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4455158095
-
2 # 歷史馬老師
謝謝邀請,我對這方面的史料研究不多,所以,只能根據自己對相關其它資料,進行一些臆測。第一,洪秀全將北伐作為穩定南京大本營的一種策略,其真實目的,並不在於要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不在於改朝換代。第二,在北伐的同時,太平軍還進行了東征和西征,尤其是西征,這是“重中之重”,在西征上,部署了大量的兵力與曾國藩的湘軍進行激戰,所以,北伐根本派不出更多的兵!第三,當時南京城內的建設和穩定,也需要大量的人員。
北伐孤軍深入,是明知而不可為而為之,因此,從意圖、策略、兵力等方面來看,北伐只有兩萬人也可以理解了。
-
3 # 天涯5486323
首先一提起太平天國運動,就不得不說起那場著名的北伐戰爭,據史料記載,公元1853年,太平軍攻佔南京,並且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國之後,形成了與清政府劃江而治的政權。隨後洪秀全派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2萬精銳將士,進行北伐,在最開始的2年裡,北伐軍勢如破竹,先後橫跨6個省份,並且斬殺7萬清軍,都快逼近京城了。然而可惜的是,由於兵力太少,清廷不久之後便聚集重兵,在馮官屯等戰役中打敗了太平軍,林鳳祥和李開芳先後戰死,2萬將士基本上全軍覆沒。這可以稱得上是太平天國的第一次大失敗,那麼為何太平軍北伐不全力以赴呢?為何只派出2萬將士呢?大家要知道,當時太平天國建立南方政權之後,實際上是把南方作為了自己的根據地,而新政權內部的後勤和財政,以及賦稅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再加上各路清軍正在圍剿太平軍,此時根據地內部都面臨著嚴峻的情況,自然北伐就不會成為太平天國優先的選擇方向。除此之外,太平軍的主要兵源都是南方人,他們也不願意遠征,當然抽調一部分的力量去北伐,能夠刺激清廷,並且解除清廷對天京的包圍,然後太平軍就可以在南方打敗清軍,鞏固已有的地盤和人口。
因此當時太平軍的主要戰略方向還是西征和東征,並非是北伐,不過可能讓洪秀全都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的清軍居然毫無戰鬥力,區區2萬北伐軍幾乎都快打到了京城近郊了。那麼為何只派出2萬人呢?大家都知道,當時太平天國軍事的最高決策者其實是楊秀清,因為發動起義以來,太平軍進展過於順利,使得楊秀清對於局勢的判斷過於樂觀,認為2萬北伐軍就可以直搗北方。如果北伐一旦成功,南方太平軍再穩固好自己的根據地,那麼天下就會落入太平天國手中。除此之外,雖然太平軍號稱50萬,但真正能作戰的應該只有10萬,這2萬北伐軍雖然人數較少,但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經驗十分豐富。而且當時楊秀清派2萬北伐軍進攻北方,後續也打算再派部隊前去增援,只是不幸的是,當時西征軍也陷入到困境,並不能抽調力量去支援北伐軍。並且北伐軍距離大本營過於遙遠,即使想支援,也是愛莫能助了,那麼林鳳祥率2萬太平軍北伐,為何最終會全軍覆沒?其中必定有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當然是人數太少了,雖然這2萬人都是太平軍的精銳,但他們面對的卻是整個北方的軍事力量,清廷完全可以集中半個國家的力量來對抗這2萬人。其次,後勤補充根本就跟不上,大家要知道,因為北伐軍只有2萬人,即使攻佔城池之後,也無法守衛,只能就地補充,隨後棄城而去!!!
-
4 # 陳悅漫步海邊
太平天國曆史上,太平軍的北伐之戰是典型的昏頭昏腦的決策,僅僅以2萬餘人的兵力,就貿然孤軍北進,想要攻向清王朝的統治中心北京。
之所以做出這種近似乎惡搞的決策,很大程度上還是出於輕敵,以及戰略不清。
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入江寧(今南京),3月29日洪秀全到達江寧,宣佈將江寧改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以兩江總督衙門作為天王府。隨後,洪秀全本人以及太平天國的重要領袖們便止步江寧,不思進取,而在5月派出一支2萬餘人的部隊,以兩員偏將率領孤軍北上。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北伐開始後不久,6月份太平天國又派出一支部隊西征,同樣也只是2萬餘人規模,統將也只不過是偏將(夏官副丞相賴漢英、國宗石鳳魁。後來才增加了翼王石達開率領的援軍)。
這種分散兵力,分頭出擊的舉動,足以證明太平天國領袖被此前凱歌高進的勝利局面衝昏了頭,以為可以用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平定四方,犯下了兵家大忌。
回覆列表
太平軍定都天京以後,洪秀全、楊秀清就命李開芳、林鳳祥兩位年輕將領率軍北伐,東王楊秀清對李開芳、林鳳祥兩人道:“速急統兵前進,務宜身先士卒,格外放膽靈便,趕緊行事。”天王洪秀全也給北伐軍下令:“師行間道,疾趨燕都,毋貪攻城。”
從洪秀全、楊秀清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北伐軍的最終目的是要直逼燕京,推翻清朝統治者,並且,北伐軍的戰術要靈活多變、要快速行軍。
的確,北伐軍從揚州出發以後,並沒有貪圖攻佔城池,而是經安徽、河南等地,直接打到天津,使得清朝朝廷大為震動。咸豐帝在朝堂之上甚至對群臣說:“明代之行見矣。”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朕可能會像明朝的崇禎皇帝那樣,要找棵歪脖子樹吊死了。
就連當時的英國駐上海領事也說道:“清朝滅亡是分分鐘的事情了。”這一路上,北伐軍並不佔領城池僅僅是劫掠,但是,當一路上節節勝利的太平軍駐紮在靜海、獨流的時候,北伐軍陷入了清軍的重重包圍,善於流動作戰的太平軍,在陣地戰中並不是清軍的對手,最後,李開芳、林鳳祥領導的北伐軍還是失敗了,林、李二人也受盡凌遲而死。
那麼,李開芳、林鳳祥帶領的北伐軍為什麼會失敗呢?小冷覺得有以下原因:
一、在北伐的路上,沒有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縱觀林李二人的北伐,他們僅僅是在河南,山西殲滅了數千名清軍,在其他地方並沒有和清軍主力作戰,同時,面臨勝保部幾千人,他們並沒有擊中主力將其殲滅,最後造成了大患。
二、沒有發動沿路農民群眾,未能壯大自己的隊伍。當北伐軍到達天津的時候,部隊人數仍然是兩萬多人,要知道,當初太平軍從金田北上挺近湖南的時候,可是積極的揭露清朝的罪惡,積極發動農民群眾的,也因此太平軍的人數越來越多。但,北伐軍只注重軍事方面的勝利,而忽略了人民群眾的力量。
太平軍北伐三、孤軍深入,援軍未能及時趕到。定都天京以後,洪秀全、楊秀清等人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低估了清朝的實力,他們覺得兩萬多人足以推翻清朝朝廷了,也因此,北伐軍出發以後,他們未能及時的派遣援軍。
四、進入直隸以後,北伐軍選擇了錯誤的進軍路線,當北伐軍攻打趙州的時候,咸豐帝下令:“保定為京津屏障,至關重要。”在河間一路,易州一路,東路河間天津一帶,都有重兵把守。偏偏北伐軍選擇了從東線進軍而沒有從西線進軍,因為西線為山區地帶,更能發揮太平軍將士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由於北伐軍多廣西、浙江人,他們的平原作戰經驗是不如清軍將士的。
總之,北伐軍的失敗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也有人說楊秀清之所以讓林鳳祥、李開芳二人帶領區區兩萬人北伐,是想要藉機除掉他們二人,因為楊秀清深知兩萬人是不可能推翻清政府的,除掉他們兩人,楊秀清就可以更好的篡奪天王之位。
小冷覺得這就是無稽之談,此時的楊秀清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他讓林李二人北伐,的確是楊秀清的戰略失誤,但楊秀清絕沒有想過要借北伐除掉林李二人。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