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獅城學堂
-
2 # 夢迴蘇州
香港娛樂圈相比於內地娛樂圈,要領先輝煌很多年。雖然現在香港電影有點沉寂的勢頭,但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香港也有東方好萊塢之稱。在香港電影輝煌時期,張國榮,周潤發,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梁朝偉,劉嘉玲。等等優秀的演員貢獻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品。我們應該向香港娛樂圈學習的是演員的敬業,演員的認真。因為香港的娛樂圈可謂群星璀璨,能夠成為其中閃耀明星的都是有一定實力的,並且演技都已經得到公眾的認可。在香港娛樂圈沒有實力是很難出頭的。就算你有實力,在這麼多巨星的香港想獲獎想出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連獲得五次金馬獎,五次金像獎,一次戛納獎的張曼玉都一樣會被批評。可見香港娛樂圈對於藝人的嚴苛與認真。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
3 # 職場空少
內地娛樂圈和香港娛樂圈由於歷史原因,對外開放時間和程度差異,兩者相較,香港娛樂圈無論從影視文化公司專業化程度還是演藝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很多方面可供內地娛樂圈學習。
內地娛樂圈和香港娛樂圈區別表現在:
1.發展歷史階段不同。香港早期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西方的電影拍攝等文化傳入較早,孕育了早期的發展萌芽,經歷了不同影視時期階段的洗禮,娛樂圈的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偏向於西方化。而內地娛樂圈起步較晚,主要學習借鑑香港等地發展經驗。
2.擁有專業的影視文化公司。支撐和推動香港娛樂圈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就是專業的影視文化公司,各類從事影視劇拍攝的公司眾多,競爭也很激烈,這也激發了影視從業人員創作精品佳作的動力。邵氏公司、寰亞、TVB等影視文化大企業快速崛起,推出了很多經典影視作品。劉德華、黃日、苗僑偉、湯鎮業、梁朝偉等無線五虎就是無線臺的力作。內地娛樂公司起步較晚,專業的經紀人團隊、宣發團隊等方面相對滯後。
3.演藝人員挖掘機制多樣。在對演藝人員挖掘上更加多樣,例如香港小姐、早期的選秀等模式,選拔出了一批後來大火的明星。通過香港小姐選拔出道的明星如張曼玉、趙雅芝、李嘉欣、邱淑貞、袁詠儀、蔡少芬、周海媚等明星都是港姐出道。梅豔芳、陳奕迅、張學友、黎明等都是選秀出道,後來獲得演藝公司重用。
4.演員培養機制不同。香港演員出道前都要進行專業的藝人培訓班培訓學習,並且培訓畢業把關很嚴,因此畢業的人員都具備一定演藝素質。內陸培訓類似於學校過堂式培訓,培訓不夠系統和嚴格。
需要向香港學習的方面
1.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機制。要學習香港演藝人員嚴格的學習培訓機制,首先從藝德方面進行培訓提升,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在從藝技巧方面的學習,系統參加不同標準學習提升,鍛造自己綜合素質。最後是嚴格“出廠”審查,從各方面進行考量。
2.專業化團隊公司模式學習。扶持發展專業化娛樂文化公司,從經紀人隊伍建設到宣發團隊建設,再到公關等環節,為演藝人員提供全方位的宣傳、包裝、打造,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3.精益求精的作品打造精神。我們在看TVB等劇集時,每個演員都是特色鮮明,演技精湛。無論是道具背景還是情節設定都精益求精,雖然拿著不高的片酬,但每個參演人員都很敬業,這種敬業和追求精品的精神,值得當下很多年輕小鮮肉學習。
-
4 # 其實記憶是種痛
內地娛樂圈明星大多靠流量,香港娛樂圈明星大多靠實力。
內地娛樂圈很多明星名氣小架子大,香港娛樂圈明星名氣大架子小。
內地娛樂圈演技參差不齊,香港娛樂圈演技普遍線上。
內地娛樂圈最應該學學香港娛樂圈的務實,把精力放在職業和演技上。
回覆列表
香港的娛樂圈和內地區別還是很大的。
圈子都是人帶動的。看人尤其是看前輩就知道這個行業的導向了。就好像人們常引用的那句上樑不正下樑歪的話,上一代走好了下一代的路也順溜了,起碼不會跑偏。當然我們這裡要討論的話,就得先把這個範圍縮小,僅僅是指某些不正常的現象。並非抨擊我們自己人,也不是一味抬高某些地區。只是避重就輕就沒必要回答了。所以,咱就事論事,不對人。不喜勿噴。文明討論,也別給整黑了。
首先,職業定位有所不同。香港娛樂圈定位是演員、歌唱家等等。有明確的定位,內地的那就多了,搞不清自己位置的還有很多。很多就是明星的定位,還有的會自封藝術家、老師、導師等等。其實老師和導師本來有明確概念的,但是現在概念都模糊了。我們也就都接受了。但是職業本身就是行業定位,是用來養家餬口、或者確定志向的。明星卻不是一個明確的職業。只是現在人們很容易把娛樂圈和明星劃到一起。大概也是內地娛樂圈太大,明星太多,大家關注點都在明星身上了。
第二,敬業精神不同。記得陳道明採訪的時候曾經明確指出來,很多演員把本來該做的那一份當做犧牲奉獻不停地講,好像自己特別辛苦。哪一行都很辛苦,老一輩的演員都不用替身的,現在摳圖的、後期特效的已經減輕了很多演員的工作量了。
第三,排場不同。看看發哥出門就知道了。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啊。你說香港小吧,小有小的好處。明星多,百姓看到明星的機會也多,人們也不見怪。所以良性迴圈。咱內地的很多帥哥美女一出場就不一樣了。即使不想知道有明星都難。曾經在機場遇到過,瘋狂奔跑尖叫的粉絲,著實被嚇一跳。
第四,接地氣不一樣。還是以發哥為例吧。吃穿住行都是接地氣的,魯豫大咖一日行裡跟隨發哥去走訪,還有很多這個節目裡採訪的明星都是自己做很多事情,沒有助理沒有團隊幫忙,親力親為,也保留了最初的親和力。
第五,親和力。北京待了那麼久,一個內地明星都沒遇到過,就是大螢幕裡看得到。但是香港影星倒是在超市,在遊樂場碰到過,許紹雄和張柏芝。都超級有親和力。主動握手、拍照,張柏芝還自己帶孩子去遊樂場,跟著跑上跑下的。不知道以後能不能碰到內地的帥哥美女大明星。
好了,就先囉嗦到這裡。不管香港還是內地,娛樂圈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資源,也給我們吃瓜群眾帶來了歡樂和輕鬆。我們感謝他們。當然,他們的鉅額收入,我們也貢獻了或多或少。理性看待,有問有答,感謝悟空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