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糖AI
-
2 # 樹人PS教學
一、在話題作文的寫作中,話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參照話料來確定自己作文的材料。
如2005年湖南省師大附中直升高中模擬考試作文話題 “追求與堅守”的話料是:兩位老人一起在海邊釣魚。胖老人掛了六個小小的釣鉤,多次尋找釣處,在不長的時間裡釣上了一大堆小魚;瘦老人掛了一隻碩大無比的釣鉤,固守在岸邊,雖沒有收穫卻一心想釣大魚。當胖老人像勝利者一樣帶著戰利品滿載而歸的時候,瘦老人還在黃昏的海邊寂寞地堅守……
從話料來看, “釣小魚”與“釣大魚”是兩個象徵符號,從內涵來看,一個是追求的目標要求低,易於達到;一個追求的目標高,需付出艱辛努力(即堅守)才能成功。這就有了選擇。這種具有情境性話料的話題作文,可以運用聯想與想象、類比的方法來塑造文章故事情節:
老人 “釣小魚” “釣大魚”(需要努力) 結果(釣大魚成功否)
越王勾踐 失去國土貧圖享樂 復國雄心(臥薪嚐膽) 成:打敗了吳國
荊軻 不刺秦(可活) 刺秦(會死) 敗:沒有刺中
唐僧師徒 畏怕作罷,中途散夥 取得西經(八十一難) 成:取得真經
高考考生 考一個普通大學 非北大不考(苦讀) 成?敗?
…… …… …… ……
二、對於沒有情節性話料的話題我們可以運用漫想法審題:由材料你想到什麼?哪些人和事與材料中的類似?你最有話可說的是哪些?
如江西省2005年高考作文話題“臉”。臉是人最富於表情的器官,臉的特徵幾乎就是人的特徵。既可以刻畫臉的豐富感情形象,也可以敘述臉的生動故事,還可以聯想到臉的深刻社會內容和文化意蘊。在寫作文之先,我們不妨對“臉”進行一番漫想,把你所有想到的內容全部記載下來,然後從中選擇你最熟悉、最能出彩的內容來作作文內容。
三、大家應當明確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的關係,因為,兩種命題形式都會引用一定的材料。
如2005年衡陽市中考作文題就引用了一個故事:張藝謀來到一個小山村,問當地村民:“你們想不想演電影?誰想,請站出來!”一連問了好幾遍,村民都不敢吱聲。這個時候,一個長得並不漂亮的女孩站出來:“我想演!”張藝謀讓她唱歌,她當場就唱,邊唱邊扭,村裡人都大笑——她唱得實在不怎麼好聽。然而,張藝謀卻選擇了她,因為她是唯一一個敢於站出來的人。考卷要求考生以“勇氣”或“自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作為話題作文,對於這則故事的解讀就只能從勇氣或自信這兩個角度去進行了,但是文章的寫作並不一定要引用這則故事或聯絡這則故事(強調)。
——可如果這是一個材料作文題,根據對材料的解讀角度不同,還可以有更多的主題方向,如:別人為什麼笑魏敏芝,魏敏芝的成名除了“自信”或“勇氣”外還有其他什麼因素等等,文章應當緊緊圍繞這則故事中的人與事去寫。
-
3 # 蘇州羅普斯金王玉江
假大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既然是話題作文,可以找自己感興趣又熟悉的話題,感興趣這樣你可能就掌握或者知道一些相關的典故,便於引用增加得分點,熟悉是讓自己能夠更快更穩的完成。
所以平時練習時多找一些時事話題聯絡,多用分支結構來拆解、引導、發散一下典故或者知識點,一旦碰到就順手拈來。
-
4 # 使用者7004596690954
兩大方法確定話題作文材料
一、在話題作文的寫作中,話料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參照話料來確定自己作文的材料。
如2005年湖南省師大附中直升高中模擬考試作文話題 “追求與堅守”的話料是:兩位老人一起在海邊釣魚。胖老人掛了六個小小的釣鉤,多次尋找釣處,在不長的時間裡釣上了一大堆小魚;瘦老人掛了一隻碩大無比的釣鉤,固守在岸邊,雖沒有收穫卻一心想釣大魚。當胖老人像勝利者一樣帶著戰利品滿載而歸的時候,瘦老人還在黃昏的海邊寂寞地堅守……
從話料來看, “釣小魚”與“釣大魚”是兩個象徵符號,從內涵來看,一個是追求的目標要求低,易於達到;一個追求的目標高,需付出艱辛努力(即堅守)才能成功。這就有了選擇。這種具有情境性話料的話題作文,可以運用聯想與想象、類比的方法來塑造文章故事情節:
老人 “釣小魚” “釣大魚”(需要努力) 結果(釣大魚成功否)
越王勾踐 失去國土貧圖享樂 復國雄心(臥薪嚐膽) 成:打敗了吳國
荊軻 不刺秦(可活) 刺秦(會死) 敗:沒有刺中
唐僧師徒 畏怕作罷,中途散夥 取得西經(八十一難) 成:取得真經
高考考生 考一個普通大學 非北大不考(苦讀) 成?敗?
…… …… …… ……
二、對於沒有情節性話料的話題我們可以運用漫想法審題:由材料你想到什麼?哪些人和事與材料中的類似?你最有話可說的是哪些?
如江西省2005年高考作文話題“臉”。臉是人最富於表情的器官,臉的特徵幾乎就是人的特徵。既可以刻畫臉的豐富感情形象,也可以敘述臉的生動故事,還可以聯想到臉的深刻社會內容和文化意蘊。在寫作文之先,我們不妨對“臉”進行一番漫想,把你所有想到的內容全部記載下來,然後從中選擇你最熟悉、最能出彩的內容來作作文內容。
三、大家應當明確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的關係,因為,兩種命題形式都會引用一定的材料。
如2005年衡陽市中考作文題就引用了一個故事:張藝謀來到一個小山村,問當地村民:“你們想不想演電影?誰想,請站出來!”一連問了好幾遍,村民都不敢吱聲。這個時候,一個長得並不漂亮的女孩站出來:“我想演!”張藝謀讓她唱歌,她當場就唱,邊唱邊扭,村裡人都大笑——她唱得實在不怎麼好聽。然而,張藝謀卻選擇了她,因為她是唯一一個敢於站出來的人。考卷要求考生以“勇氣”或“自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作為話題作文,對於這則故事的解讀就只能從勇氣或自信這兩個角度去進行了,但是文章的寫作並不一定要引用這則故事或聯絡這則故事(強調)。
——可如果這是一個材料作文題,根據對材料的解讀角度不同,還可以有更多的主題方向,如:別人為什麼笑魏敏芝,魏敏芝的成名除了“自信”或“勇氣”外還有其他什麼因素等等,文章應當緊緊圍繞這則故事中的人與事去寫。
回覆列表
陸游有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寫作的根本,是寫作的源泉,只有站在“現實生活”的高原上,才有望登上“大氣之文”的高峰。要寫好作文,就要從多姿多彩的生活出發,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作文常識。但問題在於,這樣的常識如何落實到具體的作文教學實踐之中?尤其是隨著工業化社會趨勢的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往往被認為是單調而乏味的,在這種生活中,如何才能找到作文訓練的基本素材? 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力圖探求學生生活的細節,從中尋找精彩與平庸並挖掘背後的故事,引導學生在龐雜的生活中提煉出有寫作價值的素材。筆者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下若干經驗,嘗試提出四種作文選材的路徑,為學生打造探求生活之美的“雙眼”,打通習作“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