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演義

    1.戰爭最直接的消極影響就是大量人類的傷亡。據統計,一戰戰場上傷亡人數3000多萬。二戰9000萬士兵平民傷亡。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傷亡的人本身以及其的家庭,這都無疑是消極影響。

    2.戰爭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另一個最主要的消極影響,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花了1863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花了40000億美元。這些錢如果不是用來戰爭,而是用來發展人或救濟苦難的同胞那該多好。

    3.戰爭對參戰國,甚至整個世界的文明進步,有著嚴重的消極影響。愛因斯坦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將只會用木棒和石頭打 ”戰爭在毀滅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毀滅精神文明,可能讓人類整體文明程度倒退。

    4.戰爭對於參與者的生活,心理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戰爭不僅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傷殘甚至死亡,還會給人的心靈留下創傷,戰爭過後的地區,人們很難在短時間內走出心理陰霾,人們很難快樂,面對死亡的威脅,面對平和生活被打破,自己又無可奈何,這是一種社會性的消極影響。

    5.戰爭對於環境會產生嚴重的破壞,使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甚至核武器,哪怕是普通武器,都會對地面植被,大氣環境,海洋環境產生不可挽回的破壞,坦克不會管這裡是草地還是小溪,炸彈不會管這裡是森林還是花園,只要有敵對勢力存在,就要去破壞。

    6.戰爭帶來的各種破壞可以持續影響很長時間,這並不是戰爭結束就可以一切恢復平常,我們要用比戰爭更大的勇氣和更多的力量來恢復我們的家園,這種後遺症帶來的影響,甚至不亞於戰爭本身。

  • 2 # 何必強求

    先說“好戰必亡”。

    這裡的“好戰必亡”應該是指對外侵略擴張的意思吧。在中國的歷史上,各個朝代滅亡的直接原因好像都不是如此,相反,“忘戰必危”倒是不少。

    在近代史上,德國、日本、前蘇聯算是好戰,除了前蘇聯國滅了(但直接原因卻不是熱戰),日本、德國只是政體滅亡了,國還在,雖然現在還在受制於人,但他們那個也不是省油的燈,貌似正人君子,骨子裡實則還是侵略者的坯子。這都是由這個民族的性格決定的。

    近代和現代,除了伊朗、伊拉克、越南、印度等,美國最是好戰,但美國除了在二戰中是個徹徹底底的贏家,其他哪場戰爭也沒沾到太大便宜,特別是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一開始看似秋風掃落葉,但和其他幾個區域性戰場差不多,只想到了開頭,沒料到結尾。按實際發生的分析,美國的經濟衰退和好戰有直接的關係,但美國是不是因為“好戰”而“必亡”我看好這個說法,不帶一點兒偏見啊。

    一、美國是外強中乾。

    不是現在,在他鼎盛時期就是這樣。一個人口靠從世界各地移民(攢雞毛湊撣子)、文化推崇個人英雄主義(妄自尊大)、信仰價值觀完全衝突的國家,能有多大的民族凝聚力?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就很能說明問題。關鍵最要命的是美國政客們的想當然(武器壓倒一切):即好戰,又不忘標榜人權,即標榜人權,又不忘種族歧視。用中國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話糙理不糙)。這種掩耳盜鈴的把戲確確實實是個小把戲,“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二、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美國體現的淋漓盡致。

    美國好戰起家,逐步獨霸天下。其成功的契機是趁火打劫,並非自身真正的強大(文化的百折不撓才是真正的強大),這也是它不擇手段維護自身利益的真正原因,為何現在的美國這麼的極盡地痞流氓無賴之能事?原因就在於此。

    可以負責任的說:美國因“好戰”而急衰勢在必行。強權政治不徹底改變,亡國是遲早的事兒。世界上沒有那個強權經久不衰。

    在美國的發展史上,其實其奉行的政策一直就是“美國優先”,只是往屆政客們還都遮遮掩掩,不明說。當看到中國有“欲取而代之”的勢頭時,美華人民那顆玻璃心碎了,慌亂之中沒了章法,直接選出個做事毫不隱晦的特沒譜想鎮喝住世界,結果事與願違。這也體現出美華人整體的戰略思維是多麼的可笑。這就是“自由的散漫”。

    華人的聰慧是“見好就收,再互惠互利”。美華人(包括歸化去了的華人)永遠不會懂“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從美華人槍支氾濫就可窺見一斑)。美華人的好戰是全方位的,典型的想一口吞下一個“胖子”。結果現在是“胖子”沒吞下去,自己快被憋斷氣了,更要命的是“至死不渝”。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毛澤東在林彪叛逃時說過的話)

    回到我們個體,“好戰必亡”例項不少,最近反殺案一波接著一波,令人目不暇接,這不就是典型的“好戰必亡”嗎?

    簡單的表一表“忘戰必危”。和平年代總有“忘戰”意識,少部分人不可怕,若是整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忘戰”,那離危亡就真不遠了。“忘戰”之形也有被忽悠的,烏克蘭就是個當之無愧的“榜樣”。

  • 3 # 葉好古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是完全正確的!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戰爭都是極為耗費財力物力的,如果你透過戰爭獲取的利益小於投入的話,那麼國家就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只要一直虧損下去,再大的國家,再富有的國家也是拖不起的。

    就像是明朝一樣,萬曆三大徵直接導致了明朝國庫的空虛,十幾年後明朝就滅亡了。雖然,萬曆三大徵這個仗從客觀上來講是一定要打的,但是正是它讓明朝虧虛嚴重,在面對後面的天災人禍的時候無力彌補了,才會讓明朝在萬曆三大徵後如此短暫的時間裡面滅亡的。

    同樣的,蘇聯也是一個好例子,正是阿富汗戰爭讓蘇聯由盛轉衰,美蘇爭霸的緊要關頭,一場衝動的戰爭讓蘇聯雪上加霜,最終一命嗚呼。

    另外,好戰還有一個後果,那就是軍國主義,當年的德國、日本挑起戰爭之初都獲得了極大的利益,然而猛虎脫柙後就再也控制不住了,所以最終德國和日本挑戰的對手越來越多以至於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忘戰必危”這是肯定的,不說“門外韓擒虎,樓上張麗華”的南陳了,就是我們近代的清朝不也是滅亡如此嗎?當英國使者都將火車模型,火槍這樣的先進事物展示在乾隆皇帝的眼前了,我們的十全老人還認為彼此距離萬里之遙,天朝上國地大物博,沒有關係,對方威脅不到自己,仍然選擇了關起們來稱王稱霸。忘記了戰爭的威,。結果就是,當年上貢的英國用兩次鴉片戰爭將天朝上國打成了東亞病夫,最終清朝的滅亡也與此有關。

    所以,過於好戰是不行的,好戰讓人瘋狂,讓人走向毀滅。而忘記戰爭的話,不管發展的如何好,如果的富有都只能夠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至於你說的“好戰有危,忘戰必亡”還是不如“好戰必亡,忘戰必危”來得確切,就像是現在歐盟的一些小國家一樣,就算是不忘記戰爭他們也無法主導自己的國運,只能夠掛靠的大國旗下。所以對於它們這些小國家而言,亡戰不一定會亡,但是好戰一定會亡。

  • 4 # 曾銘瀾

    戰勝要有收益啊,否則戰來幹什麼。以戰止戰沒辦法嗎。有時候要讓敵人拼命之心下降,有時候要殺無赦,有時候只要敵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QGhappy冠軍打野Alan先是從打野挪到邊路,再是丟掉首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