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J7759
-
2 # 香綠抹茶
長城,別稱萬里長城,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用以限隔敵騎行動的長垣,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總長度21196.18千米。
長城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
長城,別稱萬里長城,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用以限隔敵騎行動的長垣,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總長度21196.18千米。
長城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
1、邊牆、邊垣:將長城稱之為邊,主要是明朝。中國古代多將中原各地與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少數民族之間的地域,稱之為邊地,明代則將在這一帶地域修築的長城,稱之為邊牆或邊垣。
2、壕塹、界壕:壕塹是長城建築的一種形式,多指在不易築牆的地方,挖有深廣各若干丈的深溝,並將所挖取之土堆於溝的一側,其防禦作用同修築牆體是一致的。界壕則是金代長城的專用詞,除金之外,基本沒有使用界壕一詞來稱長城的。
3、長城塞、長城亭障、長城障塞:這是把長城同塞並在一起合稱長城的一種表示形式。
4、塹、長塹、城塹、牆塹:這幾種稱謂基本上相互通用,從戰國直到明代幾乎全都使用過。
5、塞、塞垣、塞圍:在史書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況有兩種意義:一是用以表示關口要隘。這些被稱之為塞的關隘,有的就在長城之上,有的則在離長城很遠的地方。另一個意義是用以表示長城。
6、方城:稱長城建築為方城,只在春秋時楚國用過,號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