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玩家6552
-
2 # 古瓷探史
(一)官窯瓷器
宋代官窯有北宋官窯與南宋官窯之分。(這裡主要講北宋官窯)
① 胎質:白灰胎質(略有泛黃);
② 釉質肥厚;
④ 汴京官窯瓷器的比重,比汝、哥、定、鈞瓷器(同器形、同尺寸)要重出約30%;
⑤ 汴京官窯是五次或以上施釉與復燒,亦為冰裂表現的唯一工藝,也是汴京官窯的獨家"專利技術";
⑥ 放大鏡下釉面呈"聚珠"表現,顯微鏡下開片或冰裂紋有淺黃暈色氧化痕,氣泡破裂處有紅黃色或黑紅色氧化痕,開片紋痕(黑、黃二色)均為原始浸滲色;
⑦ 鐵足紫口;
⑨ 器形尺寸長寬高均在35cm範圍以內;(不排除有超出的可能)
⑩ 官窯器一般都是有底款識的,皇室專用的有紀年式御製、御用款,朝廷使用的有《大宋官窯》、《汴京官窯》款,朝廷訂燒之民間窯口有《XⅩ年汴京官窯王家窯》、《ⅩX年清涼寺官窯張家窯》等款識;
(關於北宋官窯瓷器究竟有沒有底款識問題,民間有藏品證明之,官方三緘其口,是因為沒有發現發掘出官窯窯址。如果永遠找不到窯址,那麼歷史的空白處,會被我們的後人填上"無能"二字的。因為現有的藏品[民間],足以讓我們去解讀或填補歷史空白的。)
(二)汝窯瓷器
這裡仍然講的是北宋汝窯瓷器,南宋雖然也有支釘燒製,那隻能稱為"仿汝窯"器。
① 胎質:香灰胎和紫金土胎(醬紫色);
② 素燒後施面釉正燒,有的器物有二次施釉痕跡;
④ 內外滿釉,通體薄釉,自然開片,開片紋痕因時間不同,其氧化沁色深淺不一,在50倍放大鏡下,紋痕沁色老、舊、新均有表現;
⑤ 器形包括所有生活用、日常用、觀賞器、禮器、神器、文房器、創新器等器形;
⑥ 器形尺寸均在35cm以內,多數在28cm以下,個別器物有超過35cm的(在網上有看到);
⑦ 釉面氣泡寥如晨星,氣泡迎光處晶晶閃亮,偶有氣泡破裂呈暗紅或黑紫色氧化表現;
⑨ 那些一眼看上去"老氣橫秋"的汝窯瓷器,一定是未經素燒,胎泥成型陰乾後直接上釉燒製的民間窯口仿汝瓷器,如果不相信,可以做科檢。如果不是香灰胎或紫金土胎,根本沒有收藏的必要,因為存世量比較大,甚至會誤導民間收藏對汝窯的認識。偉大的汝窯瓷器,一定是有經典的器形或絕倫的釉色為支撐的,決不是我們整天看到或宣傳的"洗"、"碟"、"盤"、"杯"、"碗"等器形。
⑩ 官汝是有底款支撐的,皇室汝窯器一般都是"XXXX年清涼寺御製","XXXX年官窯御用"(支釘燒)[這說明汝窯是有御用窯口的],御用汝窯窯口不會在清涼寺,因為它是紫金土胎泥。官汝底款還有:尚食局、尚藥局、殿中省等,"內府"款識一般都是元代仿汝器,北宋沒有"內府"一說(《宋瓷軼事》辯證),私人款如"蔡"字,"蔡"字款是香灰胎,可以肯定為官汝窯瓷器。
值得一說的是,為什麼汝窯瓷器款識那麼豐富呢?就因為它涵蓋所有瓷器器形。"官窯"、"哥窯"是不允許有私人訂製的,這是"皇權"限制:"臣庶勿用"的結果。
(三)哥窯瓷器
任何窯口都有起、承、轉、落的歷史,唯獨哥窯器沒有,出現得突然,消失得迅速,謎一樣的哥窯,百思不得其解的哥窯。
歷史上曾有"官哥不分"的說法,筆者也曾讀到過一本《宋瓷軼事》的小冊子,裡面有講到官窯、哥窯瓷器是由北宋內府太監統一管理,特別是哥窯器,是由宋徽宗諭旨燒造的。官窯與哥窯都是裹腳素燒後上面釉正燒,裹腳之材料與工藝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官窯為紫口鐵足,哥窯為鐵足非紫口。哥窯瓷器的分辯特徵如下:
① 鐵足非紫口;
② 金絲鐵線,(金絲為鱔魚血紅顏 色,土黃色金絲為仿哥窯器);
④ 釉薄,素燒後只上一次面釉,正燒後高溫(約200度)取出,用陰涼的墨石水驚鐵線,如果鐵線驚裂不到位,還須復驚,爾後置於墨石水中浸滲三天三夜(72小時),浸滲時人工須不間斷攪拌墨石水,以防墨石粉沉澱而著色不均。鐵線形成後,以此類難,再驚金絲。金絲形成後還要進行焙燒,因金絲鐵線均為礦物顏料,焙燒後金絲鐵線才 能牢牢的著色瓷胎,哥窯器的製作工藝非常繁複,金絲鐵線的驚裂過程一不小心,整個瓷器便報廢;
⑤ 50倍放大鏡下,金絲鐵線的顏色是向裂紋兩邊暈散開去的,(土黃色仿哥窯金絲也有暈散表現);
⑥ 傳世哥窯瓷器釉面在顯微鏡下(100∽150倍),是沒有"攢珠"表現,相反,近似於汝窯釉面的表現,因為釉薄,釉面隱有閃亮點,是粗細灰胎內的礦物質高溫後的表現;
⑦ 有攢珠表現的,應該均為官窯器或1127年後的仿官、哥窯器。(北宋滅亡,因為沒有了"臣庶勿用"的皇權限制,仿官哥瓷器蜂蛹而出,許多著名藏館的館藏物,就是1127年後的仿品);
⑨ 哥窯瓷器在宋哲宗執政時,或前面六朝均未出現,民間也沒有藏品證據,只是在宋徽宗建中靖國年才出現(有藏品證之),爾後於崇寧元年後便消失,前後不到二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哥窯與宋徽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⑩ 哥窯是御製窯口,這是不爭的事實,那它一定有嚴格的款識,目前除《大宋哥窯》款外,就是《官》款,崇寧元年後就變更為《皇宋官窯御製》款,明明白白的哥窯瓷器,為什麼是《皇宋官窯》呢?如果哥窯有獨立窯口,應該是《皇宋哥窯》才對啊,這說明哥窯是皇室財產,他宋徽宗想變就變。此外沒有更好的解讀…
後語
本人是研究性收藏,官、哥、汝有傳世之標準器把玩,所以能解讀一二,定窯與鈞窯雖也有藏品一二件,但只有五年左右把玩時間,還沒有"捂悟"出藏品的真面目,所以羞於啟口。不過,可以分享父親的口授秘笈給大家:
定窯瓷器:細白胎泥好刻畫。
鈞窯瓷器:一器三色彩,潑墨也好看。
柴窯瓷器:薄如紙,挺如壁。
這三句話,意味深長,資訊豐富,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它,最終變成自己的認識。
回覆列表
說一說我對北宋官窯的認識和看法,一由皇帝主導在京師燒製,這一點多數人意見一致。二它是一個集各窯所長,試驗性創造性小批次生產,專供皇室的窯口。理由是有人說官哥不分,也有人認為汝官一家,紫色化狀土則借襤慈卅窯,窯變現象則是跟鈞瓷學習,玉質感釉學了汝窯。三它的特別之處是玉作泥,即把玉粉參入丕泥,以此追求極致,創造奇蹟。我手中大綠瓷瓶高21釐米,其露釉處有白色玉狀物質,證明了玉作泥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