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潘影視匯

    從傳統籃球領域看,內線就是贏球的保證,縱觀整個NBA發展歷史無論是上古時代的巨星還是70-90年代的巨星,內線球員居多,誠如麥肯、比爾拉塞爾、張伯倫、賈巴爾、奧拉朱、尤因、大衛羅賓遜、卡爾馬龍摩西馬龍,奧尼爾、巴克利,海耶斯、麥克海爾、鄧肯等等,這些內線球員在籃球發展史上地位頗高,無論從個人資料還是總冠軍數量看擁有他們就是冠軍保證。特別在NBA發展的前40年,籃球的攻防體系相對單一,特別在防守中以內線怪獸為主,在這樣的理念下內線球員就成為常青樹。俗話說得內線者得天下,到90年代以馬刺為例(因為馬刺是傳統籃球特點最為突出的球隊),在大衛羅賓遜生涯末期透過擺爛選出了歷史級別的大前鋒蒂姆鄧肯,從1997-2014鄧肯退役甚至到2018年馬刺從未缺席季後賽,常規賽分勝率名列歷史前茅,所以內線球員顯得尤其重要。

    從現代籃球的觀點看,優秀的內線球員也必不可少。進入21世紀,隨著NBA攻防體系的發展變化特別是以太陽(德安東尼)興起炮轟戰術後,內線球員尤其是傳統中鋒重要性在逐年下降,在炮轟體系中的小球戰術中身高臂長腳步緩慢的內線很難跟上快節奏的比賽。從2010-現在,聯盟都已打快打小球為主,傳統的內線球員不在是主流。但同時也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型內線球員,這些球員進攻手段豐富,能裡能外,不僅能搶板助攻更有一手漂亮的三分。雖然小球時代對傳統內線的需求減弱,但還是需要內線作為支柱。無論是勇士的死亡五小,還是其他球隊的死亡五大都離不開強勁的內線。追夢、約基奇、波爾津斯都是如此!!

  • 2 # 儒易籃球

    第一:很多球迷都會疑問,為什麼選秀的狀元很多都是內線球員,如果是曾經以內線為主的籃球時代更容易被理解,可哪怕是當今勇士隊引領著最新的籃球潮流,所謂的小球時代,太陽隊依舊選擇了艾頓這名內線球員作為狀元。在小球時代,難道不應該選一個外線球員嗎?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內線球員的天賦整體水平要更高,對於比賽的適應能力更快,無論任何時代能夠更接近籃筐,更容易將球放進籃筐,更優秀的身體對抗的球員都是最吃香的。

    第二:選擇一名內線球員作為狀元,球隊可以將自己的風險降到最低。許多球迷也許不理解我的觀點,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選擇內線球員,作為狀元更多的是認可其能力,哪怕是以後達不到自己的標準,但是在交易市場上依舊非常有價值,可一旦選擇一名外線球員面臨的風險就更大了,緊接著就是為什麼榜眼容易水掉?因為一支球隊幾乎不會用狀元籤選擇看是未來有發展的球員,太多的球隊選擇用自己的榜眼籤選擇這樣的球員,如果這名球員能夠成長為如杜蘭特,那麼球隊就賺到了,可如果是湖人隊選擇的拉塞爾,就損失很大。

    第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很多球員都是上了大學第一年就開始選秀,在這樣的情形下,內線球員更容易出來,說白了內線球員的天賦更容易顯示出來,任何球隊的狀元籤幾乎都要選擇一個天賦最高的球員,到底是不是未來天賦最高的,誰也不知道,但狀元一定是當時天賦最高的。

  • 3 # 邁克爾但不是喬丹

    先來看看近三十年NBA歷屆狀元們的位置吧!

    籃球場上位置分中鋒C,大前鋒PF,小前鋒SF,得分後衛SG,控球后衛PG。

    1999埃爾頓-布蘭德-PF,1998奧洛沃坎迪-C;1997鄧肯-PF,1996艾弗森-PG;1995喬史密斯-PF,1994格倫羅賓遜-SF,1993韋伯-PF;1992奧尼爾-C,1991拉里約翰遜-PF,1990德里克-科爾曼-PF。

    看到了嗎?只有艾弗森一個是控衛,其他位置全是內線。

    2009格里芬-PF,2008羅斯-PG,2007奧登-C,2006巴尼亞尼-PF,2005博古特-C,2004霍華德-C,2003詹姆斯-SF,2002姚明-C,2001布朗-C,2000馬丁-PF。

    除了詹姆斯和羅斯,其他球員全是內線。

    2018艾頓-C,2017富爾茨-PG,本·西蒙斯-SF;2015唐斯-C;2014威金斯-SF,2013本內特-PF,2012戴維斯-PF,2011歐文-PG,2010沃爾-PG。

    看到變化了嗎?這8年中有四個球員是控衛了。

    NBA有一句話被奉為至理名言,叫做“離籃筐越近,得分越容易。”而選一個大個子,就可以保證讓球隊有一個籃下得分的強點,讓球隊的進攻更厲害,而且當你不知道選誰的時候,選一個大個子總比一個小個子強些。

    畢竟除了進攻,大個子們還可以依靠他們的身高來保護籃筐,可以搶籃板,還可以擋拆掩護,總比選一個小個子然後什麼都不能做砸手裡好些吧!

    但隨著NBA允許使用聯防使得大個子們的進攻受阻,no-handcheck的使用使的小個子們突破更容易了,以及資料分析的推廣使球隊總經理發現三分球和籃下才是高效率的區域,而中距離則被認為是最不划算的區域。

    而在此背景下,擋拆進攻,三分球大行其道,控衛們開始吃香了。

    所以以後的選秀狀元中,內線大個子,尤其是機動靈活有射程的大個子將會吃香,比如唐斯,比如艾頓。而具有持球能力,能作為球隊進攻發動機,具有超強進攻能力的後衛也將會是NBA狀元選秀的熱門人選,比如西蒙斯,比如歐文。

  • 4 # 右手邊的上帝

    第一屆NBA選秀大會是從1947開始的,縱觀過往的幾十年裡,前前後後一共誕生了71位狀元,而內線足足佔據了大半壁江山,強如喬幫主這樣的神人,也只能屈居探花之位。那麼,為何歷來的NBA狀元秀都是內線球員呢?

    最本質的原因,這是屬於長人的籃球運動,意味著能夠有更好的接球空間,進攻時也可以更接近籃筐,取得最有效的得分。在80年代以前,球員的技術十分匱乏,並沒有什麼華麗的運球突破和單打技術,都是依靠內線的大個子球員終結戰鬥。所以,那麼時候2米16的大帥就是無敵的存在,無論得分和籃板還是其他資料都是非常爆表的。

    其次,曾經在NBA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內線者得天下。在過去,一位優秀的內線中鋒是可以增加球隊的奪冠機率,像奧拉朱旺和奧尼爾等人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再加上內線的身高和天賦就擺在那裡,技術可以培養,一般只要沒有出現巨大的傷病,成就都不會很低,相較於小個子球員來說更為保險。

    特別是像如今的NBA,各個位置的職能逐漸模糊化,很多大個子球員都能從1號位打到5號位,但是小個子球員就不行,即便天賦再強,身高的差距就擺在那裡,無法客串所有位置(巴克利算是特例)。

    第三點,並不說因為現在的小球球風,弱化了內線的作用,就代表著強大的內線就無法在這個時代生存。那是因為並沒有出現天賦與技術並存的強大內線,一旦他的到來,依舊可以稱霸一方。而且如今的籃球發展正在向五個鋒線靠近,小個子球員會逐漸失去重要位置,靈活的大個子球員只會越來越吃香。

    正如凱爾特人的主教練少帥也認可了大個子球員的地位:目前NBA只有三個位置,大個子、持球者和側翼射手。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始終有一點是沒法改變的,這就是長人的籃球運動,他們有著更優越的身體天賦。

    單純熱愛籃球,純屬個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租房住總是沒有住自己的房子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