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千祥雲集
-
2 # 教育暢談
孩子報培訓班似乎成了當下的一種潮流,給家長的感覺是不報班,孩子學習就不會好。事實上,孩子學習的怎麼樣,報班的都學好了,也許只有家長心裡最清楚。
家長之所以給孩子報班,也無非就是追求個心理平衡,有很多家長也是無耐之舉。作為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回到原生態的學習環境中,家長也輕鬆,孩子也不那麼累。
以前,沒有補課,沒有培訓班的那個年代,孩子學習好的大有人在,如今,培訓班遍地開花,孩子的學習情況還是如此,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學習不好。
培訓班和孩子學習好不好沒有直接關係培訓班就是幫助孩子學習的,也就是為孩子答疑解惑,或者提前給孩子講新課,等於讓孩子先學一遍。這樣對孩子學習真有幫助嗎?
1、以前的復讀和現在提前學習有一拼
那些年沒有補課之說時,孩子學習不好,可以復讀,有的孩子復讀好幾年,結果成績還是沒有多少長進,這說明什麼?反覆學習未必能提高成績。現在的孩子補習也是一樣。
2、學習取決於孩子
學習是孩子不斷往腦子裡輸入的過程,輸入、思考取決於孩子,如果孩子不學,老師講的在好,孩子成績也未必能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就詮釋了這個意思。
孩子學習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習慣有這樣一句話說的好:習慣影響一生,態度決定一切。
1、學習態度的重要性
心理學家麥獨孤和史密斯(W.Mac Douqai 和 W.smith)早在1919年就在一項實驗中發現,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速度有促進作用。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積極,對於他們學習來說,很難起到促進作用。相反,如果態度積極,即使不去培訓班,也能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孩子報培訓班多,如果沒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幫助還是有限的。
2、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培根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這說明什麼,孩子學習習慣才是決定他們能取得好成績,學習習慣是一個自動化的行為。就是孩子能夠自覺地去學習,這樣的習慣養成,孩子即使不上培訓班,學習也不會差。
總之,孩子學習好壞,主要取決於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和能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兩樣具備了,學習就不會差,否則,上培訓班也很難學習好。
-
3 # 五月耳語
這次我真的只有三句話:
1.也許多數情況下,家長給孩子報很多班兒,只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
2.就好像護膚品只要買回來,放在那裡,面板就能變好似的。
3.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需要付出極多時間和極大精力,然後才是花錢。
-
4 # 空中之羽
事實恰恰相反,報班越多,越不容易培養出卓越的孩子。每個家庭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精英,多數家長卻並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只追逐一時社會風氣。
隨著孩子的成長,身邊無數例子證明了以上觀點。越是學前、小學熱衷於補習的孩子,最後的成績越走越走低,厭學的大有人在。學習是一場艱苦的馬拉松,起跑線上的那點沾沾自喜,實在是算不了什麼。
既然效果不好,為什麼培訓班還愈演愈烈?有的家長是出於從眾心理,恐怕自己的孩子不報班,成績就被落下。有的學校風氣不好,老師課上不認真解讀,以便讓學生進自己的課外班,這是教育部門明令禁止的,家長自該勇於舉報,不能助長。還有無處不在的教育焦慮,尤其一群媽媽探討孩子學習,那簡直是焦慮感爆棚,一個班都不敢錯過的。
事實上,卓越的孩子,培養好學習習慣,培養自學能力,用大量的時間讀書、運動、旅行,比在各個培訓班疲於奔命效果好得多。
(訪學假期到法國同學家,與同學的五個弟弟一起到阿爾卑斯山滑雪)
可能有人會說,你說得輕鬆,你自己的孩子敢不報課外班嗎?還真的沒報過文化補習班,除了把小提琴學到社會十級,連英語都是我陪孩子自學的,具體可以看正在訂正的不花錢學好英語系列。
不報班,每個學期前的預習怎麼解決呢?我記得孩子在初中的時候,買過一部步步高學習機,一直用到高中,螢幕都用爛了。將名師課程下載下來,自己預習,時間久了,自學能力也就養成了。在國外訪學期間,身邊幾乎沒有華人,沒有老師的監督,也沒有同學的陪伴,自制能力和自學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多數家庭對對孩子的培養。有點虎頭蛇尾的意味。前期拼命報班,拼命搶跑,後期慢慢接受事實。學習能力來講,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適合學習的或者適合做其他事情的孩子,本質上很難改變。認真發掘孩子的優點,比盲目報一堆培訓班效果要好得多。
-
5 # 思思陽陽媽講真話
培訓班報得越多,孩子的學習不一定就一定好。我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從我自身及孩子的同學身上看到的一個情況就是:報班多不一定學習就好。
我自己沒有給兩孩子報過任何班的,就是要求孩子掌握學校課堂上的內容便可以了。可是往往很多家長覺得課本上的內容太淺,在外面報各種培訓班,比如新概念英語、奧數、閱讀班等等,每天下完課都安排的很滿,週末就更不用說了,一年好像從來沒有停下來過,比家長還要忙。
從我孩子及他們同學看來,報了班的孩子我覺得學習也不一定就很好,但是可能他們懂的知識點會廣泛些。從孩子的考試來看及上課的效率來看,孩子不一定就是班上最好的。水平基本上和我的孩子的水平差不多。
那我要說說我們家孩子沒有報班的一個情況,因為沒有報任何班的話,他們基本關於課外以外的通通不懂,他們上課時對於老師講的知識點的渴望遠遠大於上過培訓班的孩子。為此上過培訓班的孩子可能他們覺得老師講的太淺了,他們在培訓班上都有聽過,他們認為他們是見過世面的。所以他們在課堂上可能沒有那麼用心去聽,最後可能在一個測試上有些題是沒有做對的。因為外面的培訓班不一定百分百講到老師要講的知識點。
所以我覺得我們無論給孩子報多少培訓班我的的目的是:希望孩子長大了有個不錯的前途,有個幸福的人生。但是我覺得我們要考慮孩子現在到底能不能接受那些東西,他們究竟快不快樂,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再去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更為重要的多。
回覆列表
那不一定,有很多農村孩子根本沒見過培訓班,更不要說報培訓班,所以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報培訓多少沒有必然的聯絡。比如我們班,我們七年級5個班,我們班是重點班,我們是農村學校,我們班一個報培訓班的都沒有,上次月考語文平均100多分。所以報培訓班的多少並不是孩子成績提高的唯一途徑,還是需要在校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才是學習的根本,相反報的培訓班越多對孩子學習越不利,會給孩子增加無形的壓力。希望家長不要誤解,當然孩子有哪一點學的不好確實可以報個班培訓培訓,但不要把學習的陣地轉移到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