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心肝膽
-
2 # 玄谷真人
呵呵,好奇怪的問題,女真人這就算膩害?那漢人在漢朝征戰八方,打敗了所有當時能遇到的對手,開拓了中華生存空間,建立了東方文明秩序,厲害吧!漢人在五胡亂華情況下,幾百年奮鬥不息,統於又使中華統一於大隋,厲害吧!漢人建立大唐滅了突厥,佔領西域,一度延伸到波斯,建立波斯都督府,王玄策出使印度,一人滅一國,厲害吧!漢人在兩宋經歷遼金元的春秋戰國時代,很快世界上比較早地從蒙古人控制下恢復中華,並滅北元,使蒙古諸部臣服,厲害吧!滿清壓迫兩三百年,漢人不屈地鬥爭,各地起義不斷,洪門海外圖驅除韃虜,又在洋人侵略下一波又一波起義、革命,終於建立民國,又經過人民革命建立共和國,在武器十分落後的情況下,於北韓打敗美韓,使戰線回到三八線,厲害吧!與漢人比,世界上沒有更厲害的民族!
歷史上能建立一次漢、唐、明那樣的帝國,那麼,那個民族如果是其他文明或中國北方其他民族,在中國可能就會被某些人大肆吹捧,好象十分了得。例如,其他文明中的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土耳其帝國、大英帝國,甚至波斯帝國等。可是,你要知道這些他者文明的帝國都是一個民族只興起了一次,滅亡了就再沒第二次復興。所以,古羅馬沒了,義大利那個地方就再沒有興起過帝國,也沒有羅馬民族。阿拉伯帝國滅亡了,阿拉伯人就再沒有建立第二次帝國。英帝國一度日不落,但僅限於十九世紀,一戰後衰退,二戰後就退出大國地位。土耳其帝國更水,用別人創立的宗教凝聚了一次力量,衰敗了就變成中小國家,又在東西方之間無所適從。據說伊朗人也很自豪自己是波斯人血脈,可是古典帝國時代過後波斯人再沒有恢復帝國榮光。這些世界上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帝國都衰敗了,幹嘛有人還吹?
而中國,自秦漢帝國以後,唐帝國、明帝國分別又在不同歷史時期建立了規模更大影響深遠的帝國,分別代表中古和近代萌發的東方文明。為什麼老有人想黑中國,想汙衊中國好象唐、明都是衰落似的,有那麼強大的帝國叫衰落的嗎?哪個民族能有三次帝國時代呀?
再說中國北方的遊牧少民建立的政權吧。從歷史記載看,在秦漢以前就存在,但一直是野蠻狀態,文字沒有、典籍沒有、技術落後,甚至到漢代時匈奴人用的箭還有很多是骨質箭頭。就這技術條件,又沒有漢人那樣的軍事思想、組織能力,當然匈奴要失敗、內附、逃亡。
到了隋唐時代,北方又出現突厥。幾百年了,北方遊牧人有了一點出息,從阿拉米文字學過來開始使用文字了。可是,文化落後,沒什麼文化典籍,軍事技術也趕不上大唐。東突厥、西突厥、後後突厥加起來,被唐朝一百多年就都打滅了,從此在中國史書上消失。
-
3 # 使用者93529188499
明朝當時抗倭援朝,對東北女真統治放棄,女真開始發展。至於女真打敗宋朝,因為當時女真強大,軍隊多,當時宋朝奸臣當道。
-
4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女真族打敗了遼和北宋,後來又打敗明朝,為什麼女真族這麼厲害? 首先,女真人是漁獵民族,原生戰鬥力一般來說還在遊牧民族之上。
其次,女真雖然人口很少,但是學習能力卻很高。特別是非常善於使用重甲,善於招募各種工匠打造精良的兵器。無論,宋朝時期的女真,還是明末的女真,都善於使用重甲部隊。
《宋史》記載:“兀朮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戴鐵兜牟,周匝綴長簷。三人為伍,貫以韋索,每進一步,即用拒馬擁之,人進一步,拒馬亦進,退不可卻。”
在宋朝的時候,有一次,2000宋軍步兵結陣,對戰17名金軍騎兵。結果,金軍使用了打獵戰術,乘著宋軍剛剛列陣不穩的情況,左右10人射箭掩護,另外7人發動長矛突擊。
結果,2000多宋軍崩潰,“奔亂死者幾半”。 宋朝人沈綰說過金人“兜鍪極堅,只露兩眼,槍箭所不能入”。宋軍的神臂弓也無法擊穿金軍重甲,而到了明末,明軍火銃同樣無法擊穿八旗重甲。
女真射箭技術高超,重甲精良,人耐苦戰,是兩個非常大的優勢。清朝的時候在張家口到外蒙的庫倫搞驛站,就發現,蒙古和滿洲騎兵可以一週,只吃一點點水和肉乾,基本不休息,就可以穿越大漠,草原,但是漢人驛丁卻很難做到。
因此,才有女真滿萬不可敵的說法。那麼,壓制女真的辦法就是,以夷制夷,決不能讓女真有一個部落做大,進而統一女真。明朝在中前期這一點做的非常好,總是恰當的壓制女真最強的部落。
但是萬曆20多年不上朝,結果就是在這個時間,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擁有了數萬步騎兵。薩爾滸一戰,明軍精銳喪盡,導致局勢一天比一天糟糕。
回覆列表
我們民族頻頻亡於弱小之民族,除了階級的割裂和仇視之外,還有宋明以來實行的弱民防民政策,具體表現為對地方軍權的削弱以及對基層組織的打壓,地方無權,漢族老百姓一盤散沙毫無組織力。所以漢族抵抗外族全寄託在國家機器軍隊上,一旦國家軍隊抵不住,漢族老百姓便任人宰割,國家便土崩瓦解。地方臨時組織起來的軍隊無論是面對流寇還是周邊蠻族都不堪一擊。故民族英雄文天祥感嘆道:“本朝懲五季之亂,削除藩鎮,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以寢弱。 故敵至一州。則一州破;至一縣,則一縣殘。”(《宋史。文天樣傳》)。連理學家朱熹也批評說:“本朝懲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虜騎所過,莫不潰散。”(《朱子語類。本朝二。法制》)。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明以前,即使天下大亂,地方人民仍能夠迅速組織起來,抵抗狄夷,因為地方有權利,即使國家軍隊失敗了,地方依舊有力量與外敵抗衡,(就如唐朝末年,駐守沙洲的張議潮依舊可以驅逐吐蕃、收付河西),所以縱有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數百年的亂世,漢族也並未真正的亡國亡天下,反而在看似強大的宋明兩代亡於異族。
當士大夫不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將儒教的統治秩序看得比民族大義都重要的時候,當他們拋棄華夷之辨、摒棄孔子所說的“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亡也”的核心原則時,儒教便輕而易舉的淪為幫助異族統治自己同胞的幫兇了。
以明末為例,東林人士借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之實。滿口仁義道德、引經據典,實則自私怯懦、誤國誤民。打腫臉充瘦子拒不讓崇禎遷都南京,早做籌謀;日暮途窮的時分寧願國破家亡也痛哭流涕以死相諫不允許崇禎與李自成議和抗清,導致大明不得不兩線作戰,內憂外患無從解決;在大明面臨亡國之際,崇禎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親戚們捐款,給防守北京城計程車兵發軍餉。但他得來的卻是皇親國戚的一毛不拔,滿朝文武的裝瘋賣傻
,不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建立全民族的抗清戰線,反而出了“聯虜平寇”這等昏招,倒是被士大夫們視作“流寇”的李自成的順軍始終堅定的抵抗清軍,這莫不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南明的官員們寧願與外族聯手也要剿滅“賊寇”,無非是怕像京城的那些官員一樣被農民起義軍清算,二則依舊是等級尊卑的觀念在作祟,在士大夫眼裡,流寇這等賤民如何能踩在他們的頭上?有什麼資格與他們平起平坐?對於儒教士大夫而言,只要儒教的道統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