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北小青青
-
2 # 十星科技
請注意,因為“三治不如一防”,而且,拔節前後用藥可以消滅田間菌源【見附圖,赤黴病的“潛伏特點”】,壓低田間病菌基數,所以說,返青後到“揚花前”的1——2次多種殺菌用藥,非常之關鍵。
因為,小麥赤黴病病菌以“腐生狀態”在田間殘留的稻茬,或者玉米秸稈,或者小麥秸稈更各種植物殘體上越夏、越冬【也就是說,赤黴病菌一直就在你家地裡“潛伏”著呢】——等到合適的溫度和溼度,藉助風雨傳播到麥穗上,引發病症“白穗”。
同時,小麥近年4大“爛根病害”【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莖基腐病】也呈上升趨勢,必須提前預防才能有較好的控制效果【也就是說,等到你發現田間病害症狀時,你家小麥已經減產定局,只是減產多少的問題!所以說,“預防遠遠好處控制”】。
另外,預防赤黴病不要用“多菌靈”或者“甲基託布津”,一是因為抗藥性,二是因為周明國教授研究證明,這類殺菌劑還會刺激赤黴毒素,所以避開使用為好。
-
3 # 雲眾地
小麥赤黴病在小麥各個生育期均可發生,以穗枯為害最重,該病具有潛伏性的特點,抽穗揚花期高溫高溼天氣有利於病害暴發,一般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是最佳預防時期。
現在小麥拔節前後,有沒有必要防治小麥赤黴病?小麥拔節前後,赤黴病不顯症,但該期仍適合噴藥預防,不過沒必要單獨加藥,因為在小麥拔節前後,小麥紋枯病、鏽病、白粉病等多種病害容易發生流行,可選擇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等三唑類藥劑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進行防治,三唑類藥劑對小麥赤黴病有一定預防效果。
附小麥赤黴病的識別要點及防治方法識別要點:小麥病小穗枯黃或形成枯白穗,潮溼天氣時在穎殼合縫處或小穗基部出現粉紅色黴層。
防治方法: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等赤黴病重發和常發區,一定要抓住抽穗至揚花初期這一關鍵時期用藥預防,生育期不一致及抽穗揚花期如遇到連續陰雨、霧霾等天氣,需隔一個星期再次用藥,保證藥劑防治效果。對於華北南部等偶發麥區,也應堅持採取“一噴三防”措施。
鑑於多菌靈已產生抗藥性,應停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及其復配製劑,提倡氰烯菌酯與高效三唑類藥劑混用,重點防治赤黴病,兼治其他病害。
此外,要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水肥管理,防止小麥群體過大造成植株密閉;小麥揚花期應少灌水,忌大水漫灌,多雨地區要注意排水降溼。小麥成熟後要及時收割,脫粒曬乾。
從小麥生產看,防止小麥赤黴病應採取選用抗性較好的品種,收穫後及時深耕滅茬,清理麥秸等方式減少田間菌源,及時噴曬殺菌劑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
4 # 農業技術員楊帆
小麥拔節就進入生長旺盛期,很多病菌蟲害雖溫度上升而引發。
赤黴病很容易導致小麥葉子發黃甚至枯萎,防治是有必要的。各種病菌蟲害引發後會直接影響產量,枯萎了還要重新管理噴農藥那就等於比同樣好的小麥少長半月,不好恢復的。
建議需要預防管理。
不同時期需要不同管理,沒拔節和拔節後管理不一樣,所以該預防就預防,要不管理也麻煩。
綜上所述預防吧。
-
5 #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一、拔節期前後沒有必要防治小麥赤黴病。
小麥赤黴病主要發生在穗期,也可以在苗期發病。小麥苗期正處於越冬期,小麥越冬期的氣溫一般在0℃以下,而小麥赤黴病菌絲體發育的起點溫度為3℃,最適宜溫度為22-28℃,溫度條件基本上達不到小麥赤黴病病菌萌發、侵入、潛育和發病的條件。
二、為什麼在揚花初期噴藥預防
小麥赤黴病主要發生在穗期,赤黴病病菌最先侵染的部位主要是花葯,病菌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於揚花期傳播至穗部,在適宜的條件下就會萌發侵入。因此揚花初期預防小麥赤黴病的關鍵時期,抓住小麥揚花初期(見花打藥)噴藥一次,基本上可以很好的控制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和危害。
三、小麥赤黴病也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預防和防治。
1、選擇抗病品種。種植小麥時可選擇適合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的抗小麥赤黴病品種如揚麥、寧麥等。
2、清除病株殘體和土壤深翻。小麥赤黴病病菌主要在旱地土壤中的稻樁、小麥、玉米等作物秸稈上越冬越夏,作物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秸稈能減少初始菌源。作物秸稈帶有大量病菌,深翻能壓低蟲源基數。可在小麥播種時大力推行土壤翻耕,將還田秸稈掩埋在20cm以下土層,壓低菌源基數。
3、推行種子處理。大力推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使用懸浮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少病菌侵染。如每100公斤小麥種子可選用戊唑醇種子處理懸浮劑有效成分3-4克等藥劑進行種子拌種或包衣。
4、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抗病蟲能力。適期適墒適量適法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培育壯苗。合理運籌肥水,實行健身栽培,提高小麥抵抗能力。
5、揚花初期噴藥預防。準確抓住小麥齊穗至揚花期(見花打藥)開展一次防治,藥量要足,選藥時突出兼治和預防作用,施藥後5-7天左右開展第二次防治。藥劑可選擇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鮮胺、咪銅•氟環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環唑等,注意藥劑交替輪換使用。
-
6 # 農作百科
在年後小麥上的病蟲害主要有“四病一蟲”,分別是紋枯病、赤黴病、鏽病、白粉病以及蚜蟲。然而小麥不同的生長時期病蟲害的發生程度不同。下面我介紹一下各個時期的病蟲害以及防治方法。
1.在小麥拔節期。這個時期主要以紋枯病的防治為主。紋枯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枯白穗”,發病較早的情況下可能造成20%-30%的減產。那麼這種病害的防治時期是需要提前防治。可以選擇的藥劑有24%噻呋醯胺,按照5ml/桶水,每畝兩桶在發病前期進行用藥,打勻打透防治效果會更好。
2.在小麥抽穗揚花期。主要以預防赤黴病為主。在高溫高溼的情況下,赤黴病很容易爆發,如果一旦染病,勢必會造成損失。所以防大於治。可以選擇的藥劑配方是: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微量元素葉面肥+蕓薹素內酯,具有很好的預防+治療功效,最好配上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蟲,效果會更好。
3. 在小麥灌漿期。主要以鏽病、白粉病、蚜蟲的防治為主。可以選擇的藥劑是:嘧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磷酸二氫鉀+噻蟲嗪等,可以對各種小麥病害有防治效果,另外使用的吡唑醚菌酯還可以延緩作物衰老,提高產量,多重藥劑搭配,效果槓槓滴。
回覆列表
小麥拔節前可用藥,拔節後不宜用藥。
第一,小,小麥赤黴病是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陰天連續下雨天氣造成的,是小麥的病害重要的之一。
第二應在齊穗至盛花期及早噴藥,一般情況下,小麥先抽穗後揚花,應於揚花10%一50%時開始打藥,若穗期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應提前至齊穗期給小麥打藥。
第三,跟小麥打藥時應在沒下雨前兩天打,一般在關鍵時期噴灑一次即可,嚴重的話,可連續兩次噴藥應在小麥抽穗期和揚花期連續一星期以內應在噴一次。
這樣對小麥管理就可以有效的防治小麥赤黴病,產量就可以提高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