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思考的人兒

    現在有很多家長對自己青春期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為不瞭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因此,家長應該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需求,才能正確教育孩子。

    1、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裡,不顯山露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瞭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裡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男孩、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誰的生日請大家去吃飯;很多男孩會在群體裡學會抽菸、喝酒。女孩學會化妝、染髮。其實他們是想透過這些儀式,向成年人看齊,在小群體裡標榜自己、顯示自己。而成年人卻感覺他們是逞強。

    2、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又是初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迴圈,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孩子開始交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咖。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

    3、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透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瞭解。

    4、 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複雜。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裡再有很多錢就好了。這時候孩子們需要幫助。孩子們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揭開謎團。他們仍然需要幫助。

    4、渴望被讚美的需求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讚揚,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如看孩子成績單時,不要只盯著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從優點看起。如孩子數學考得不好,語文考得好。可以說:“這次語文考得不錯。”這時孩子自己會明白,這是說:“數學沒有考好。”但如果說“怎麼搞的,數學考得這麼差!”這會打擊孩子自信,也不利於親子交流。

  • 2 # 島主愛學習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常有困惑和迷茫。他們一方面想要證明自我的成長和獨立,"我的事情我能處理"。同時面對很多陌生和未知,想要尋求解釋和幫助。

    他們渴望值得信賴的朋友。家長如果想要更多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想讓他們告訴你自己的想法、建立良性溝通,就要和他們做朋友。

    放下輩分的距離,平等的和他們交流。如何做到平等?

    首先,不要認為"父母是過來人,告訴你的都是對的。" 這句話是會讓很多孩子反感的。有的孩子心裡有疑問,你的想法和判斷都對嗎?他會不自覺的檢查你的工作生活,和家人、朋友、鄰居一切的事情是否都處理的完美無缺。

    平等意味著家長沒有高高在上,同時也沒有低他一等。如果家長表現的對孩子的世界一無所知,不瞭解他學習、交友的任何情況,是很容易和孩子產生距離的。他會認為,你不懂他,更沒辦法給他有用的建議,所以遇到問題他寧可去找朋友同學也不想告訴你。在這方面,你平時關注孩子,能聽懂他的話,理解他的心理,有能力給出合理的建議,他才信任你。

    家長也要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孩子有開心的事,要能真心為他高興,和他一起嗨。他心情低沉,能陪他談心,幫他疏解情緒,尋找辦法。他愛運動,你也偶爾參與進去。他愛唱歌,你也躍躍欲試。

    如果孩子因為家長的陪伴和鼓勵而願意敞開心扉,變得樂觀開朗,自信Sunny,家長因為孩子而成為更積極有活力的人,這難道不是最美好的共同成長嗎?

  • 3 # 鳯兒音樂廳

    孩子們一到青春期的時候叛逆的心理都特別強,輕不得,重不得,最受傷害的是家長和老師,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如何管理為好,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家長和老師不要以教訓的口吻和孩子說法。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走向成熟,他們總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對於一些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你以教訓者的口吻說法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受害,而反駁你。

    2、經常和孩子溝通。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把他當小孩,而是把他當作朋友來進行溝通,那麼他們才會願意以對等的立場來和你談心。

    3、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想法。有些老師和家長對於學生和孩子的行為總是人為的約束,但是卻往往事與願違,所以我覺得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他們心底的聲音。

    4、用愛心來感化人心。青春期是最敏感的時期,你的一個動作或是一句話都會影響著孩子們的情緒,所以用微笑和愛心來包圍他們,讓他們覺得你是值得信任的人。

    5、早戀。青春期的孩子情竇初開是正常現象,不要一棒子打死,這樣會讓他們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來,對於早戀的孩子我們應正常引導而不是強性制止。

    6、打架。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比較浮燥,而且脾氣也是說來就來,所以有些孩子以打架來發洩。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更得重視,因為好壞的轉折就在這一瞬間。打架後我們不要直接批評他,而是用溫和的態度坐下來和他談談,讓他放下心結,主動和你談,然後你就可以進行引導,告訴他雖然說事情不是他的錯,但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打架總歸不是好的行為,這樣他就會慢慢地懂得。

  • 4 # 綠卡小助手

    管教也許說的有點重了,重要的是溝通吧

    青春期是孩子心裡上的斷乳期。

    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閉嘴。作為中國家長,最擅長的大概是批判式教育吧,與其說是批判式教育不如坦誠傾聽的溝通更有效。

    允許孩子表達心中的不滿跟情緒,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也許更有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喜歡接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