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豐都判官33號
-
2 # 魅力科學君
傷齒龍出現在距今大約70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號稱恐龍界中最聰明的恐龍。為何傷齒龍會獲此殊榮呢?這主要是因為它的腦容量,傷齒龍的腦容量與體型的比例,遠遠超出了同等條件下的其他恐龍。透過對其顱內結構的三維重建,古生物學家推測出它們的智力可以達到很高的程度。
傷齒龍是雜食動物,體型較小,成年個體的身高和體長一般為1米和2米,體重為50-60公斤。它們肌肉發達,行動迅速,其肉類食物主要來源於小型動物。需要指出的是,那時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是小型動物,像霸王龍一類的大型食肉恐龍一般都看不上它們。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傷齒龍的存在,使得哺乳動物的進化過程整整滯後了幾百萬年之久!
從化石資料可以看出,傷齒龍擁有較長的前肢,這與其他的食肉恐龍完全不同(大家可自行腦補一下霸王龍的形象,重點是那短得可憐的前肢)。更讓人吃驚的是,它的前肢已進化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拇指,使其可以做出“抓握”的運作。
雜食、高智商、直立行動以及解放出來的“雙手”,這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是知道的。也正因為這些原因,有人認為如果沒有那顆使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的話,傷齒龍極有可能進化成具有智慧的物種,即傳說中的“恐人”,並進一步形成“恐人文明”。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的嗎?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從人類文明的產生過程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要感謝那顆傳說中的隕石,如果沒有它,恐龍就不會滅絕,地球上也就沒有了哺乳動物的發展空間,人類文明更是無從談起。
其次是由於長期生活在樹上,需要不停的上躥下跳,人類的祖先演化出了非常靈活的手指和腳趾,同時大腦也在這個過程中具備較發達的空間感知能力。
然後是在1000多萬年前,地球的地殼運動使人類祖先的棲息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將他們從樹上逼了下來,為了適應開闊的草原,他們又慢慢學會了直立行走。
草原上的食物很難獲取,同時又危機四伏,人類的祖先不得不高度團結才能夠生存下來。於是他們變得更加具有社會性,在複雜的環境中慢慢演化出了能夠表達抽象概念的語言。
語言的發明大大的提高整個物種的智慧水平,他們可以彼此交流生存的經驗和教訓,比如說有人發現了火燒過的肉更好吃,又比如說有人無意中製造了一種很有用的工具,這些有用的資訊可以在族群中得到很快的普及。
……
透過以上簡單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文明的產生,是由一系列小機率事件堆積而成,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客觀上講,必須要很多合適的外部因素,才能夠促進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因此可以說人類文明的出現,有很多的運氣成分在裡面。
綜上所述,傷齒龍可能確實擁有進化成智慧生命的潛力,但是如果沒有與之匹配的外部因素,它們要產生文明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說就算恐龍沒有滅絕,它們也不大可能進化成恐人,最大的可能就是進化成類似於目前地球上的鬣狗一類的狡猾動物(鬣狗的智商是很高的)。
-
3 # 江氏小盜龍
恐龍人假說是由加拿大古生物學家戴爾·羅素(Dale.A.Russell)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理論,羅素認為如果沒有發生66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恐龍中最聰明的一支(包括了傷齒龍和馳龍)會繼續演化成為類似於現代人人形高智商生物。
恐龍人假說在提出之後便風靡一時,出現在各個媒體網站之上,引起的人們追捧。在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之後,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恐龍人是不可能出現的。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簡單分析:身體結構、腦容量及智商。身體骨骼結構從身體結構上看,儘管人類與傷齒龍(以傷齒龍作為代表進行討論)都是雙腳直立行走的,但是我們的骨骼結構和運動機制是完全不同的。人類擺脫了尾巴的束縛,整個脊椎及身體完全垂直於地面站立和行走,雖然傷齒龍也是雙腳站立和行走,但是其脊椎是與地面平行的,所以才需要身後一條長長的尾巴來保持身體的平衡。
如果傷齒龍想要獲得人類一樣垂直於地面的骨骼結構(主要是指脊椎),它們首先要爬上高大的樹木,用攀援的姿態改變骨骼結構,讓脊椎與運動方向呈直角,讓尾巴消失,然後再重新回到地面上重新站立起來。實際上傷齒龍所在的傷齒龍科以及近親馳龍科都是具備爬樹能力的,其中一些成員曾經就生活在樹上,但是樹上的生活並沒有讓它們出現類似於靈長類的骨骼姿態,因此僅從身體結構和骨骼結構上,傷齒龍就無法滿足成為人的前提,那就是真正的直立行走。
腦容量及智力。傷齒龍被認為是恐龍家族中最聰明的成員,但是這個最聰明也是要限定在恐龍家族之中的,實際上它的智力只相當於今天鳥類的智力水平,類似於比較聰明的烏鴉、喜鵲等。與人類的智力相比,傷齒龍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畢竟鳥類的大腦結構與我們哺乳動物的大腦結構明顯不同,而人類的大腦結構在哺乳動物中又是非常特別的。
從600萬年前與黑猩猩分家之後,來到地面上的人類祖先便透過直立行走,改變身體結構,解放雙手來使用和製造工具。工具的使用以及對自然的認知又反過來促進了大腦的發育,當然用火的吃熟食也有積極的作用。這種認知與實踐相互作用在人類大腦的發育過程中反覆重複,最終促成了現代人的形成。像恐龍這樣的生物連最基本的人類演化之初的身體和骨骼結構都不具備,之後大腦的發育更是無從談起。
由此來看,恐龍即便沒有在6600萬年前滅絕,也不可能演化出人形的高智商生物,因為其身體結構、生理結構已經限制了它們的演化天花板。
其實關於恐龍人的假說是有現實證據可以反駁的,那就是鳥類。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後代,與傷齒龍有著共同的恐龍祖先,躲過大滅絕的鳥類至今也沒有演化出個鳥人,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恐龍人假說只是戴爾·羅素的腦洞大開,博君一笑,不必當真。
回覆列表
某個物種能進化成人是偶然的物競天擇,生存的地理環境,生長時間很重要。拿猿人來說,他們生存在一個炎熱、多堅果,有裸露石塊的稀樹草原,並且常常有閃電引起的大火。生存環境使這群猴不怕火,喜吃熟食,慢慢學會用火,食物變得更有營養,晚上睡得更溫暖,猴變得更聰明。這群猴常常採食堅果,勤用手拿石塊砸開堅果,慢慢學會用手勞動,學會用手拿樹枝棍棒作武器,使大腦得到更好的鍛鍊。在稀樹草原生活經過漫長的歲月,猴進化直立行走才能進化成人。人的標誌就是聰明,能學會各種技能,能學會勞動和各種語言,會製造工具和勞動,會用火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
說到恐龍,至今仍然有太多的不解之謎,物種能進化成人有太多的偶然性和奇蹟。傷齒龍若沒有靈巧的手砸堅果,舞棍棒,再聰明也枉然。還有重要的,要不怕火,喜歡吃熟食,學會用火,否則永遠進化不了成人。
猴子進化成人有太多的因素和奇蹟了,恐龍是卵生動物,傷齒龍是否像雞一樣生活?如果傷齒龍像雞,就進化不了成人,有點小聰明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