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古建築為何儲存完好。
9
回覆列表
  • 1 # 日本二三事

    日本有大量的古建築,特別在京都附近,仿造中國古代的建築群隨處可見,到京都旅遊彷彿是置身於中國的古代街道。而作為地震偏多的日本,為何能夠這麼完整的儲存這些歷史建築呢?這也是十分值得探尋的地方。

    日本古建築的儲存

    古建築能夠大量的儲存,其前提條件就是不斷的進行定期的修復。被指定為日本特定文化遺產的古建築,都會進行定期的維持修理或者根本修理。前者為30年一個週期,後者為150年為一個週期。

    在建築修繕方面,日本運用現在的科學方式進行安全性確認。傳統的日本建築往往是採取土木方式進行建造,從現在的建築標準來看,有些建築是不符合當今標準的,但是會因為其文化價值得以儲存。而這些就建立在對於各個古建築的調查分析的基礎之上,在日本有許多委員會,對古建築進行技術確認以及修復,調查的諮詢。

    不僅如此,日本政府的推進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古建築如何在地震中保留下來的

    古人在施工時,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往往很少能夠進行抗震處理,所以在地震中摧毀的古建築不計其數。

    不過可能古人沒有想到的是,一些木造建築意外的抗震!因為一些木造的結構,即便是在地震中倒塌,但是不會像水泥構造一樣破碎,建築物雖然會發生變形,但是還是可以修復的程度。(除非是那種完全被覆蓋,砸的稀爛的建築除外)這也是木質建築保留下來較多的一個原因。

    除此之外,在近現代實際上日本就在考慮如何讓古建築防震的方法。由於篇幅原因,筆者就簡單的介紹幾種。

    上圖是日本近代化初期建成的某工廠,被指定為日本保護文物。因為是磚瓦結構,無法進行內部改造,所以就從外部進行防震加強,採取防震柱的方式讓其分散受力。

    上圖是採用地下加防震橡膠的方式進行地震對應,從根基上對建築防震構造進行改良。

    結束語

    除了上文介紹的防震構造以外,還有很多防震措施。不同的建築方式、構造、材料、年代都有不同的防震措施和方法,在不破壞文物外部造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修繕是一般的理論。所以很多日本古建築,外觀雖然和古代相同,但是或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就已經進行了防震措施了。

    《孫正義放棄管理權也要爭奪的5G,到底會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晉中國勢力VS老牌汽車廠家,勝負難測!汽車界已硝煙四起!》

    《日系8家車廠“江湖地位”最新排名,豐田傲視群雄依舊無敵!》

  • 2 # 大阪超哥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日本建築早在公元1世紀便形成了它的基本特點,這便是使用木架構,通透輕盈,在地震頻發的日本能有效的減少人員的傷亡,但同時容易引發火災,所以真正儲存下來的歷史久遠的古建築並不多見,現在能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近五百年之內的古建築。

    在日本古建築一般是指日本在二戰遭受美軍轟炸之後遺存保留下來的建築,尤其是指明治維新以前的建築。由於日本過去的房屋建築主要以木質為主,不少二戰以前的建築都毀於美軍的大轟炸了,尤其是日本當時重工業集中的地區,現在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主要集中在京都、奈良等地。

    日本古城京都仿照洛陽和唐長安規劃佈局而成,公元794年-1868年作為日本首都,是世界史上連貫時間最長的首都,具有“東方傳統文化博物館”的美譽,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與宗教價值。京都自然環境和城市結構始終如初,古蹟保護和現代建築創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分為三個區域:自然和歷史風貌保護區域、市中心新舊和諧混合區域、強化城市新功能區域。新發展的工業在城市西南部及衛星城裡。高速公路、新幹線鐵路透過城市的地下。禁止6層以上建築,屋瓦顏色大小也要審批。鮮豔的奶黃色麥當勞標誌在世界上第一次被改成與京都色調統一的暗棕色,電視塔也被刻意造成佛寺香案上的蠟燭形狀。17座建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1700多處國寶和重要文物。

    京都御所是日本的舊皇宮,又稱故宮。從奈良遷都到明治維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歷代天皇的住所,後又成了天皇的行宮。京都皇宮位於京都上京區。前後被焚7次,現在的皇宮為孝明天皇重建,東西寬700米,南北長1300米,面積11萬平方米,四周是圍牆,內有名門9個、大殿10處、堂所19處,宮院內松柏相間,梅櫻互映。

    那麼為什麼日本地震頻發,他們的古建築卻可以儲存的這麼完好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房屋建造選擇抗震能力較好的材料。抗震效能最好的是鋼製房屋,其次是木製房屋,再次是鋼筋混凝土製房屋。在日本,高樓多用鋼製材料,抗地震效能最好。而民居多是木製材料,抗震效能較好。

    其次,為提高建築物的耐震能力,可以對結構進行加固。最主要的加固技術主要是透過改變結構形狀,使其分散吸收地震時的破壞能量,達到增加建築的承載力的目的。一般建築的基本形狀多為方形,而日本建築多是用三角形為基礎結構。因為三角形更為穩定,並且能在地震時,有效的分解地震的破壞力,保證即使是高層建築也有超強的耐震能力。

    再有就是,日本法律在建築物抗震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日本《建築基準法》規定,新建築必須達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數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損的抗震強度。在日本,一個建築工程要獲得開工許可,必須提交建築抗震報告書。普通的一座八九層公寓樓,其抗震報告書動輒厚達兩三百頁。建築抗震報告書經過相關部門確認無誤後,建築才能開工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傳統木結構建築的抗震能力。

    古舊建築採用了一種地基設水槽設計,日本開發出一種“區域性浮力”的抗震系統,即在傳統抗震構造基礎上藉助於水的浮力支撐整個建築物。據日本媒體報道,這種技術是在建築物上層結構與地基之間設定貯水槽,使建築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撐。水的浮力承擔建築物大約一半重量,既減輕了地基的承重負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膠小型化,降低支撐構造部分的剛性,從而提高與地基間的絕緣性。地震發生時,由於浮力作用延長了固有振盪週期,即晃動一次所需時間,建築物晃動的加速度得以降低。因此,在城市海灣沿岸等地層柔軟地帶也可以獲得較好抗震效果。這種技術不僅具有較好的抗震效果,同時貯水槽內貯存的水在發生火災時還可以用來滅火,或者作為地震發生後的臨時生活用水。更重要的是這一系統成本並不算高,以八層樓醫院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統高出大約2%。

    最後就是日本對古建築的保護理唸的認知比較先進,會有專業技術人員還會定期對進行抗震加固等級評定等等。

  • 3 # 秋林竹醴

    一個個把日本要吹上天了,日本儲存的好是因為修的勤,沒幾年就要修復一次。因為中國傳統建築是純木結構,木頭時間長了就會腐朽,和歐洲石質建築完全不同,木構建築歷代不維護重修,今天一個都看不到。所以中國的一些噴子,見到重修就喊假古董的,需要多學習多見識,轉變觀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眀日之子是幹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