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孩子今年10歲以前在兒童醫院診斷是自閉傾向,在專業機構和讀醫學博士的妹妹都說這孩子沒問題,只是沒有和別的小孩接觸語言遲緩,現在想找個接收孩子的地方怎麼這麼難?和其他孩子交往也很困難該怎麼辦?
3
回覆列表
  • 1 # 聊聊齋

    自閉症傾向啊,可能就是說的比較委婉吧。這樣,先去檢查聽力,舌頭線,智力,感統。都沒啥問題,看看是不是發育遲緩,差多少。感統有問題對情緒影響很大,簡單的舉個例子,要是聽覺敏感,很小的聲音就會聽起來很大。就變成刺激了。可以先去,干預機構,進行評估干預,然後在上學,直接上學沒好處只會造成二次傷害。

  • 2 # 愛陪娃的熊叔

    自閉症的確存在誤診的機率,但是也不能聽從一面之詞就否定了醫院的診斷結果,作為家長,我理解一些人的心態,畢竟自閉症相對發育遲緩,至少聽起來是一個更容易接受的結果,但是,孩子到底是什麼問題,並不會因為我們喜歡哪一個結果而有所改變。

    我並不質疑您對孩子的描述,如你所說孩子不存在自閉症的典型症狀,僅僅是語言發育遲緩,但從您的描述中也看出了現在的困惑,孩子的正常社交和上學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其實我在以前的問題中回答過類似的提問,自閉症和發育遲緩是兩個概念,不一定發育遲緩就比自閉症好。發育遲緩有很多,智力,語言,運動,感覺等等,單一方面的遲緩或者多方面的遲緩,其中語言發育遲緩和社交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就是自閉症,無論是何種型別的發育遲緩,都應該及時及早干預。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平均發育水平,原因可能是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如果孩子的確存在語言發育遲緩,但並不存在上述原因,則稱為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或發育性語言遲緩。

    如果不是特發性語言發育遲緩,那麼找到原因,去進行相應的治療和康復。對於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臨床上分為表達性語言障礙和感受性語言障礙二種。前者能理解語言但不能表達,後者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均受限制。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兒童在學前階段可無明顯的心理情緒異常,仍然活潑、愉快,上學後由於語言交流困難,小兒常出現焦慮、抑鬱、退縮、違拗等行為問題。該類兒童常學習困難,主要是閱讀、理解和計算困難。由於這些兒童的內在語言發育正常,因此可參加一些帶有創造性的遊戲,也可以繪畫。具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如用表情和動作表示自己的需求。對母親能表示依戀,能與小朋友一起玩耍。對患兒進行智力測驗時,表現為言語部分差,但操作部分正常,出現言語智商和操作智商的分離。

    表達性語言障礙一般預後良好,即便不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能逐漸獲得語言表達能力,但最好還是及早進行語言康復訓練。感受性語言障礙一般預後較差,重點在於訓練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聽覺記憶及聽覺知覺等方面的能力,專門訓練後語言能力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同時這個年紀的孩子因為語言的障礙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可能會伴有心理問題,需要根據情況選擇心理支援。

    無論是什麼問題,孩子現在無法正常社交和學習,只是單純找一個可以接納孩子的地方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還是應該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選擇並相信專業的醫療機構。

  • 3 # 昕悅飛揚

    多謝邀請,社交困難應該是源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些關鍵能力的缺失或發展障礙,而不僅僅是“不想說話”或者“不善交流”。說的具體一點:眼神對視、模仿、安坐、迴應、共同注意力、環境參照能力、理解並遵守規則的能力、語言理解、語言及非語言表達、邏輯思維、遊戲聯想、社會交往12項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平衡發展的能力。仔細觀察下孩子的行為,看他在哪方面反應不積極或者比較遲鈍,相應給予訓練。多看些相關的著作,或者帶孩子到相關機構去做下能力發展的評估,看是否能夠進行康復訓練。

  • 4 # SUM電影

    孩子的社交困難並不一定是自閉症,如今孩子10歲了,如果是自閉症傾向的話,之前應該不僅僅是社交方面的障礙吧,還有包括語言障礙和行為方面的障礙吧。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孩子僅僅只是社交障礙。但是父母還是要進行相關的引導和干預了。

    我想請問的是孩子除了跟其他的小朋友接觸困難之外,跟家人親戚有沒有交往方面的問題呢?如果只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往障礙的話,那麼,主要表現在孩子的社交焦慮、孤僻、害羞。這些都是需要慢慢去引導的。

    在干預過程中,要讓孩子深入的認識到自己性格中的“本我”,詳細的找出孩子的哪些特徵容易患上社交恐懼和焦慮,找到了源頭,我們才可以對症下藥,找到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有的人說,進行有效的心理療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但是在面對孩子,心理療法往往顯得比較薄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孩子的興趣點和自信點進行引導和治療。

    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孩子的興趣點,比如孩子喜歡繪畫,他在繪畫的過程中和你互動交流的很多,他的畫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歡和讚揚,那麼,就從繪畫開始入手吧,不妨成立一個繪畫小組,人員不斷地增多,由最初的兩三個人漸漸的擴散,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家長參與其中,既提高了孩子的熱情和參與興趣,又能在活動中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哦。

    關於你說的接收孩子的地方,其實,這是需要我們坦誠面對的,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告訴老師孩子的真實情況,雙方坦誠相對,老師也會針對孩子的特點為我們提供更多的寶貴意見和方法。

  • 5 # 檸檬心理

    我是心理學專業,我來回答。很多時候,我們的自卑主要是因為一些早期經歷,那個時候個體的年齡太小,受到周圍孩子的期負或者一些消極環境、事件的衝擊,心靈上蒙受了極大的刺激。造成了自卑的心理狀態。表現在多方面,害怕與人交往,怕碰釘子,怕人家嫌棄他,看不起他,也時常抱怨交往中碰到的挫折。但是,這些僅僅說明我們只是處於困惑階段,這是必然的步驟,感覺不適也是自然的。

    事實上,自卑的個體怕別人看不起他,拒絕他,正說明了他內心深處多麼渴望自己也能像常人一樣受到尊敬,很好地交往 盼望別人能夠理解他,接受他,喜歡他,這是好兆頭。所以,我們應該關注自卑個體是否仍有這種焦慮和渴望的心理,是否保持對人際交往中的榮辱之心和尊嚴感。換句話說,只要自卑的個體不是在精神或智力上有什麼問題,他只是需要時間,需要透過生活的具體體驗來一步步地開放自己,讓別人瞭解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與此同時 他也能學會了解他人,接受他人,最終融入社會中去。

    很多長時間遭受自卑心理衝擊的個體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還有很大距離,個體的心理障礙也很難根除。例如,我們經常耳聞目睹的一些把自己與外界隔離起來的個體行為。個體產生長久的自卑心理後,便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應付外界的壓力,久而久之,他就把自己完全鎖在了個人的世界中,無法與旁人正常交,自然也難以體察別人的感覺,這是他應付外界刺激的自我防禦機制在起作用,使他養成了自我中心等負面消極的行為習慣。其實,在這當種,他的一些隔離的消極的行為方式表現是同時起了消極和積極作用的。在消極方面,它使個體自我封閉得太久了,以致給他帶來了一定的人格缺陷,而在積極方面,這種自我封閉好像是一種保護層,使個體減輕了因外界刺激給他帶來的精神痛苦。在例如,口吃的個體,很多時候也很可能是個體應付外界刺激的防衛結果。凡是後天口吃的人,大多是因為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造成的。同時,口吃又為個體不善與人交往提供了絕好的理由,省得與人接觸時那麼緊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兩個月了,不止一次想不開,產後抑鬱症怎麼從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