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257162771969
-
2 # 8780123089
前景一片茫然,像一竹排在大海里漂,農產品價格上不去,農資,電費,水費,氣費,醫保,等等生活必須品都在漲……
養殖也搞不成,農民工反鄉,當地廠礦也關門歇業,等等~陷入沼澤,走到了獨木橋,種地,種吧,至少有口吃的……其餘的能省就省,想開點心許春季就在明天……
-
3 # 某年午後
千本萬本,莊稼為本。不管前景怎麼樣,地還是要種的。
農民整體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低下,現在國家在大力打造城鄉一體化。但是對於農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一個農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進城做了所謂的城裡人,他能做什麼?
很多農村人到城裡打工,要麼在工廠從事沒有技術含量的流水線作業,要麼在餐館端茶送水,打掃衛生,要麼建築工地上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工作。反正城裡就業機會比較多,那麼多髒亂累的工作,城裡人不願意去做的,還有大量的農村閒置人口可以去做。
作為一個農民來說,我的內心也特別茫然。大量良田被徵用,餘下的就是一些山地,靠那些山地如何人養家餬口?
外出務工,自己的文化程度低,沒有一技之長,也只有和父輩一樣,從事著最髒最苦最累的工作。
作為一個農民什麼都可以丟,但是自己的莊稼自己的田地堅決不能丟。
-
4 # 智慧器械
農民應該管理好自己的農田和山地即管田,而不是種田。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外流,土地不適宜自己耕種;另一方面小農戶耕田有限,收穫也不多。新環境,新政策之下。承接機遇輪休並濟,內外兼顧才能更加富裕。
-
5 # 小杜影視
看國外,農業要靠規模的,只有等這代農民死絕後中國農業才能發展起來
目前想全國範圍內土地規模化不太現實,地價這麼貴沒人能付得起,如果靠行政手段沒人保證不動亂,所以中國農業未來就看60後70初這些人什麼時候死了,畢竟農村養老水平還很低的,很多人要種地到死的
-
6 # 老劉30948
農村農民的前景在好,農民還是要種地的,你不種地吃什麼,在一個六0後你到那裡打工人家也是不會要的,所以說農民只能種上糧和菜,購吃也就行了,只能這樣安度餘生了。
-
7 # 愛上未來008
如果經歷過吃不飽飯的年代,你就能體會農民對土地的感情,下面說說我的父母惜地如命的故事。
去年端午節回家,正趕上家裡收麥子。
自從參加工作以後,就沒有和家人一起收過麥子,心裡有一絲絲地興奮。
看著收割機一趟一趟地將還在地裡長著的麥子攬進“懷裡”,又一趟一趟地將“兜裡”的麥籽送出田間,倒在土場上,父親那黝黑且佈滿褶皺的臉上滿是笑意,粗糙的大手抓起一把,放在鼻間聞了聞,眉間更是湧上深深的滿足。
經過兩天的曝曬,一粒粒麥籽都已經乾透,放在嘴裡一咬發出“咯崩咯崩”的脆響。父親喚來九叔,架起一個大風扇,開始揚場。隨著風扇的呼呼聲和麥籽落下的沙沙聲,金燦燦的麥子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大約有1萬來斤,這是父母一年的收穫。
看著面前堆成小山般的麥子,我心裡滿是感慨。恍惚間小時候分糧的一幕又出現了(事實上那個場景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揮之不去),那是一天傍晚的時候,聽說隊裡晚上分玉米,我和哥哥姐姐高高興興地拿著口袋去了,可是等到了大半夜,聽到父親的名字時,我們一下傻了,我們家竟然分不到糧,還欠下隊裡義務工。看著邊上的一個嬸子也是沒有分到糧在那裡掩面哭泣,我和哥哥姐姐默默地走出隊部,沿著蜿蜒的小路,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裡走。回到家裡已經是深夜了,看著我們拿著空空的口袋回來,父母一句話也沒說,長長的嘆了口氣。
天矇矇亮的時候,父親就出門了,母親說是出去找吃的去了。母親走不了,要照顧我們兄弟姐妹六個,最小的弟弟還不到半歲。一連兩天父親都沒有回來,大約一週後,父親回來了,挑著兩大籠土豆。從那開始,過段時間父親就要離開幾天,回來時同樣挑著土豆等雜糧。後來才知道,由於當時交通不便,父親步行往返寧夏固原和鎮原縣城,在城裡高價買上農村人需要鹽、煤油等必需品,送到農村和需要的農民交換糧食。父親的操勞讓一家人渡過那一年漫長的冬、春季節,後來父親用換來的土豆當種子,在自留地裡種下了土豆。父親常常說,我們的命是土豆救下的。
在我的記憶裡,一家八口人八張嘴要吃飯,父母一年辛辛苦苦下來,掙的糧食,扣過隊裡的義務工後所剩無幾,一家人靠著幾畝自留地裡種點玉米、高粱、土豆等秋糧和父親給隊裡修農機掙的糧食勉強度日。那時候吃的最多的是高粱面攪團,玉米珍子糊糊,土豆麵發糕(土豆切片曬乾磨成面)。姐姐上初中,每週要從家裡帶吃的,那算是家裡最好的飯了,也是一半雜糧面一半粗麥面做的“金裹銀”。哥哥上初中的時候,父母都忙著在隊裡上工,每逢週三,哥哥要回家取吃的,差不多都是自己活面烙點兒死麵餅子。有一次我們幾個小的餓急眼了,哥哥回來給自己烙餅,烙一個我們吃一個,到最後哥哥一個餅子也沒剩下,眼看到了上晚自習時間,哥哥餓著肚子哭著去了學校,我們還傻傻地不知道自己“闖禍”了。
到自己上初中時,已是八十年代了,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幾家人合起來組成一個承包組,當時的口號是“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到年底所時候,家裡能分回來幾百斤糧食,但遠遠不夠一家人吃。記得父親一直說,地裡缺東西呢,咋長糧食。當時不理解,後來才知道,父親說的是承包組裡人心不齊,都不願意掏錢買化肥,本來就貧瘠的土地,僅靠農家肥是長不出好莊稼的。 在這種情況下,承包組存在了兩年,就將土地承包到了戶,土地按家庭實際成員分的,除姐姐考上衛校戶口遷出外,家裡還有七口人,一下子分到了二、三十畝地。
分到地的第一年秋天,父親把多一半地種上了小麥,父親說要讓孩子們吃上全白麵的饃饃。父親像將軍一樣巡視著地裡的莊稼,哪裡讓野兔咬了,哪裡讓“瞎瞎”打了,哪裡讓野草給蔓了,哪裡又長的特別壯了。自家的哪塊地裡糧食長的比別人家的好了,哪塊地不如別人家的了,哪塊地種的稠了,哪塊地又種的稀了……如數家珍。第二年夏天,父親的辛苦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交過公購糧,剩下近十石(一石五百斤)小麥,我們真的吃上了全白麵的饃饃。從此,父親一發不可收拾,對土地近乎痴迷,有事沒事都要到幾塊地裡視察一圈,規劃著每一塊地下一季該種什麼,儼然成了村裡的種地能手。
如今,父母已經快八十歲了,我們兄弟姐妹都已離開了農村,家裡也早就不愁吃穿了,我們勸父親不要再種地了,把地流轉出去,安心養老,可父親不肯,家裡的二十多畝地每年都種的滿滿當當的。按父親的話說“家裡有糧心裡不慌,有糧了,一家人就餓不下”。也是啊,2020年春節,兄弟姐妹從四面八方回來了,沒想到遇上了新冠肺炎,農村也實行了封村封路,大家都走不了,家裡十幾口人近一個月時間,變著花樣吃。正應了父親的那句話“家裡有糧心裡不慌”。但說到底,這一切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讓農民有地種,有糧吃,真真實現豐衣足食。
回覆列表
你可以不種,但你不種不等於別人不種,這個社會總會有人種地的,只不過生產的方式不同,科技水平不同罷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但糧食不會越來越少,只會越來越多,象美國,不過美國不同,美國的糧價是很低的,比中國的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