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享充電寶品牌怪獸充電再獲5億元C輪融資的訊息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這是其繼2019年4月完成B+輪融資3000萬美元后,再次獲得風投資金大幅加碼。本輪融資由軟銀亞洲風險投資公司領投,中銀國際、高盛跟投。老股東雲九資本、高瓴資本、順為資本、尚珹資本、幹嘉偉在此輪繼續加碼。
此次怪獸充電獲得多方知名機構加碼融資,反映出了共享充電寶這一商業模式在近期陸續有入局者轉為盈利之後,資方對其的信心再次有所增強。
根據企查查資料,從怪獸充電2017年4月成立至今,兩年多的時間,公司總共已經完成5論融資,累積超過了10億元,其中投資方不乏軟銀亞洲、高瓴資本、順為資本、小米這種知名大佬機構參。
有訊息稱,得益於有效的提價策略,怪獸充電已經走到了盈利階段,不僅是怪獸充電,“三電一獸”中的其他三家此前也已宣佈實現盈虧平衡或開始盈利。
怪獸充電作為共享充電行業的典型代表,今年以來持續受到風投資本的加註,說明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開始回暖。但另一方面整個行業的燒錢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早在2017年,國內共享經濟概念風起雲湧,類似共享單車、共享短租、共享辦公等概念層出不窮,共享充電也應運而生。剛開始時,共享充電寶相關公司頻頻獲得風投資本的關注。根據易觀資料,2017年全年,共完成融資超20億元,尤其在2017年第二季度,就完成12.3億元。
而從最初的參與資本來看,來頭也非常大,包括高瓴資本、IDG等知名投資機構。後期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也相繼入局,如騰訊成為小電科技的戰略投資方,來電科技與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而聚美優品更是花費3億元收購街電科技。
但好景不長,在共享經濟盈利模式未通,持續的燒錢擴張並不能帶來持久的高光時刻。從2017年底,行業資本熱度就開始迅速減退,一些沒有足夠燒錢資本支援的中小玩家,如泡泡充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樂電、放電科技等多家共享充電寶玩家幾乎走到了專案清算、退出競爭舞臺的階段。
目前,行業經歷充分洗牌後,國內共享充電寶市場基本形成“三電一獸”的市場競爭格局。其中,“三電”是指街電、小電科技、來電科技;“一獸”就是怪獸充電。從市場份額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電以40.5%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位,其次為小電科技23.6%,怪獸充電20.9%,來電科技11.7%,其他3.3%。
從各個企業發展現狀來看,街電作為最早入局的公司之一,持續保持穩定的市場覆蓋。透過對會員體系、線上線下融合,形成“街電+商家+使用者”的生態體系,目前街電已與十萬家酒店門店、4000多家連鎖影院門店、5000多家品牌連鎖便利店合作,業務範圍覆蓋到全國300多座城市,使用者人數超過1億。
小電科技目前持續對大型商圈、購物中心、餐飲、影院等高頻消費場景的佈局,持續深耕一、二線城市市場,拓寬共享充電消費場景、提升裝置投放密度。目前,小電科技業務覆蓋範圍超過1000多座城市,使用者規模超過2億,投入充電寶超400萬。
相比,怪獸充電入局較晚,但在2019年透過發力場景擴張、深化垂直合作等方式快速增加鋪設點位數量,並推進三、四線城市覆蓋,從而實現使用者的快速增長。目前,怪獸充電業務覆蓋範圍超過1000多座城市,使用者規模也超過2億,投入充電寶約500萬。
縱觀整個行業,共享充電寶行業沒有走向共享單車持續虧損的後塵。憑藉使用者剛需、使用高頻的需求特性,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共享充電寶在一定程度上經受住了市場與時間的檢驗,一些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頭部企業相繼宣佈實現盈利。如根據聚美優品釋出的財報顯示,街電2018年實現營收超8億,營業利潤約為3700萬元;另外,小電科技也曾宣佈從2018年三月實現盈利。
更重要的是,國內共享充電寶行業透過兩年時間已經培養了一些消費者的習慣,並且積累了不少的使用者規模,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基礎。根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使用者規模將達到3.05億人,2020年使用者規模將增長至4.08億。
從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方式來看,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做法就是直營和代理。從直營收入來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押金的利息收入、充電寶的租金收入以及部分廣告收入。但隨著一部分企業推出的免押金的吸客方式,其實,共享充電寶大部分的收入來自租金和廣告收入。
相比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行業能夠率先實現盈利,這是因為在盈利模式上,共享充電寶行業具有一定的優勢,即具有更低的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而且在後期人工、維護和折舊上,相比共享單車都具有更低的成本優勢。
但同時也要注意到,雖然共享充電頭部企業實現了盈利,但基本都是微利,而如何把企業進一步做大其實非常的難。
首先行業低門檻導致競爭激烈,內耗較大。可以說,共享充電寶的入局門檻要比共享單車的還要低,這本質上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技術門檻和政策門檻,甚至資金門檻也很低,只要有錢燒得起,任何玩家都可以入局。這天然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淨利潤天花板一定不會高,因為如果一旦有大錢可賺,一定會有更多的新玩家入局搶食蛋糕。在資本的助推之下,讓這個行業必然時刻處於競爭格局當中。這種的激烈競爭博弈只會讓整個行業的毛利率越來越少,最終淨利潤率平衡點不可能會太高,甚至可能比普通便利店還低。
其次,屬於技術過渡期需求,技術淘汰風險不可忽視。目前的共享充電之所以還在流行,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目前消費電子裝置的電池容量及充電技術還未能跟上需求,存在一定的技術制約,但相關的充電技術一直有更新迭代,如實驗室中極短時間內充滿電的技術早就有,只是還未到普及階段。這些不斷進步的充電技術,對共享充電Bora說意味著降維打擊。
如目前已經逐漸流行起來的無線充電,如果能在未來能解決大距離無線充電問題,使得未來給消費電子產品充電如同連線wifi那樣簡單,那麼屆時共享充電寶很可能從此變成雞肋。
即時是目前,隨著手機充電技術和待機時間變得越來越成熟,超級閃充技術已然成為手機的標配,甚至有手機廠商打出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廣告語,手機缺電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了,讓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次和使用時間將大大降低。
總之,共享充電寶作為共享經濟的產物之一,在4G時代手機依賴度上升但續航不足的需求背景下迎來大爆發,並在資本的狂熱追捧下開啟野蠻生長。目前,雖然頭部企業實現了盈利,在整個共享經濟中算是走在前列,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其中面臨的激烈競爭,甚至隨著手機電池的升級而被顛覆的風險。
未來,對多數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必須沉下心來,進行更精細化運營,如利用大資料實現更優的場景佈局,在強化一、二線市場挖掘縱深外,更多要加速向三、四線市場下沉,同時藉由共享充電產品衍生更多的盈利模式,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持續生存。
近期,共享充電寶品牌怪獸充電再獲5億元C輪融資的訊息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這是其繼2019年4月完成B+輪融資3000萬美元后,再次獲得風投資金大幅加碼。本輪融資由軟銀亞洲風險投資公司領投,中銀國際、高盛跟投。老股東雲九資本、高瓴資本、順為資本、尚珹資本、幹嘉偉在此輪繼續加碼。
此次怪獸充電獲得多方知名機構加碼融資,反映出了共享充電寶這一商業模式在近期陸續有入局者轉為盈利之後,資方對其的信心再次有所增強。
根據企查查資料,從怪獸充電2017年4月成立至今,兩年多的時間,公司總共已經完成5論融資,累積超過了10億元,其中投資方不乏軟銀亞洲、高瓴資本、順為資本、小米這種知名大佬機構參。
有訊息稱,得益於有效的提價策略,怪獸充電已經走到了盈利階段,不僅是怪獸充電,“三電一獸”中的其他三家此前也已宣佈實現盈虧平衡或開始盈利。
怪獸充電作為共享充電行業的典型代表,今年以來持續受到風投資本的加註,說明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開始回暖。但另一方面整個行業的燒錢的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早在2017年,國內共享經濟概念風起雲湧,類似共享單車、共享短租、共享辦公等概念層出不窮,共享充電也應運而生。剛開始時,共享充電寶相關公司頻頻獲得風投資本的關注。根據易觀資料,2017年全年,共完成融資超20億元,尤其在2017年第二季度,就完成12.3億元。
而從最初的參與資本來看,來頭也非常大,包括高瓴資本、IDG等知名投資機構。後期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也相繼入局,如騰訊成為小電科技的戰略投資方,來電科技與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而聚美優品更是花費3億元收購街電科技。
但好景不長,在共享經濟盈利模式未通,持續的燒錢擴張並不能帶來持久的高光時刻。從2017年底,行業資本熱度就開始迅速減退,一些沒有足夠燒錢資本支援的中小玩家,如泡泡充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樂電、放電科技等多家共享充電寶玩家幾乎走到了專案清算、退出競爭舞臺的階段。
目前,行業經歷充分洗牌後,國內共享充電寶市場基本形成“三電一獸”的市場競爭格局。其中,“三電”是指街電、小電科技、來電科技;“一獸”就是怪獸充電。從市場份額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電以40.5%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位,其次為小電科技23.6%,怪獸充電20.9%,來電科技11.7%,其他3.3%。
從各個企業發展現狀來看,街電作為最早入局的公司之一,持續保持穩定的市場覆蓋。透過對會員體系、線上線下融合,形成“街電+商家+使用者”的生態體系,目前街電已與十萬家酒店門店、4000多家連鎖影院門店、5000多家品牌連鎖便利店合作,業務範圍覆蓋到全國300多座城市,使用者人數超過1億。
小電科技目前持續對大型商圈、購物中心、餐飲、影院等高頻消費場景的佈局,持續深耕一、二線城市市場,拓寬共享充電消費場景、提升裝置投放密度。目前,小電科技業務覆蓋範圍超過1000多座城市,使用者規模超過2億,投入充電寶超400萬。
相比,怪獸充電入局較晚,但在2019年透過發力場景擴張、深化垂直合作等方式快速增加鋪設點位數量,並推進三、四線城市覆蓋,從而實現使用者的快速增長。目前,怪獸充電業務覆蓋範圍超過1000多座城市,使用者規模也超過2億,投入充電寶約500萬。
縱觀整個行業,共享充電寶行業沒有走向共享單車持續虧損的後塵。憑藉使用者剛需、使用高頻的需求特性,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共享充電寶在一定程度上經受住了市場與時間的檢驗,一些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頭部企業相繼宣佈實現盈利。如根據聚美優品釋出的財報顯示,街電2018年實現營收超8億,營業利潤約為3700萬元;另外,小電科技也曾宣佈從2018年三月實現盈利。
更重要的是,國內共享充電寶行業透過兩年時間已經培養了一些消費者的習慣,並且積累了不少的使用者規模,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基礎。根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使用者規模將達到3.05億人,2020年使用者規模將增長至4.08億。
從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方式來看,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做法就是直營和代理。從直營收入來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押金的利息收入、充電寶的租金收入以及部分廣告收入。但隨著一部分企業推出的免押金的吸客方式,其實,共享充電寶大部分的收入來自租金和廣告收入。
相比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行業能夠率先實現盈利,這是因為在盈利模式上,共享充電寶行業具有一定的優勢,即具有更低的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而且在後期人工、維護和折舊上,相比共享單車都具有更低的成本優勢。
但同時也要注意到,雖然共享充電頭部企業實現了盈利,但基本都是微利,而如何把企業進一步做大其實非常的難。
首先行業低門檻導致競爭激烈,內耗較大。可以說,共享充電寶的入局門檻要比共享單車的還要低,這本質上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技術門檻和政策門檻,甚至資金門檻也很低,只要有錢燒得起,任何玩家都可以入局。這天然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淨利潤天花板一定不會高,因為如果一旦有大錢可賺,一定會有更多的新玩家入局搶食蛋糕。在資本的助推之下,讓這個行業必然時刻處於競爭格局當中。這種的激烈競爭博弈只會讓整個行業的毛利率越來越少,最終淨利潤率平衡點不可能會太高,甚至可能比普通便利店還低。
其次,屬於技術過渡期需求,技術淘汰風險不可忽視。目前的共享充電之所以還在流行,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目前消費電子裝置的電池容量及充電技術還未能跟上需求,存在一定的技術制約,但相關的充電技術一直有更新迭代,如實驗室中極短時間內充滿電的技術早就有,只是還未到普及階段。這些不斷進步的充電技術,對共享充電Bora說意味著降維打擊。
如目前已經逐漸流行起來的無線充電,如果能在未來能解決大距離無線充電問題,使得未來給消費電子產品充電如同連線wifi那樣簡單,那麼屆時共享充電寶很可能從此變成雞肋。
即時是目前,隨著手機充電技術和待機時間變得越來越成熟,超級閃充技術已然成為手機的標配,甚至有手機廠商打出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廣告語,手機缺電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了,讓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次和使用時間將大大降低。
總之,共享充電寶作為共享經濟的產物之一,在4G時代手機依賴度上升但續航不足的需求背景下迎來大爆發,並在資本的狂熱追捧下開啟野蠻生長。目前,雖然頭部企業實現了盈利,在整個共享經濟中算是走在前列,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其中面臨的激烈競爭,甚至隨著手機電池的升級而被顛覆的風險。
未來,對多數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必須沉下心來,進行更精細化運營,如利用大資料實現更優的場景佈局,在強化一、二線市場挖掘縱深外,更多要加速向三、四線市場下沉,同時藉由共享充電產品衍生更多的盈利模式,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持續生存。