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信文化傳媒
-
2 # 猛哥厲史
孔子生活在一個黃金時代。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希望,民族有力量。
春秋時代晚期,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有著巨大的歷史機遇。
這一時代,民主自由,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迸發。
這一時代,君主開明,禮賢下士,招纜人才,人性解放,禮教未興,
這是朝氣蓬勃的時代,這是欣欣向榮的時代,是創業者最好的時代,
但是,在孔老二看來,這是禮崩樂壞的時代,所以他才想克己復禮。
在這個是金子就會發光的時代,孔子像娼婦處子一樣到處售賣自己,
卻到老還是處子——沒人要他。沒想到後世卻把這樣的人捧為聖人!
世道變壞,是從把孔子尊為聖人開始的。獨尊儒術後,大漢成病夫!
-
3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曾經經歷過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那正是鐵器取代青銅器,封建制取代奴隸制的時代,即春秋戰國時期,歷時五百五十年。史稱“諸子蜂起,百家爭鳴”。號稱“諸子”、“百家”,言其學術的繁榮。其佼佼者主要有儒、墨、道、法、名、陰陽、縱橫、雜、農、小說等十家,尤以儒、墨、道、法幾家影響最大。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生於魯昌平鄉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他的祖先是宋國的孔防叔,因逃華氏的迫害,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母親禱於尼丘,野合生了孔子。孔子出生時,叔梁紇去世,葬在防山(今山東曲阜東),母親徵在年輕時便守寡,不曾送葬,因而不知叔梁紇葬在哪裡。
孔子小時候,玩遊戲時常“陳俎豆,設禮容”。孔母死後,孔子將他葬在五父之衢,並尋找父親葬處。鞔父的母親告訴了孔子,孔子就把父母合葬在防。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孔子17歲,已非常懂禮。魯國大夫僖子臨死前對他的兒子懿子說:孔丘是聖人的後代,我聽說聖人之後雖然現在不出名,有朝一日會飛黃騰達的。如今孔子年紀輕輕己經很懂禮儀,能不發達嗎?我死後,你們一定要拜他為師。
僖子死後,懿子和弟弟南宮敬叔就到孔子處學禮。之後,南宮敬叔向魯君請求讓他和孔子一齊到周詢問禮儀。魯君賜給了他們一車兩馬。孔子見到老子,老子教導他“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還要孔子去掉驕氣、多欲、態色和淫志這些無益於身的東西。孔子見老子後對弟子說:我今天見到老子,就好象見到乘風雲上天的無所約束的龍一樣。
孔子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培養了一大批崇尚仁義的弟子。受孔子指點過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有成就的達七十多人。中國的學術思想,從孔子開始,才真正在官學中出現了私學,即專門的個人身份的學問家,而有了私學,才有了爭鳴、創新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思想史是從孔子開始的。由於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面很廣,影響空前,也有人認為,春秋戰國的百家,都是出自孔學一家,即各家都是孔子弟子的傳人。
-
4 # 景陽鍾
孔子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孔聖人”。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祖籍宋國慄邑,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編了一部史書名叫《春秋》。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當時歷史階段的時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大體相當,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當時周朝平王被迫遷都, 史稱東周。
春秋時代,西周東周交替時權力急劇變化,經濟社會動盪不安,戰亂四起,民不聊生。周王朝禮崩樂壞,由強轉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權旁落,諸侯林立,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繁。經過“春秋五霸”爭雄,楚王問鼎,晉楚拉鋸,弭兵會盟,吳越爭霸,邾分三國等重大事件, 社會發展過渡到“戰國七雄” 階段, 形成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年代。
春秋初期,晉、楚等國開始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或聚若干小邑為縣,或將私家之田分置縣。而在邊境地區則設郡。郡縣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其長官由國君直接任命,只有少數作為采邑賞給貴族。秦國開始實行“初稅禾”新的賦稅制度。中國社會進入初級農業的時代。手工業雛形逐漸形成,工匠掌握了冶煉生鐵的先進技術,鐵器主要為手工業工具和農具。春秋時期除使用塊鍊鐵外,在青銅冶鑄方面發明了錯金、錯銀、嵌紅銅等新工藝,出現了錯金銘文。青銅器上的雕鏤紋飾趨向細緻工整,造型輕巧靈便,存世的吳、越青銅劍,其冶鑄淬鍊之精,合金技術之巧,外鍍之精良,花紋之鑄造,皆世所罕見。煮鹽、冶鐵、漆器等手工業發展成部門經濟,齊國的絲織品、楚國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為個體生產和經營者,聚居於城中的“肆”裡,邊生產邊銷售,春秋中期以後,各諸侯國已經大量使用貨幣。晉國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鑄幣的地區之一。金屬貨幣的流通,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被稱為匠師之祖的公輸般“魯班”,就生活於春秋末年。當時經濟社會戰亂動盪,政局不穩,苛政猛於虎。《苛政猛於虎》記載孔子和弟子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悽慘的婦女的故事。當地虎患嚴重,可就是因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親人寧願一直住在這裡,以至於後來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對著墳墓哭泣。這個故事列入漢語成語“苛政猛於虎”。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時期。中國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孔子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思想解放的時代,以孔子、老子、墨子思想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為主流,形成諸子“諸子百家”學術流派爭鳴繁榮的局面, 當時思想文化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的各種思想。其中孔子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後期,親自參加了社會實踐並致力授業,親傳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位。孔子青年時代開始做“委吏”、“乘田”小官,到五十歲知天命以後,逐步被任命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代理宰相,攝行相事,兼管外交事務。孔子攝行相事三個月,史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但也曾以“五惡”的罪名,以言論定罪,誅殺少正卯。孔子失寵後,離開魯國,與弟子周遊列國輾轉於衛、曹、宋、鄭、陳、蔡、葉、楚等地十四年,歷經過宋之危、喪家之犬、受困陳蔡之困,遊走四方積極勸善,但百家爭鳴局面, 仍致五色令人盲,五聲致人聾,到處傳播的是法家之言。失望至極的孔子所用無果, 返回魯國養老,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傳世。
回覆列表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時為春秋後期。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是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期周王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有一百七十餘個,然其會盟、征伐事蹟彰彰可考者,不外齊、晉、楚、秦、魯、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