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城金地140787426
-
2 # 小袁日常叨叨
人類從山洞裡走出來,度過了一次又一次浩劫,祖先們跋山涉水,漂洋過海,在一片片陸地上紮根!和天鬥,和地鬥,和各種猛獸鬥,最終統治了陸地,甚至登上月球,如果這樣都不能自稱高階動物,哪個物種算高階呢?水熊蟲嗎?或者賽博坦星人嘛?
-
3 # 好歹好歹真好歹
如果你說的是正兒八經的生物學的話人類並不是最高階的動物,或者說動物沒有高階低階之分。目前沒什麼很好的標準拿來劃分生物的高階低階,硬要劃分的話不管你怎麼分類人類都不是最高階的動物。也就是說能把人當作最高階並且把其他動物也依高階低階劃分的生物學方法目前並不存在。有些人說人類智力高,這一點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智力這個東西沒什麼很好的指標能夠測量。就算是人類跟同類比的智商測試目前也沒有被學術界廣泛認可。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如果真的有一個智力非常高的人去做IQ測試題也未必能拿高分,因為他的智力遠遠高於IQ測試的出題考官,可能他的思維無法被智力比他低的考官理解。這只是一個方便你理解的例子。那麼人類跟人類之外的動物就更難平行比較智力了,因為智力是個很抽象的東西,是個沒有絕對正確答案的東西,沒辦法量化。
人有文字,所以高階。
文字是一個單獨個體資訊。文化是單個資訊組合起來的連續資訊。
什麼叫文化?就是文字化。
你把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這就是文化。
我認為的文化就是文字化。像資訊化,數字化就是一個系統。
把事物使用文字化後的資訊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文化是什麼?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變成文字的表達,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資訊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要文字化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它們被起的名字叫文化,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它們就是它們本身,酒就是一種液體起的名字,這個字叫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樣。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是人類的生活痕跡,也需要文字化。根據那些痕跡證明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它們必須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以後叫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確實端午節就是一個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按時間計算才能知道它產生的地方,哪個地方剛剛收割完,人們開始慶賀。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五千年賈湖文字就是證據,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中國文化細膩邏輯性強簡練明瞭。
人的智慧進步就是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儲存資訊。
有了文字,人類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
沒有文字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思想經驗。
有了文字人的資訊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
有了文字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人把經歷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就是文化。
人看到的山水經歷的事情不可能用實物儲存起來。
只有用轉化成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