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谷mm
-
2 # 謝亞鐵
今傳世鈞瓷即使真老舊也絕大多數不見宋官鈞瓷,兩岸故宮所存也不是宋官鈞。宋官鈞在金人入宮前就秘密轉移或毀掉了,連官鈞窯也毀了…當時宮存就與記錄不符,其實到金人手全是民鈞…“地上龍”的瓷絕不會留存落入金人之手…根據古人的描述,宋至元的民鈞與宋官鈞相去甚遠,不可同日而語:
⑴民鈞:釉面潤澤度不高。紫釉不能“汗漫全身”,只是區域性出現。(宋官鈞:釉面潤澤,紫釉“汗漫全身”,內外一律)
⑵民鈞:多數釉薄。有的釉厚但不勻,垂流。多數有明顯的棕眼。(宋官鈞:釉厚而勻,不垂流,不存在明顯棕眼)
⑶民鈞:釉色不管深淺濃淡,達不到渾然一律。(宋官鈞:釉色渾然一律)
⑷民鈞:紫斑或紅斑浮於釉面,大多輪廓比較清晰,瀰漫程度較低。(宋官鈞:紫斑或紅斑不浮凸,與釉面過渡自然而平滑,相溶程度極高)
⑸民鈞:普遍沒有蚯蚓走泥紋。(宋官鈞:蚯蚓走泥紋很普遍)
⑹民鈞:普遍墊燒。(宋官鈞:普遍支燒)
-
3 # 以瓷惠友
如何鑑定鈞瓷,其實應該跟如何鑑定所有瓷器一樣,先用一把客觀、公正、可靠而又簡單直觀的尺子丈量一下被鑑鈞瓷以及所有被鑑瓷器的實際年齡,透過資料比對確認其實際年齡,究竟是唐鈞、宋鈞、金鈞還是元鈞、今鈞,然後,再依據各朝各代鈞瓷的特徵、特點與特質判定其是非對錯、真偽優劣,這樣先縱向定位確認年代與年齡,進而橫向比對確認真偽仿贗,就可以客觀公正、證據充分、結論可靠、萬無一失了。
而這也就是今後瓷器鑑定尤其是瓷器公共鑑定必然的趨勢和必須的步驟、程式與路徑,從而徹底改變現在以私藏私鑑的非理性、非本質、非客觀、非科學的依據當做真理性標準、尺度來隨意多重標準、多個尺度交叉亂用而導致鑑定結論不可靠、不統一、不可信的社會亂象了。
有人可能會說,直接用各朝各代鈞瓷的特徵去鑑定被鑑物不就行了嗎?其實現在所有私藏私鑑都是這麼幹的,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特徵不能成為鑑定依據,因為它不科學,不具有普遍性,特徵的本身就一定是偏頗與片面的,那麼你拿這個偏頗片面的一個方面、一個特點當做衡量是非真假的依據、尺度與標準,是不是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的結果是不是會造成濫殺無辜、草菅寶命?這就跟你概括總結出來“華人”長相方面的特徵、特點與特質後,你以這些根本就不能作為判別是否“華人”的特徵等硬性當做判別“華人”的標準、尺度和依據來甄別一下試試,真正結論精準的會非常之少,其濫殺無辜的嚴重程度遠超人們的想象!
這不是簡單至極的“同理可證”的問題嗎?所有堅持以“型、胎、釉、飾、工、款”這些表象特徵就能判定瓷器真偽仿贗者,張嘴就是“一眼新、一眼假”者,動輒就舉博物館藏品為例證和標準者,乾的是不是荒謬至極、罪該萬死混蛋荒唐之事?
還是那句話:僅僅用於私藏私鑑的範疇和領域沒人去理你、管你、說你,因為你犯錯吃虧的也僅僅是你及信服你的人而已,不會對社會,對被鑑物及其持有人,對國家、對歷史造成任何損害與傷害,願意瞎玩兒你就瞎玩兒去唄,誰去管你!但是非要把只能用於私鑑私藏領域歷代東西無限放大,生搬硬套到公鑑眾藏範疇和領域而不知其毒害、損害與傷害且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愈演愈烈、變本加厲,那就絕不是簡單的學術問題了,那是什麼性質的問題呢?思之甚恐,歡迎討論!
下面上幾件唐鈞、宋鈞圖片,拋磚引玉:
-
4 # 老朱聊古事
鈞瓷的乳光藍釉是靠釉中的液滴狀分散相對短波藍光的散射作用而呈色的。突破了單色的範圍,巧妙地利用氧化銅的作用,透過燒成其間氧化焰和還原焰的相互轉化,使傳統高溫色釉由單一的青瓷發展為五色的多彩釉。
鈞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海棠紅、硃砂紅、雞血紅、玫瑰紅、胭脂紅、火焰紅、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藍、海藍、月白、魚肚白等,以硃砂紅為貴。
鈞瓷的窯變花釉,色彩豐富,釉層晶瑩,釉中紅裡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爭豔,輝映競芳。
看胎質,鈞窯由於是用還原焰燒成的,因此,無釉的胎質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醬黃色。
看造型,鈞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為生活用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看工藝,古鈞瓷製作為手工成型,諸窯是手拉坯和印坯。
看釉色,從時代特徵看,鈞瓷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藍斑,宋代的紫紅花釉,宋元兩代的天青、天藍、月白釉等。
看底足,宋代官鈞窯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醬色釉或較稀薄的青白釉。
鈞窯的故鄉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以市轄的神垕鎮一帶的窯廠最為集中和著名,禹州市境內發現古鈞窯址147處,經專家認定歷史上不同朝代的窯爐就有260多座。
回覆列表
記載鈞瓷(窯)的文獻,基本已是清代或民國了。比如雍亁時期《陶成紀事碑》記載:“均釉仿內發舊器,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梅子青,驢肝馬肺五種。新得新紫,米色,天藍,窯變四種”。其中均釉,是指唐英仿燒的均窯色釉,由於李自成攻陷禹州設均平府,故有“均窯”之名。清宮舊藏鈞窯器皿,完全符合唐英仿燒的均釉諸色,器底清宮使用銘款足以證明清代燒造。又如民國《飲流齋說瓷》記載:“宋窯最有名者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窯,亦甚可貴也”。由於柴窯窯址還未可知,當時又沒有實物鑑證,於是去柴加鈞組成宋代五大名窯。
《水經注》記載:河南陽瞿縣有夏亭城,夏禹始封於此,為夏國。
《竹書紀年》記載:夏禹之子夏啟,即位夏邑,大享諸侯於鈞臺,諸侯從之。
鈞窯出自鈞州,鈞州就是禹州,古稱陽翟隸汝州。靖康之役,陽翟歸金管轄,大定二十四年始名鈞州。明神宗時,為避帝王名諱,改鈞州為禹州。崇禎末年,李自成第二次攻陷禹州,設均平府,均平縣。清續明制,設禹州。民國去州為縣,設禹縣。解放後仍設禹縣,1988年改為禹州市。
宋代鈞窯從何談起呢?從太祖陳橋兵變,至徽宗國破家亡,幾時有過供奉朝廷?宋鈞、官鈞之謂,純屬無稽之談!
寂者講:“柴窯不可見,唯有禹州鈞”。古人生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古代窯器都有顯著的地域特徵。考古證實,唐三彩窯場遍及長安與洛陽一帶,唐三彩藍釉就是採用鈷料燒造而成。五代時期,以唐三彩隨葬的風俗逐漸淘汰,促使燒造窯場工藝創新,直到柴世宗命燒進御器,柴窯御批流傳於世。即: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
《詩經》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古人眼裡,青就是藍,天青就是天藍。
雨過天晴,藍天白雲。雲破處,是指Sunny穿透雲層剎那間,五光十色,霞光異彩。這般顏色就是錦繡山河,宏圖未來。柴世宗旨意,不僅僅只是天青之色,而是要在天青之上秀出一片斑斕色彩。
公元959年,柴世宗北伐契丹染病而亡,半年後趙匡胤陳橋兵變取而代之,柴窯消失。宋徽宗執政,聽聞柴窯御批深受感染,以定州白瓷不好用為由,指定汝州燒造青瓷,說明汝州就是柴窯之地,不但具有天青之色燒造經驗,也有燒造天青之色必備條件。
綜上所述,史上柴窯與汝窯的燒造之地就在陽翟,鈞瓷不過明朝以來複古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