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說春秋
-
2 # 巴人30
龍是有原形的,但不是鱷魚。至今,我所見有關研究昜經、山海經的文籍,沒有真正觸及到龍的真實面目。關於龍真身的記載有如:舜時有一擅養龍的人叫董父,舜賜其姓豢龍。夏有一叫劉累的人跟豢龍氏學養龍,為帝孔甲養龍,帝孔甲賜他為御龍氏。這便是鱷魚即龍的來歷。易經中所指的龍即伏羲氏,伏羲氏作為龍的化身,真正的“龍”在哪裡?“龍”在山海經中有明確的記載,據個人考證,“龍”的原形就是恐龍化石,有”神龍見首不見尾;風從虎、龍從雲。”的說法,可見其原,大家細細地去品味吧。龍的原形章節在哪裡,你們自已去尋找吧。
-
3 # 漂浮菌
古代的龍並不是鱷魚,從古代的很多出土文物中就能推斷出這點。最早的“龍”字出現在甲骨文中,就是下圖這個。古人創造的甲骨文就是象形字,根據物體的外形發明的字。從甲骨文的龍字就能看出來,在古人眼裡的龍大概是什麼樣子的。
從這個甲骨文可以看出來,古人想象中的龍應該是類似蛇的樣子,身子長長的,沒有腳,有頭,但是比蛇多了一對角。
後來商周一直到秦朝,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龍型的玉器,基本都是這麼個樣子,更多的像蛇。和鱷魚的樣子完全不沾邊。而且中國的鱷魚提醒非常小,最大也只有兩米長,跟古人描述的龍的體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各種證據表明,鱷魚根本就不是龍。
長腳的龍,也就是現在流傳最廣的龍的形象,是漢朝以後出現的。
至於古人如何稱呼鱷魚,最早是稱為鼉。古人會用鱷魚皮來做鼓。
還有叫豬婆龍的。
到了唐朝的時候就有了鱷魚的叫法了。韓愈到潮州做官,發現地方鱷魚成患,經常發生吃人的事件,還專門寫了篇《祭鱷魚文》,可見至少在唐朝時候就有了鱷魚的叫法了。
-
4 # 指動濟南
關於龍就是鱷魚的說法,在很多人那裡是大有市場的。不過,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把龍和鱷魚掛起鉤來,內心是無法接受的。
那麼,古代的鱷魚是龍嗎?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不是!
1、古人最早記載的龍是什麼樣子
要說明龍不是鱷魚,就要知道古人最早記載的龍是什麼樣子的。這就要從甲骨文中尋找答案了!甲骨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因此“龍”字在甲骨文中,其實就是龍這種動物的外觀和形態。
甲骨文中的“龍”,描繪這種動物的頭上有一對角,有兩隻前爪,長長的身體。這就是最初的記載,而到金文裡則有了更細緻的描繪:一對大角下,是兩隻大眼睛,嘴部有獠牙,身體彎曲、很長,還有一條大尾巴。
2、古人最早記載的鱷魚是什麼樣子
知道了龍的最早形態,再來看看鱷魚在古人最早記載中樣子。甲骨文中並沒有“鱷”這個字,它最早出現在金文中。可以看出,“鱷”字與金文中的“龍”字完全不同,也就是說同時期是有這兩種動物同時存在的,否則只需要造一個字出來就可以了。
金文中的“鱷”字,左側是一條魚的形狀,表明這種動物是生活在水中的。右邊的解讀透過有兩種,一種是頭部是大張開的嘴,下面是一個人,表明這種動物可以讓人非常驚鄂、恐懼。另一種是右邊是失去雙手的人,代表這種動物可以吃人、傷人。
古人的象形文字,直接給了我們一個直觀印象:龍和鱷魚至少從外形上是完全不同的。至少古人對龍、鱷魚的不同記載,也提供了這本是兩種動物的佐證。關於龍的記載大家普遍較熟悉,現在就專門來說說古人對於鱷魚的有關記載。
3、古人是怎麼描繪鱷魚的
《博物志》載,“南海有鱷魚,狀似鼉(tuó)”。現代研究認為,這種動物就是揚子鱷、也是古人所稱的“豬婆龍”。需要說明的是,“鼉”字在甲骨文中也是存在的,是背上有殼、四足兩眼的動物。這也進一步說明,形狀似鼉的鱷魚並不是龍。
《嶺表錄異》載,鱷魚有四足,長尾,形狀如鼉,而動作敏捷。嘴裡長有如鋸的鋒利牙齒,經常吃人。江南的山中多鹿,它們最懼怕鱷魚。如果鹿走在河邊的山崖,群鱷在水下嗥叫不止,小鹿因恐怖落崖,會在水中被鱷魚吃掉。
書中記載,唐朝的太尉李德裕,因為被貶到潮州,路過鱷魚灘時行船出現故障,平生所收集寶物古玩、古書古畫落入水中。就讓隨船的崑崙奴下水捕撈,但發現水中的鱷魚極多,無人敢下水,據傳這裡是鱷魚的巢窟所在。
《嶺表異物志》載,潮州知州王舉直曾釣到一條鱷魚,如同一條小船大小。它的外形像鼉,嘴的長度約等於身體的長度,牙和鋸齒一樣森嚴可怕。有黃、綠兩種顏色,還有白色的。鱷魚的尾巴有三個鉤,非常鋒利,遇到鹿、野豬等,用尾巴襲殺鉤取。
書中記載,當地人擅長捕殺鱷魚,通常是把狗、豬綁到竹筏上,身上佈滿鐵鉤子,讓竹筏隨水漂流,鱷魚發現後就來筏子上捕食豬、狗,被鐵鉤子所傷,然後人們就藉機打死它們,撈出水中煮食。
4、龍和鱷魚是兩種動物
龍和鱷魚是兩種動物。也許對於這個結論,還有很多人並不贊同,認為龍只是傳說中的動物,被歷代所神化,無論多外形和生活習性上,龍應該是放大的Plus版鱷魚而已。還有人稱,古人沒有科學世界觀,因此把鱷魚想象成上天入地、法力無邊的動物。
在回答“有沒有龍”這種動物時,我們先來看來自英國的國家歷史博物的一個事實,這裡收藏有一塊骨骼碎片,是來自於被認為生活在上古時斯的滑齒龍。透過骨骼分析,證明這頭滑齒龍的體長為25米、體重150噸。
滑齒龍是人類已知最大海生爬行動物。而它的骨骼碎片發現於19世紀中期,即此前人類不知道上古時期有如此巨大的動物。滑齒龍所在時代距今約1.6億年,與滑齒龍一樣的同時代動物還有哪些?或者以人類的話說:到底存在不存在史前巨獸?
在沒有更多確鑿證據,可以證明龍為虛擬動物前,我們不能輕易就否認它的存在。這就如同現代人穿越到唐朝,給唐太宗講述滑齒龍一樣,李世民徵求大唐最博學的人後,會認為滑齒龍是你編造出來的動物,說不定還要砍你腦殼。
回覆列表
謝邀答!關於懷疑古代以鱷魚為龍問題沒有什麼研究,有人懷疑過,但無證據。鱷魚屬常見動物,以華夏文化不會把常見動物作為圖騰崇拜的。其它民族崇拜常見物是另有原因。幾千年崇拜的龍和鳳,難以相信實有其物。即便是龍鳳形象也是屢有變化,越來越豐富。一個大民族且分佈廣泛,相距遙遠,能崇拜龍鳳如此廣泛深遠,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可惜目前還未有具說服力的見解和證據。鱷魚兇殘威害人類,能作為世代崇拜的物件嗎?河南出過龍形擺品,只是證明那個墓主年代的想象而已,不足證明實有其物。象阿狗阿貓之類,沒有神秘感,也不可能作為一個大民族的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既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部族融合史的反映。上古各部族崇拜也有多樣化,隨著兼併和歸屬及整合,圖騰也逐漸統一。如龍的形象,從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到明清的龍,差距很大。龍咀象鱷魚,龍角又象鹿,應該是伴隨部族合併逐步豐滿和吉祥。東夷最早為鳥圖騰,傳說少皓帝即位時有鳳飛落祭臺,因而以鳥為官。龍鳳結合是否象徵華夷兩大部族融合?這類從原始崇拜到文明圖騰歷史太久,沒有任何記載能完整說清。至於虎方、鬼方和人方等,既是分佈區域問題,也是風俗差異和部族區別問題。也許還有圖騰崇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