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鋼筆刀

    “溝通敏感期”,又是一個名詞。

    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專家編造各種各樣的名詞。

    哪兒有什麼溝通敏感期,只是父母一直沒有建立比較好的溝通渠道或者沒有找到好的溝通方法罷了。

    溝,就是渠道,一條小河溝。

    通,就是方法,導引溝通。

    為什麼好朋友之間可以無所不說無所不談? 因為他們之間平等、信任......

    那麼,同樣的,父母想要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也要遵循著平等、信任的原則,這很難,也不算太難,只要父母願意付出。

    莫談什麼敏感期,只是因為沒有平等信任罷了。

  • 2 # 親子故事蓮子說

    沒有聽說過溝通敏感期,也不知道孩子的具體年齡,所以我就來說一說,如果孩子不願意語言溝通了,那是家裡出現了什麼樣的狀況,以及該如何調整?

    1.與孩子溝通的氛圍是否建立?

    如果在家裡,爸爸媽媽是各自拿自己的手機看手機,所謂陪孩子就是再扔一個pad給孩子,那全家其實都不需要溝通,這樣,孩子肯定是越來越少說話。

    2.孩子是否有溝通的需要?

    如果爸爸媽媽太“瞭解”孩子,並且代辦太多,比如孩子不需要說話,一個眼色,媽媽就知道孩子渴了,給他弄水。那孩子就沒有用語言交流溝通的需要,溝通能力也會越來越差。

    3.孩子周圍的溝通環境是適合他的嗎?

    如果孩子想跟父母溝通,父母就是一大堆的嘮叨或者一大堆對孩子的責怪,那孩子還願意溝通嗎?又或者,孩子想跟你溝通的是:他喜歡的,比如遊戲或者班級裡的事情,而這些你聽起來都沒興趣,那他為什麼要跟你溝通?

    如果爸爸媽媽想改善這種狀況,務必去做以下幾點:

    1.有溫馨甜蜜的家庭溝通時間。

    這個時間全家都放下手機,可以聊聊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吃一點,大家都喜歡的美味。這樣的場景,會讓爸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增強,而且因為環境很放鬆,能暢所欲言,孩子也會更願意去傾訴。

    2.與孩子溝通時,先跟後帶。

    也就是說,孩子喜歡聊什麼,先去聆聽。能夠做到認真的聆聽,孩子就會找到和你同頻的感覺,慢慢的再去帶領他,聊一些你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3.減少對孩子的包辦。

    孩子想獲得什麼,需要他自己去溝通,不要代他去做,否則,孩子依賴性會越來越強。

    4.創造同伴交流的環境。

    可以多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裡,給他創造一個能同伴交流的環境。如果他身邊有朋友是熱愛交流溝通的,孩子也會模仿。

  • 3 # 郭遠飛

    其實這個以我個人觀點這個就叫關心則亂!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在社會上跟形形色色的人都能周旋,大多數都能相處的很好,到自己孩子就不行了?別鬧行不,你有用心去學習怎麼和孩子相處嗎?

    孩子長大都會有自己的思想,做父母就要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絞盡腦汁的去引導!

  • 4 # 媽媽的小米兒

    溝通敏感期這個詞語確實沒有聽說過,但是給我的感覺你應該是說孩子青春期時期的溝通問題吧,暫且按照青春期孩子的溝通問題來說一說。

    青春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重要時期,孩子在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最直接的問題表現就是叛逆!

    很多家長都非常困惑:平時與孩子溝通孩子根本不願意聽我們說什麼;孩子平時什麼都不跟我說;我們之間現在根本溝通不了。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是非常敏感、要強的,孩子平時不願意和父母溝通自己的事情,可是作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怎麼才能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互相尊重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會變得敏感,性格也會變得浮躁,情緒波動較大,他們渴望父母把他們當作“大人”來看待。所以,我們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要以尊重為前提,一定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緒,即使觸碰到孩子的“雷區”,家長也要沉著應對。

    首先我們家長也是從青春期過來的,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青春期時候我們的想法和做法,現在想來當時確實是不成熟的,因此在溝通的時候,我們家長一定不能輕視青少年,要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

    尊重孩子的決定和感受。家長一定要記住,孩子已經有獨立的思維了,他有自主的權利,不能強迫孩子做事。在孩子犯錯之後,我們家長不要打罵,要用平和的心態與孩子溝通,進行正確的引導。

    傾聽孩子想法

    家長們都經歷過,當進入青春期以後就會有自己的資助意識,孩子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平等的對待。

    傾聽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能採取責罰的方式對待孩子,家長要先冷靜下來,傾聽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做錯事情的原因。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會讓孩子對父母的親密感加強。

    積極的傾聽能夠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孩子也願意聆聽父母的看法,幫助孩子找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法,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主、負責和獨立。

    妥善處理分歧和衝突

    家長平時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大多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長沒有處理好與孩子之間的分歧。平時家長們工作比較忙,生活壓力也比較大,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但是卻總是用很多規矩去要求孩子。比如:10點之前必須睡覺、看電視不允許超過1個小時等等。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而家長又有硬性的要求,最終會導致衝突、分歧產生並爆發。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動向。為了減少與孩子的分歧,家長可以事先與孩子之間約定好,制定出相應的規則。比如:功課比較多的時候每天看電視不允許超過一個小時,但是在假期或者比較清閒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多看一會兒。規則訂立在在雙方都能接受的範圍內,這樣就會減少一部分衝突。

    如果發現孩子有一些不利於未來孩子發展的行為或者想法的時候,家長們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想法的初衷,而不是直接使用父母權威的身份,要求孩子不能、不準、不允許。

    樹立良好的榜樣

    有些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和交流,是因為他覺得父母不懂,想法已經OUT了,沒有共同語言。我們家長可能一直還停留在孩子是幾歲時候的心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有很多的言行都是在模仿父母,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在慢慢形成。

    我們的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孩子吸收的知識和資訊也是在不斷的更新著。因此家長也需要不斷學習、進步,給孩子做好榜樣,爭取讓孩子崇拜你,到時候孩子不想跟你互動都難!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與孩子溝通是沒有固定方法的。但是作為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信任,跟隨孩子的節奏,調整好溝通的方式,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孩子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婚,結婚前女方沒病,婚後得的病,離婚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