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於叔
-
2 # 兵卒在江湖
當然不是,雖然不想承認,但正是因為有了巫蠱這一遭沒有一個人是贏家的悲劇,再加上之後李廣利再擊匈奴失敗投降,漢武帝劉徹才真正地開始停下腳步,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正視這些年大漢王朝的得與失。
此後的他便下了輪臺詔。是不是罪己詔一直有爭議,但我一直覺得爭這個沒什麼意思。的確有反思自己,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規劃。
“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今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尋,問以所聞。今邊塞未正,闌出不禁,障候長吏使卒獵獸,以皮肉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後降者來,若捕生口虜,乃知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說到底其實他也沒做啥……這些大部分舉措,都是針對西域地區的,對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來說,就是不再怎麼折騰了。經濟政策還是沿用桑弘羊的,但是因為不打仗,反而老百姓的負擔減輕了不少,再加上讓趙過大力推行代田法,“是後,邊城、河東、三輔,太常民皆便代田”,大家糧食也變多了,生產力得到了充分的恢復和發展。
霍光在漢昭帝時期,依然沿用漢武帝晚年的政策,再加上“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漢昭帝年間,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恢復和發展。而宣帝親政之後,儒法並用,儒外法裡,霸王道雜糅之,也是漢武帝思想的延續了,再加上重視吏治,推舉孝廉,選拔出了一大批真正有用的人才。且執法嚴厲,但為政寬簡對官員賞罰分明,對屁民溫柔得很,還有農業上的舉措就懶得說了,總之再繼承漢武帝年間的部分經濟基礎的情況下,再因時制宜,改革創新,宣帝年間,西漢朝達到了文治武功的巔峰。
當然,也不能說巫蠱之變是漢朝由衰弱轉向中興的轉機。真正是轉機的不是這一場悲劇,而是悲劇之後被打擊,終於又正視自己的漢武帝,以及之後所做出的一系列轉變。只是這代價也太深、太大了,是用血流成河的長安城、數萬人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的。
-
3 # 歷史局中人
任何朝代不管多麼強盛,總會有衰亡的一天,而它由盛轉衰往往是要經歷某些重大事件。發生在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就是西漢王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此事件的嚴重使得一貫強硬的漢武帝都不得不下輪臺詔,可是這個根本性的錯誤已經動搖國本,不可挽回。
一、貪汙軍費引發的導火索
巫蠱之禍的爆發,其實是充分利用了漢武帝的多疑、猜忌。而漢武帝之所以如此疑心,其實還是有導火索的。當朝丞相公孫賀憑藉和衛皇后的關係,做到了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達到頂峰,使得漢武帝有所忌憚。
可是偏偏公孫賀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仗著老子的權勢居然把邊關軍費貪汙了,此事暴露後鋃鐺入獄。為了救兒子,公孫賀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當時漢武帝正在通緝陽陵大俠客朱安世,公孫賀想捉住朱安世將功抵過,救出兒子。沒想到這個朱安世被捕後居然揭發公孫賀和陽石公主私通,更為嚴重的是還用木偶詛咒漢武帝。漢武帝早就對權傾朝野的公孫賀起了疑心,這下正好以此為藉口,剷除了公孫賀一家,並且牽連了和公孫賀走得近的官員。
在西漢時期,巫蠱之術深入人心,就連漢武帝也對此深信不疑。由此,巫蠱之術也成為了平民、大臣、後宮女子之間常用的攻擊陷害手段。而術士們看準時機紛紛聚集在京城尋求機遇,好升官發財。
二、巫蠱之禍爆發,太子自殺
漢武帝好比一頭雄獅,威震四方,可再威猛,英雄也有遲暮的一天。漢武帝在晚年非常多疑,總感覺有人要謀害他。公孫賀的死加劇了漢武帝的疑心,甚至在做夢時都感覺有人在追殺他。
由於江充和太子有矛盾,擔心老邁的漢武帝隨時病逝,太子上臺,那到時候自己必死無疑。於是利用漢武帝生病的原因,說有小人在皇帝背後下了巫蠱。在皇帝徹查時,江充以事先埋好的木偶誣陷太子。結果造成太子及其家屬全部遇難,連皇后衛子夫也不能倖免,被迫自殺。可見牽連人數之多。
三、得知真相,武帝醒悟
在巫蠱之禍發生之後的幾年,關於太子巫蠱的冤情逐漸清晰。其實巫蠱之事在民間相當平常,經常有官員被告發巫蠱別人,可查實下來都是誣告。當漢武帝得知太子是被陷害時,真的感覺天塌了。漢武帝不管嚴懲了陷害太子和捕殺太子的人,族滅江充、蘇文家,當時兵刃於太子計程車兵也被滅族,幾乎牽扯到漢朝所有的高層官員和皇親國戚。
四、巫蠱之禍的災難性後果
巫蠱之禍,不僅冤殺了太子,也使得大量政府高層人物被殺,前後將近40人受到牽連,國本受到極大動搖,統治者的威信受到質疑。漢武帝苦心經營,培養多年的接班人計劃也因為太子的冤死而徹底落空。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下達輪臺詔,開始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執政方針,停止了大規模用兵,將執政重心更多地轉向了“富民”。但即便如此,漢朝也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了。
回覆列表
“巫蠱之亂”是漢武大帝劉徹在位時期發生的一次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漢武帝劉徹比較相信巫蠱這類的巫術,認為將下了蠱的木偶小人埋於地下或放在床底,能夠起到對被詛咒之人將有災難的作用。當時江充與太子劉據有矛盾,於是聯合了宦官蘇文、案道候韓說等人,一起誣陷太子。太子因為恐懼,起兵誅殺了江充。此時因為太子劉據與皇帝劉徹之間缺乏溝通的渠道,且又子用父兵,之間有小人離間,都導致漢武帝以為劉據要造反。後來太子劉據自殺,巫蠱之亂才算告一段落。
這正常事情的發展就不再贅述了,假定沒有巫蠱之亂,太子劉據沒有自殺,順利當上皇帝,是不是漢朝會一直強勢發展,不會變衰弱?!我覺得不太會。從皇帝和太子性格來看,也許最多就撐到劉據這一代,可能就衰敗了。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狠角色,性格剛毅,自執政以來,大部分時間都在剿殺匈奴,這是漢朝幾乎沒有過的事情。劉徹認為,匈奴的存在,就會對漢朝存在威脅,必須打得它們無力還擊,甚至滅掉它們。
衛太子劉據,性格比較溫。在太子期間,就對子民施以仁政,漢朝與匈奴連年征戰,民不聊生,這讓寬厚的太子得到了諸多子民的支援,而太子劉據也認為要對匈奴施以仁政,和平共處。
再看看匈奴,匈奴人,生活在草原,可以說無處定居,其生活所需,大多是與漢人交換或購買得來,基本生產工具的能力較差,所以,如果匈奴想要大量的基礎建設,就必須要工具,要金錢,但他們幾乎沒有,難以自給自足。
如果太子劉據當了皇帝,很有可能會和匈奴以和為政,那匈奴很有可能會休養生息,蓄糧儲兵,再次對漢朝進行攻擊。而漢朝在劉徹時期就戰事頻繁,再加上天災,在實力上已經不太允許他們再隨意的進行大規模的多次戰爭了。所以,我覺得從現在來看,漢朝的逐步衰敗是一定的。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不會因為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不會因為誰的政策就會讓其變得更好或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