盾越突出,越浮渣,這種性別鬥爭激烈,越是容易產生思想家,產生優秀具備著深刻的社會思考能力和哲學思想的女性。其中道理跟我們春秋戰國時期出男性思想家和一樣的。一個時代推動女性去獨立思考,一個是自我意識和群體意識開始不斷覺醒,覺醒的女性與女性之間互相影響,而且許多優秀的有獨立思想的男性也加入到這個聲援的群體當中來。

    這個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偉大的女性思想家,包括安·蘭德、海巴夏、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瑪格麗特·富勒、漢娜·阿倫特、波伏娃、伊麗莎白·安斯康姆、蘇珊·桑塔格。這些偉大的女性思想家,其思想已經突破的性別的侷限,開始將目光投入到更大歷史、科學、哲學、藝術、環境、信仰、社會制度、甚至人類的命運等不同的領域,展示一代女性的思想境界和廣闊視野。

    更正常的,平別更加平等 和公正的社會里,女性思想家將會不斷湧現。

    現代社會不斷髮展,一方面各種社會問題被不斷的暴露出來,另一方面又在不斷的完善。不斷變得正常。這個社會既給了女性更多的機會,更平等的平臺和更廣闊的可以作為的天地。女性的地位越來高,對社會的參與度越來越深,尤其是平等的教育,性別的差異不斷減少。

    在做這樣的時代大背景和豐沃的土壤之下,女性一定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思想家、藝術家、政治家、高知分子,商界精英、教育家等等等,在這更多的數量的,更加豐富,更具群體水準的女性精英的基礎上,我相信偉大的女性思想家一定會越來越多的產生。與之相對的她們對社會的變革,文明的進步作出的貢獻也一定會越來越大。

    千年壓抑,一旦釋放,女性必定會產生驚人的爆發力。我一直堅信。

    目光如電

    洞穿虛妄

    展現真實

    獨立的價值不輸於任何人

  • 2 # 天下歸心52

    在古代封建奴隸社會男尊女卑廣大勞動婦女是沒有地位的!她們從小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要相夫教子一方面要三從四德!古代婦文往往在家學織布紡線做衣裳養植桑麻學習刺繡!能做個繡女織一手好布就能遠近聞名了!相蔡文姬李清照梁紅玉武則天楊玉環婦好這樣的巾幗英雄少之甚少!主要與受教育程度家庭素養社會壯況有關!我母親的父親是個農村小學校長因家中無子讓母親讀私塾後來上師範畢業到教師!建國前黨缺少幹部她與父親參加幹革命當了婦女幹部!父親區委委員淮海戰役支前她在教書!建國前參加幹訓班學習分配到工商稅務局!她後來被選為渦陽縣第一任女常委革委會副主任常務副縣長人大常務副主任!

  • 3 # 體裡行

    思想,賦予事物概念及相互關係、規則,是一種強制外界就範的焦慮、探尋、拓荒的特性,相當於男子氣質的好奇心攻擊性酷派霸道。思想是神奇是混亂悲哀是外部衝突的根源。

    女性的內斂容受感性順柔確實是讓女子免於這一杯苦釀,更關心自己的身體,營造氛圍過小日子,視為遊子浪情的港灣,沒事時就愛琢磨思想如何慰平男子的心虜獲男人的情。

  • 4 # 林三土

    這個問題,跟什麼“男女生理差異”並沒有關係,純粹是性別歧視造成的後果。這種歧視,反映在這個問題上,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歷史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絕大多數時候,女性的受教育權與受教育機會都受到嚴重的限制。中國古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不主張女性接受教育,遑論高等教育。西方也一樣,女性一直到19世紀才有機會上學,美國直到20世紀後半葉才普遍實現大學男女同校。雖然說歷史上少數開明貴族家庭的小姐能請得起私人教師,但這樣的比例實在太小,相比於男性當然更不容易在思想領域出人頭地。

    二是即便歷史上出現了一些天資聰穎的、做出卓越貢獻的女性思想家,後人在編寫思想史時也往往將她們忽略,或者把她們的成果安到同時期男性思想家頭上。導致我們忘卻了她們的存在。比如和哲學家笛卡爾有著頻繁書信往來的波西米亞公主伊麗莎白,在書信中對笛卡爾的哲學論述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反駁和補充,但後來的哲學史教科書對她一字不提,反而把這些補充都歸入笛卡爾名下。類似的還有密爾的妻子哈利葉特泰勒,如果不是密爾胸懷寬廣親口承認自己的理論建立很大部分是由她提出的,我們根本不會意識到她的重要性。

    所以,女性思想家少,並不是女性的錯或者缺陷導致,而是男權社會不公正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景區開放了,什麼時候可以開著榮威RX8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