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道行2818

    此語出自《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全章強調的核心是“自知”,即要有“自知之明”。

    何謂自知之明?即知彼而知已;透過對他人的瞭解,而知道自己的優劣,“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不知道自己之弱,不瞭解他人之強,是不可能“戰不殆”的,反會潰不成勢而志頹;所以,“知人者智”。

    智:智慧,有見識,有策略;智慧策略體現在哪裡呢?一要知勝,勝人勝己,勝人之強則力愈強,勝己之弱以復強,強行才有志;二要無慾,無慾不貪則知足;欲求易滿足實則是富,貪婪無止境富亦未富;三要持恆,即知勝無慾之德要持之以恆,不失其德才能久遠,就好比“死而不亡”,生命延續可至久遠;這就是今人所謂:有的人活著,卻己死去,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故“死而不亡者壽”!

    “智”之本字初文為“知”,所以,如把“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中之“知”換成“智”,亦未嘗不可;即“智人者智,自智者明”,可解釋為:把他人視作智慧者,是有智慧的人;自己有智慧,就是明白人。在在古文中,智、明、哲,都同義,均為聰慧之義。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告訴我們,世上沒有完人,人與人的才智德行都是互䃼的,取長補短是永恆的存在,所以,知人知己也是一生要面對的智慧。

  • 2 # 一星現

    謝邀!我嘗試地解釋這句話就是:能夠知人的人,就是智者。怎麼樣才能夠知人?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最起碼你要了解人類從古至今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當然包括聖人們的和平民百姓的。佛家講:他心通和法眼通。道家講:天眼通和道眼通。能夠知道自己的一切是怎麼回事,你才算是個不糊度且明白的人,當然包括你的社會地位,自身在各方面的條件,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為了什麼?出於什麼原因?結果會怎樣。想戰勝自我的人,就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位修行者,其修行功力要超強的!剋制自己不合實際的慾望以及約束自己的行為尤為重要,同時要有卓越的才能。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我個人理解:他是寫給君王的。其內涵是強國強軍護國護軍的戰略;也是修心修身達到至聖狀態的修行功法,同時也是道出《易經》中某些卦象和爻辭的內涵和天機。然而,我在前面的解釋是最初級的了,因為水平有限。

  • 3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本想怎麼回答才好,

    恰好如矢中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這是道德經22章全文,說的是明道之人如何行為,抱一而為天下式,抱什麼而一而全?

    第一段講自甘於弱勢的一方;

    第二段講自我約束。

    如果說起初本來就弱,對未來的一切圴不得而知,放下身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是不是叫知人者智?甘知不如人更是智?

    一個人做事久了,有能力了有經驗了,一切都似乎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可以運天下於指掌,功成名就矣,群雄自視矣,這個時候缺的就是自我約束。

    是不是叫自知者明?能明則誠,明者才可以保全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依舊保持初心狀態?

    故:誠,全歸之,這個就是守雌居柔的道之大功用也。

    當我們只在一個問題域去思考時,

    那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並不是完整的,

    問題域外正如功夫在詩外,

    信乎?

  • 4 # 張翼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智:智慧,有見識,有策略,是自我之智。明,明白,清明,是心靈之明。“知人者”,知於外;“自知者”,明於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明者,知己知人,內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於後天,來源於外部世界,是對錶面現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侷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於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說能正確認識別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明道的人。真正明道的智慧之人,應該既能正確認識別人,也能正確認識自己。

    毛澤東說過:“人貴有自知之明”。我想這與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很有理論淵源的聯絡。在老子看來,瞭解別人只能算是聰慧;瞭解自己才可算是清明;能勝過別人者算是有力;能戰勝自己者才算是堅強。人有各種慾望,有自私的思想,要想克服這些自身的弱點,必先反省檢查自己,做到自知、自明、自勝,這才符合“道”的辯證法。

    至於如何戰勝自己嘛,常思己過,且做到不犯貳過,永遠謙虛好學,一直處於塑造自己的過程。

  • 5 # 煉木大師999

    瞭解對立的一面或者知己的一面,證明你的洞悉能力很強,這個只能代表你聰明。如果你能夠更進一步的瞭解自己,那就是智慧。

  • 6 # 閒學易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以及如何戰勝自己!

    先不管它的出處,單從字面上來理解純屬個人的理解方式,希望對您有幫助。

    知人者智,知道了解別人,他人的人是聰明人,也就是懂得觀察他人,瞭解他人,站在對方的立場。

    自知者明,這句話就有難度了,不是那麼簡單就能闡述的,說是當一個人自己能夠真正瞭解自己的時候,就能做到明理好像也不是很通。

    當一個人能夠做到自知之明,就應該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人群中行的開,因為前提知道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又能有前者的“知人者智”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這樣的人真的已經很厲害了。

    至於如何戰勝自己嘛,個人覺得,能夠發現並承認自身的錯誤,且做到不貳過,永遠謙虛好學,一直處於塑造自己的過程,直到離開這個世界那一天。你就算是做到了戰勝自己,這個人生歷程還沒有結束以前,我們都是在戰勝自己的道路上,而沒有完成。

  • 7 # 發現頻道

    另一個層面的意思可能是說:人是“不明”的,能看清別人,自己依然不明,直到有一天能看清自己,這個人,這個人生,才開始明瞭起來。

    您說戰勝自己,實際上大多數人要戰勝的不是自己,先天的自己不需要戰勝,可能完美無比。而恰恰是後天的汙染,那些需要你戰勝。

  • 8 # 白墨玉宸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何理解?

    表達一些個人淺見:

    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很聰明的,往往善於察言觀色,投其所好。

    這種人,也很希望自己能受同樣待遇,一旦他人無法做到,會心理不平衡,從而滋生怨懟。同流合汙和受誘惑指數高。

    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的,能保持自己的節奏和原則不受侵犯,也更能覺察到他人的底線。

    這種人,往往具有大格局,大視野,大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定且有信念,會讓周圍的人更敬重和信服!

    如何戰勝自我?

    內觀自己,偏向於哪一種人,兩者取其一,全面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維、認知!

    溫馨提示:照葫蘆畫瓢未必有用,從個人綜合發展需求出發,不必畏難,不必為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湖十景簡短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