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桿軍迷

    1989一1990年,德國問題成為蘇聯外交的中心內容。當這個問題已經不得不提上議事日程時,無論戈爾巴喬夫及操縱政治的領袖們,還是蘇聯全體公民,對此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戈爾巴喬夫毫無思想準備1989年1O月,戈爾巴喬夫出席東德國慶40週年大會後,東德社會政治形勢頓時危機四伏。西德總理科爾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一形勢,1989年11月28日他在聯邦議會上提出了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成立兩國間的談判組織,建立聯邦機構,建立聯邦等。

    (東德和西德地圖)

    十點計劃使蘇聯領導人深感意外和被動。12月5日,戈爾巴喬夫和西德外交部長會晤時說:不能理解科爾提出十點計劃的意圖,這些最後通碟式的要求觸犯了德叱華人民的獨立自主和主權,並且只是輕描淡寫地談到了東德的作用。對此我們不能不關注。然而,戈爾巴喬夫沒有采取任何切實可行的政治措施。12月6日,法國總統密特朗問蘇聯有什麼具體打算時,戈爾巴喬夫只是籠統地說:最主要的是,繼續和平過渡的路線,讓每一個國家自己確定他們的發展方向。可是,科爾的這一計劃卻遭到了民主德國的反對。

    (戈爾巴喬夫)

    (西德總理科爾)

    而不久後,民主德國又改變了態度,建議兩德透過四個階段來實現統一:締結睦鄰條約、建立聯邦,民主選舉等。至此,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都湧起了統一的浪潮,使各大國不斷調整對德政策。1990年2月13日,在渥太華,美、蘇、英、法四大國與兩德,共同制定了先由兩德統一的方案。這個方案,簡單地說,就是分為“內部和外部”——先由兩德解決自身與統一有關的“內部”問題,再由兩德和四大國一起商議解決與統一有關的“外部”問題。因此,這一方案,被稱為“2+4”方案。一個月後,民主德國舉行人民議院選舉,結果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社會聯盟和民主覺醒三黨組成的德國聯盟獲勝。

    新政府組成,有24名成員,民主社會主義黨被排除在外。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財政部長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到了1990年7月12日,東西柏林的邊界卡全部撤銷,柏林牆被拆除。1990年8月31日,兩德簽署了實現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東西柏林合併,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此時,兩德的統一還涉及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涉及歐洲各國的利益和安全。德國是“二戰”中的戰敗國,一直受美、蘇、英、法四大戰勝國的某種監控。所以,科爾政府利用“2+4”外長會議,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在外交活動中,科爾政府做出了保證:“保證忠於北約和歐共體,承認波蘭西部邊界。”隨後,在第三次“2+4”巴黎外長會議上,就德國和波蘭邊界問題達成全面協議。可是,蘇聯則堅決反對統一後的德國歸屬北約。

    (柏林牆被推倒)

    為了爭取蘇聯交出德國統一的“最後一把鑰匙”,科爾表示,永遠承認戰後邊界,並提出一系列讓蘇聯動心的條件,如:德國統一後的武裝力量裁減到37萬;允諾蘇聯提供120億馬克的無償援助和近100億馬克的低息貸款等。終於,科爾提出的條件讓戈爾巴喬夫點了頭。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舉行了第四次“2+4”會議,各國外長簽署了《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這份條約照顧到了各方的利益。條約規定:蘇軍在1994年底前撤離原民主德國的地區。德國宣告奉行和平政策,放棄製造、擁有和控制核武器、生物武器及化學武器,並保證在4年內裁軍45%。同年10月1日,四大國外長在紐約發表聯合宣言,宣佈從10月3日起終止四大國對德國和柏林的權利和責任。至此,德國統一的一切問題已圓滿解決。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併入聯邦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升起了聯邦德國國旗。分裂了四十多年的德國重新實現了統一。

    (1988年,蘇聯駐東德部隊在進行戰備點驗。這支歐洲最強大的地面部隊再兩年以後撤退回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德國統一委員還向戈爾巴喬夫頒發了“阿爾法檢查站”德國統一獎,以此來感謝他的功績。

    戈爾巴喬夫之所以會妥協的原因是:

    因為蘇聯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當時的蘇聯的經濟狀況可謂堪憂,已經沒有餘力,或者說餘財能夠支援蘇聯對於東德的“管理”。因為蘇聯的無力,當時的東德經濟狀況可謂是十分的糟糕,於是,許多隸屬於東德的民眾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示威遊行運動,為的就是抗議東德政府對該地區的控制。

    當時東德政府也已經失去了管理東德的能力,於是,大批的民眾除了抗議遊行之外,更是直接翻越了柏林牆。於是,西德與蘇聯政府開始了協商,希望德國得到一統,而當時的蘇聯因為開展改革等原因,經濟狀況很差,並且欠下了大量的外債,且,以當時蘇聯的經濟狀況而言,壓根就無法對這些外債進行償還,蘇聯的經濟陷入即將崩潰的危機。

    西德就在這個時候,提出了為蘇聯償還外債,甚至負責其蘇聯軍隊從東德撤軍所產生的相應費用等經濟上的條件,引誘蘇聯放棄干涉東西德的統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答應不再幹涉東西德的“政務”,於是,柏林牆被推翻,東西德得以統一。

    兩德統一符合德華人的心願,自從兩德分離後,東西方的貧富差距,發展水平在不斷擴大,這是所有德華人都不想看到的局面。還有一點就是當時德國為了換取蘇聯不干預兩德的統一採取了一些的措施,比如蘇聯欠德國的錢不要了,大量的蘇聯軍隊在德國撤離,所產生的搬遷費安置費全部由德國出,二戰期間蘇聯佔領的東普魯士國土,德國簽署了條約不再對東普魯士國土進行追索。

  • 2 # 孤獨的人209381559

    兩德統一,明明對蘇聯不利,可是戈爾巴喬夫為什麼會最終妥協認可?這是因為,從1985年春天開始的蘇聯“改革,”在進入1989年下半年後,由於偏離了馬列主義的方向,這個超級大國已經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了。進行到第四年的“改革”,導致了國家經濟的不斷下滑,居民收入的持續下降,政府和民間的荷包裡,早已經是空空如也了。面對這個困境,以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為首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更是斬釘截鐵的向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拋去了媚眼,寄希望於西方能夠對蘇聯施捨來它們苦苦乞求的嗟來之食。基於這樣的考慮,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幾乎對西方所提出的要求有求必應,其中就包括了德國的一!雖然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等人明明知道德國統一會對蘇聯不利,但是為了能夠得到西方的賞識,還是放棄了原先不贊成德國迅速統一的觀點,改為放棄了對德國統一的放任。(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 3 # 水平688

    這時的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已到了各霸山頭的地步,蘇共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以無力挽回蘇聯分崩離析的局面,加上西方打著自由民主的幌子,搞顏色革命己初見成效,以葉利欽為首的親西方的政客自然而然的成為,各山頭的霸主,各自獨立的國家更不可能擰成一股繩,團結在前蘇聯的周圍,共同抗衡西方陣營。

  • 4 # 共論矛盾

    德國作為對立力量,分裂之後,就不會再真正統一。

    東西德國的差距,現在應該還存在,也可能加劇。

    戈爾巴喬夫的決定,是美蘇爭霸的結果。

    對立力量中,最終美國勝出,近三十年來,帶領西方的所有盟國,依仗高科技的新式利器,橫掠天下,造就了西方世界高福利的天上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波蘭旅遊在安全方面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